第十三章 上差巡查
時值九月,光化縣慈幼局的善名開始影響周邊,光化軍各地孤弱慕名而來,局院也是一擴再擴,如今已經占據了城南六十多間房屋,比光化衙門都足足大了五倍。
光化縣主簿、慈幼局干辦全績也是一時名聲大噪,凡水井街巷皆可聞其名,風頭蓋過了知縣邱風。
邱風雖有怨言,卻再也不敢給全績耍心機,只求分些全績嘴角流出的功績。
同月末,光化通判考核縣務政事,給邱風、全績雙雙優等,報備于京湖制置司,同傳朝廷。
十月初,制置司派人前來視查。
時見縣城南門,邱風領全績等一眾官吏早早的便在此地等候。
“全主簿,本縣今歲末便到任了,今沾了冶功之光評了優等,本縣感激不盡啊。”邱風此話早就想與全績說了,但全績這幾日事雜忙碌,他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今日索性當著所有的吏員說出,更顯誠心。
的確,邱風連續兩年都是中下,心中已做好了貶謫的準備,但這個優等一出,他坐穩平調,甚至有可能升遷。
“明府不必客套,慈幼局非一人之功,乃一縣之功,明府自然也有支持的功績。”全績向來不是貪功之人,他會立功,也可用功,唯獨不貪功,純心二字易經腐蝕,且為公之利也需經營,一個人難成大事,必要眾者相隨。
“甚好,只要本縣在任一日,主簿盡管放心大膽為之。”邱風大氣的說道。
全績點頭不語,道不同不與為謀,只要邱風不橫生枝節,全績權當他已立了功。
半個時辰后,官道來了一馬車,轅位左為車夫,右為宋文士。
全績見了宋文士,便知此次來的上差是何人。
馬車落定,史嵩之緩緩走下車馬,邱風領眾人齊拜:“史戶曹。”
“嗯,都起來吧。”史嵩之平談開口,一視同仁:“制置使聽聞光化縣興辦慈幼局,民聲頗佳,故而派某來一查,看是惠民利朝的善舉,還是弄虛作假的惡政。”
“史戶曹,這位是光化主簿全績,慈幼局之事一直是他主理,戶曹若有疑慮,盡管問他便是。”
邱風引出全績,他心中自知二人的關系,但二人是在正式場合第一次逢面,史嵩之必須做的嚴肅,不然便有朋黨之嫌。
“光化主簿全績拜見史戶曹。”全績依禮行事。
“好,好,有禮有節,是個風采人物。”史嵩之臉不紅心不跳的夸贊一句。
全績嘴角微微一抽,心道:史兄你好歹走個過場啊,哪有見面夸見面禮的,又不是幾歲的孩童:“多謝戶曹,戶曹請。”
“嗯!”史嵩之微微點頭,看向邱風:“邱知縣,你帶著閑雜人等回縣衙吧,本官隨全主簿去便可。”
“是。”邱風知趣的帶著眾人離場。
史嵩之這才放松了姿態:“哈哈哈,冶功莫怪,官場行事流于表面,但有些事還不得不做,走走走,去看看你這半年的成果。”
“史兄,請。”其實全績入京湖的本愿是與孟珙一眾攀交情,但陰差陽錯卻與史嵩之混的是熟絡,每月全績必然會收到兩封信文,一封是小服妖汪沁的閑談雜事,句句關心,而另一封就是史嵩之的家國政策,奇思妙想。說不上煩,只是讓全績對史嵩之這人有了新的了解。
繼,全績領著史嵩之去了慈幼局,初入前院,便見三五孩童在院中嬉戲,孩童一見全績便殷勤地圍了上來,一句一句呼喊著全兄長。
“嗯,今日可曾背了書文?有沒有聽先生的話呀?”全績能準確的叫出這里每一位孩童的姓名,伸手撫摸間也表現出超出年齡的慈愛。
“背了,不過劉先生不認識生僻字,只能等文先生來教了。”
孩童嘲笑實屬無心,但史嵩之聽者有意,隨即問一孩童:“小郎,你說慈幼局的先生還有識不得字的?”
“多了去了,節級劉先生,鄉書手古先生……”從孩童口中說出的是一位位熱心的吏員,聽的全績有些心酸。
“冶功,這到底是怎么回事?為何不請幾個教書先生?那些吏員哪懂書經。”大宋吏員選拔的要求比官員低太多了,存在大量白丁,史嵩之不明白全績如此精細的一個人,怎么用這些粗人。
“唉,一言難盡,手頭拮據啊。”
全績為了方便孩童讀書識字,在慈幼局設立的私塾,但大多先生都不愿來此接受這份微薄的酬勞,全績只能和文小小一眾吏人親自教授。
“哼!世人常說清高自詡莫過于教書先生,今日怎不見他們出頭,也是一群俗人罷了。”史嵩之義憤填膺地罵了兩句。
“史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先生們也要養家糊口,慈幼局本是一善舉,多賴鄉民資助,能給出來的酬勞不多啊。”
“嗯,某回去就告知制置使此間情況,請他派人送財,光化慈幼局這是京湖的先河,只有這里做的妥當,才能引得各府縣效仿。”史嵩之給全績許下一諾。
“這自然是多多益善了。”全績說罷又引史嵩之去了賬房,將一應賬目全數擺在史嵩之面前。史嵩之也不推辭,細細觀看,從中詢問各項支出,他知道這樣做才是對全績最大的尊重。
“嘶,冶功,這賬目不對呀,不說土地,只談銀兩,從光化縣府、土豪到襄陽州府一共出資了九千八百四十六兩白銀,為何慈幼局賬目支出了一萬零六百六十九兩?”史嵩之第一次遇見這樣的奇事,以前都是賬目短缺追究責任,從未聽過超出充盈賬目的,難不成還是錢生錢了?
“哈哈哈,是績的私資,不,也不能這么說,是各家暫存在全績家中的公資。”全績將光化的貪污腐敗說的十分委婉。
史嵩之一聽便明白了,看向全績眼神再次發生了變化,不是敬佩而是怪異,心中只道:這種人到底圖什么:“冶功的公心遠勝某百倍矣,某自愧不如。”
“哈哈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