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傳統節日很多習俗,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而古代習俗,卻未必與現代一樣。就比如說“貼春聯”。
“春聯”起源于“桃符”。
最早的“桃符”,是用桃木刻畫神像,掛在大門上,用來驅穢辟邪。這種做法,后來演變成了“門神”。
“桃符”本身也是在演變的。有種做法是將桃木制成長木板,在上面書寫祝禱之詞,掛在大門上,用以祈福,這種做法后來演變成為“春聯”。
當然,“春聯”還有另一種起源,便是“春貼”。古人在“立春”這日,會寫上“宜春”二字貼在門上,后來漸漸發展為春聯。
焦嬌所在的這個朝代,春聯還是“桃符”,不過桃符上所書,已經演變為簡單的祝禱之詞。比如他們徐府的桃符上,書寫的是“吉日唯戊,四時吉慶”。
正月初一“掛桃符”。今晚守歲過后,明天一大早會把舊符摘了,換上新的桃符。
徐紹陽幫焦嬌研墨,問道:“你準備寫什么?”
焦嬌提筆在紙上寫下“爆竹聲聲辭舊歲”,然后抬頭問道:
“你覺得下一句應該是什么?”
“下一句?”徐紹陽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時徐紹琴湊了過來,問道:“你們在寫什么?”
焦嬌將紙拿給她看,問道:“你覺得下一句應該是什么?”
“下一句?”徐紹琴一頭霧水。
焦嬌道:“比如說,爆竹聲聲辭舊歲,煙花朵朵迎新春。又比如,爆竹聲聲辭舊歲,賀歲盈盈滿乾坤。”
徐紹琴雖然不是才女,但也是讀過書的,她道:“你們是在寫聯句?”
焦嬌點頭:“嗯,新春對聯。”
徐紹陽這下子明白了,他道:“你剛才這兩句就很好,我也想不出比這更好的了。”
焦嬌提筆又寫“一帆風順年年好”,問道:“你們覺得下一句應該是什么?”
徐紹陽琢磨。
徐紹琴道:“你這寫的是什么呀!這么俗氣。”
焦嬌:“新春對聯,吉祥話,俗氣點好!”
徐紹琴鄙夷:“你有沒有讀過書啊?”
焦嬌一本正經道:“你知道為什么,天底下幾乎所有人都向上天祈禱,但很多人都沒有得到上天庇佑嗎?”
徐紹琴:“為什么?”
焦嬌:“就因為他們的禱文寫得太雅、太文縐縐,老天爺沒看懂。”
徐紹陽噗嗤一聲,忍不住笑了。
“你!”徐紹琴一下子反應過來,嬌娘在戲弄她。
徐紹琴跑到曹氏身邊控訴:“母親!你看她!”
曹氏瞟了一眼,說道:“好啦,她寫她的,你做你的。”
守歲是有些無聊,但這是傳統規矩,就算無聊也得守。許多人家守歲,會在一塊飲酒作樂,打打葉子牌,玩玩骰子戲什么的,但是他們徐府,曹氏不允許吃喝玩樂的風氣在府中蔓延,即便平常吃喝玩樂的徐侯爺,在府中也不玩這些。
焦嬌在紙上寫下幾副對聯:
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
天泰地泰三陽泰,家和人和萬事和。
迎春曙色含金榜,近日晴光轉玉宸。
焦嬌指著最后一句,對徐紹陽道:“這一聯是送給你的。”
徐紹陽溫情繾綣:“謝謝!”
他想說“多謝娘子,為夫定不會讓你失望”,但這里這么多人,這種話還是兩個人私底下說比較好。
焦嬌問道:“有紅紙嗎?”
“紅紙?”
“我想用紅紙寫下來,貼在門上。就像桃符一樣。”
徐紹陽問李媽媽:“庫房里還有紅紙嗎?”
李媽媽負責管理府中庫房。他倆成親時貼大紅喜字,當時府里買了很多紅紙。
李媽媽道:“還有一些。”
徐紹陽叫她去拿過來。
很快,李媽媽和丫鬟抱來一打紅紙。
焦嬌將紅紙裁成長條形,又去拿了只粗毛筆,遞給徐紹陽道:
“你字寫的好,你來寫。”
徐紹陽笑道:“你送給我的祝福,要我自己來寫啊?”
焦嬌:“這要貼在門框上的!我寫小字還行,大字寫的不好,寫出來貽笑大方。”
這時徐紹安走了過來,說道:“我來寫吧!也算是我送給大哥的祝福。”
徐紹安一直在注意著他倆在做什么。這么個無聊的守歲夜,找點事情來做也是好的。
焦嬌沒想到,徐紹安會主動參與。她道:
“我還有一聯,一會讓紹陽寫,算是我們夫妻倆送給二弟的祝福。”
徐紹陽聽到她說“我們夫妻倆”,偷瞄一眼,會心一笑,問道:
“還有一聯什么?”
焦嬌在白紙上寫:辭舊歲望前程無限好,迎新春展未來宏圖美。
徐紹陽看完點頭:“這一聯我來寫!”
兩兄弟裁紙寫對聯,先在白紙上練一遍,然后再寫到紅紙上。
此時大家都在看著他們。蕓姨娘對徐紹祥道:“你也去寫一聯?”
徐紹祥心里很不爽:“寫什么寫,無聊!”
陳姨娘對兩個兒子道:“你倆也寫一聯?貼在我們院子門上。”
徐紹勇和徐紹康撓頭,不知道要寫什么好。
這時焦嬌帶了幾張紅紙過來,說道:“我們將紅紙裁成方形,然后在上面寫上福字。”
“福字?”徐紹勇不解。
焦嬌做給他們看,將正方形紅紙斜成棱角,然后在上面寫下一個大大的“福”字。
待墨汁被紙吸收不會流淌,她將“福”字倒過來,示意道:“要這樣貼在門上。”
“倒了。”
焦嬌笑道:“對,就是故意要這樣貼。這叫做‘福到了’。”
兩兄弟會意,原來是這個意思,笑了起來。
徐紹勇問道:“大嫂,這是你家鄉的風俗嗎?”
焦嬌點頭:“是,是我家鄉的風俗。”
在焦嬌的帶動下,無聊守歲夜,大家終于找到點事情做。就連不學無術的徐侯爺,也提筆練起寫“福”字。
不同字體的“福”,大福字里套著小福,焦嬌說這叫做“納百福”。
徐侯爺聞言,說自己要親手寫個“納百福”,貼在侯府大門上。
不管他寫的字丑不丑、貼出去丟不丟人,大伙兒翻出好多本字帖,七手八腳幫他找不同字體的“福”。
曹氏含笑看著,沒有反對。京城雖然沒有貼福字、貼春聯這種傳統,但這些東西貼出來,的確是會顯得喜慶。于是也就由著他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