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曹燁入場
吳立炎的堯圣年末和武輝年初的時間線后續有點亂所以我重新整理了一下,方便各位更加直觀的去看懂這一段。
公元451年,堯圣七年二月初四,太子吳英病逝。
二月-五月中旬,宜王吳熙統領朝堂。
五月下旬,皇帝上朝,處理國政。
八月,拓拔高遠率領軍隊南下,掃蕩河套地區。
八月二十二-十月中旬,皇帝吳立炎以騎兵掃蕩漠南,擊垮拓拔高遠,鞏固草原邊防以及影響北方。
公元452年,堯圣八年六月份,黃寺在南荊州地區反叛。
公元453年,業武輝元年四月初,長沙破,業軍平定黃寺之亂。
在此期間,451年10月-452年5月,在都城洛陽已經完成了兩位皇子間的第一輪爭鋒。
爭鋒的結果就是黃緣被殺,震動黃寺,繼而反叛,還有國公曹燁被外派去收拾南荊州的爛攤子。
不知道的可能還以為是曹燁不想混都城了,想去外地當土霸王學習人家燕國公梁家一脈。
可實際上他們全家被扔出去只是去收拾爛攤子。
等長沙地區恢復過來后,這個土霸王能不能當的上還很難說。
從后面的情況來看,是當不上了。
那么我們就去看看,這七個月時間里發生了什么。
黃緣跟著吳熙,一天到晚就是想搞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挑撥離間,給吳歡潑臟水,暗示自己背后的家族兵強馬壯(嗯……不做評價)。
吳熙沒怎么理會他,歸根結底還是不信任,畢竟你小子剛來,和你很熟嗎?
所以為了給家族謀求利益以及更快的融入吳熙的核心圈子,他打算干一件事情。
那就是幫吳熙拉攏一位重量級的人物。
這位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國五公之一,毅國公曹燁。
想和一個人拉近關系,無非就是那么幾種方法,找門路,花錢,興趣相投等等。
但一個地方官員,怎么可能有機會接近一位國公,并且打聽到他的興趣愛好呢?
有。
黃緣花了重金收買了毅國公府上的幾個雜役。
通過他們不停的了解著這在帝都洛陽扎根了接近二十年龐大家族。
曹燁(411-480),交州人(今廣東),生于公元411年,東晉義熙七年。
他的母親被稱之為馬夫人,只知道姓馬,是曹達的正妻,但在曹燁八歲那年就病死了。
他出生的年份很有意思,是當年武帝吳承宗率領大軍南下攻克廣州地區的將樂那一年生的,而曹達也是在那時候投降跟隨的吳承宗。
公元423年,周王天璽元年,曹達戰死北方草原,年僅13歲的曹燁被第一時間確立繼承曹達的政治遺產。
在隨后的兩年,既公元425年,大業帝國建立,被冊封毅國公。
為什么一個死在創業途中的將領的兒子能獲得如此高的地位呢?
因為在那個時代,曹達在帝國建立前期是屬于第一檔的強悍將領。
和他齊名的唯有大業四將的甘祖,吳承名,以及于大文。
尤其是曹達從416年獨領一軍開始,長達七年多,在軍中的人脈和影響力極強。
這些人都是曹達一手帶出來的,尤其是好多人都戰功赫赫,并且因為曹達之死,從而歸入了吳承宗的麾下。
為了籠絡人心,也是為了表彰曹達的巨大功勞,曹燁才能拿下這個影響力巨大的國公之位。
而從帝國建立開始,不論是太子齊王黨爭還是齊王之亂,以及右安門之變,這些政治軍事上的大事件他無一例外的獨善其身。
不僅僅是因為他年紀小,更重要的是,他明白,自己毫無根基,擁有的一切都是因為老爹的影響。
同樣是年齡小成為國公的,甘贏也是一個,但人家和皇帝沾親帶故的,不論君臣,人家還能喊武帝一聲舅舅,當今皇帝還是他表哥呢。
更何況那時候甘贏母親吳小寧可還活著。
相比之下,曹達啥也沒有。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右安門之變,也就是公元433年十一月份。
吳立炎被派去還不是都城的洛陽進行建筑工作,干了土木工程的老大。
隨行的還有甘贏和曹燁這兩個和他差不多的同齡人。
和甘贏過來監督出差的不一樣,曹燁可是全家搬了過來,并且接下了這個大工程的二把手位置。
434年,時年二十四歲的曹燁正式遷府入洛陽。
時至453年曹燁舉家前往長沙,已經將近二十年了。
可以說曹燁是第一個把目光放到洛陽的人,畢竟那時候的洛陽久經戰火,殘破不堪,就算是要計劃建都,短時間內有沒有那么快。
所以沒人愿意入住毛坯房,都是等著精裝修。
曹燁愿意,并且以此成為了徹底投靠吳立炎的資本,他是第一個進入洛陽的地位尊崇之人。
不得不說,人家可聰明多了,茍進了決賽圈,安全渡過了業初的黨爭以及齊王之亂。
那些沒躲過去的下場凄慘。
比如說于大文,宋得之,張懷德等等。
黃緣費盡心思終于打聽到了曹燁想要什么了,他想抬一抬自己的家族地位。
這個地位指的是名望,并非等級。
他家等級已經不低了,但他覺得自己老曹家是來自于交州(今廣東)的普通家族,在洛陽這種地方面對那么多士族終究是有些底氣不足。
所以想攀個高枝。
本來是想和潁川荀氏結親,但人家以家里沒有成年女子為理由拒絕了。
然后曹燁又想和山東的孔家結親(就是那個孔家),可是人家也看不上,在他們眼里,曹燁真比不上甘贏,就算是結親也不想和他結。
但礙于現在世家虛弱,并不強勢,只能給個面子,派出一位家族成員去聯姻,但是……這是個很旁支的,并且長得很難看的女人。
至于多難看沒有記載,只知道曹燁看了后差點沒派親兵把孔家圍了。
從此以后,曹燁和孔家老死不相往來。
黃緣得知,在拜會曹燁的時候告訴他,想提高家族地位,除了聯姻還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認祖宗!
認誰?三皇五帝到現在,姓曹的大人物其實也沒多少,近一點就認前漢朝開國名臣,曹參。
剛好他們一族還有旁支,在鄴城,經過那么多年早已經不如當年了,但奈何人家高低也是個高一點的門第。
如果能認祖歸宗入曹家,那就能抬高曹燁的身份,將來說不定還能再和其他大姓結親聯合。
曹家自然也希望有一個強大的靠山,可是苦于沒人搭線,之前曹燁也是沒過多了解,畢竟曹家早已經落魄,他也不怎么看得上。
可是黃緣卻開導了他。
真是稀奇。
開導的內容很簡單。
曹燁不是嫌棄現在的曹家不如當年了嗎?那就給他一個定心丸。
黃緣告訴曹燁,魏武帝曹操也是參的后裔!(曹操自己說的,是真是假也不清楚,就和劉備是不是漢室后裔一樣,看他們怎么說了。)
前前前朝的皇帝的后裔,這個b格夠高了吧?
然后通過黃緣的左右逢源操作,曹燁竟然成為了曹參的后裔。
然后族譜上說,曹燁的祖上是曹參的庶出曾孫,被排到交州上任,然后落地生根。
論起血緣,和曹操是親戚。
就這樣,曹燁搖身一變,成為了本地的名門望族(有士族認可的),而曹家本宗也是通過曹燁的權勢開始再次崛起。
通過這一事件,黃緣拉進了和曹燁的關系,并且圖窮匕見,說出了自己的目的。
“今宜王有王氣,輔政陛下,海內清平,可為君否?”
曹燁沒有回應,而是裝聾作啞。
黃緣靈機一動,又繼續說。
“若再得魏公援助,可否?”
這是想把在三郡的甘贏也拉下水了。
曹燁最終點頭,同意了。
他和甘贏關系其實很好,自然是想拉自己這個兄弟一把。
如果扶持宜王吳熙上位,到時候甘贏未必不能再回洛陽。
身處洛陽這個洪流中,哪怕是曹燁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之前吳英還活著,他可以不站隊,不依靠,可是吳英死了后,吳歡,吳熙兩兄弟對立,并且勢均力敵。
而皇帝又看不出來到底是什么想法。
如果不站隊,不幫其中之一,那么將來吳立炎駕崩后,曹家真的會變成一朝天子一朝臣,徹底被趕出去。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皇帝還在的時候卻要去投靠其他皇子的原因。
沒辦法,誰都想讓自己的后代家族越來越好。
緊接著曹燁給甘贏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再稍加忍耐,等待洛陽有變,他還是有機會的。
如此一來,吳熙背后就站著曹燁和甘贏兩位大咖。
這兩位國公帶來的政治力量可是極其恐怖的。
而這件事情自然而然讓吳歡知道了,他的表現是擔憂,和感慨。
據說他在得知這件事情后說過一句話。
“天命應在宜王。”
但是。
這很大概率是他自己又當又立,搞的人設。
因為這件事情完了后,他第一時間進宮,面見皇后張毓。
來的目的只有一個,想娶一位女子為王妃。
這個人,叫葛蘭。
(未完待續,關于葛蘭是誰,可以回去看一下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