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征暗忖,此時的楊廣,還沒有奪嫡成功,更沒有登上皇位,所以,這也許是他的表象。
人就是個非常奇怪,也很特殊的動物,善惡分二邊,體內的是非善惡之含想,跟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休戚相關。
許多人都擁有雙重或多重人格,少數人卻在某個階段呈現人格分裂。
有后世的史學家說,隋末的楊廣處于人格分裂狀態,甚至于說是精神分裂。
陳征比較認同這個觀點,所以要利用一切機會來佐證,眼見為實。
因為,史記中的許多內容并不都是真實的,所謂史官,他也是憑主觀億念,又有誰近距離觀察過?
王妃蕭美娘,陳征現在還沒見著,不過,法事堂邊上有扇門,應該就在隔壁吧。
到了第七天,這是袪巫蠱之毒之法事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高潮的一天。
在場的所有人,都在期待這一時刻的到來,成功了,不光是祛蠱救人,也是佛教界一件盛事。
這一天,讓陳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竟成了這樁法事的終結者之一。
原本以為自己的‘護法金童’,就是一枚‘假冒偽劣’產品,沒想到還是名正符實。
當陳征跟隨智機和智閑兩位大師,走進隔壁偏堂時,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蕭妃美娘,那真是如雷貫耳,震撼萬分。
只見她發鬢高盤,身上罩著一件寬大素色的絲綢長袍,完全的隱山蔽水。
她盤腿端坐在寬大的錦榻上,旁邊有二位宮女護著。
陳征一眼瞧見,這位傳奇貴婦人,面色淡黃,狀態浮腫,全然沒有了傳說中的那般傾國傾城,美艷不可方物。
一雙勾人魂魄的媚眼,現在緊閉著,只有那天鵝般白皙的脖頸,一雙十指纖纖的柔荑,方顯其貴婦身份。
儀式開始了。
陳征盤坐在蕭美娘跟著,面對著面伸出雙掌心,與蕭妃雙掌心緊緊相貼,兩位大師則盤坐在陳征身后發功。
一雙豐腴而嫩白如蔥的玉手,留著圓潤寸甲,是那般的晶瑩剔透,風情萬千。
淡雅的薰香草味,風韻成熟的年齡,正是古代女人最有魅力的時候。
膚肌接觸瞬間,蔥嫩玉滑的肌體感,讓陳征渾身一個激靈,雖說他的軀體是原裝童子身不假,但靈魂卻是那該死的、三十六歲成熟男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喔靠,如此誘惑,要命的啦!
就在他喉結嚅動,剛剛咽下口水的一瞬間,一股前所未有的滾熱,從他后背直至丹田,迅速傳遍了他的四肢骸體,整個身體就仿佛被烈火吞沒一般。
兩位大師發功了!
智閑和智機兩位大師的烈焰寅功,立刻燒得陳征是血脈暴漲,差點想在地上打滾,撕扯自己的衣服而慘叫起來。
好在他神智還算清醒,連忙氣沉丹田,清除心里一切雜念,運氣傳功。
即刻間,一股強勁紅光從他雙臂徐徐閃過,透過掌心源源滲入蕭美娘身軀。
一股冰冷寒氣透過蕭美娘的掌心,反攝入陳征的身軀,立即被烈火般的滾熱給呑沒了。
男女掌心間那是紅白交融,陰陽調和…
約摸過了有一刻鐘時辰,蕭美娘臉上漸漸紅潤起來,黃色褪去,媚眼雙睜,再現攝魂光芒。
而此時的陳征,則雙目緊閉,渾身大汗淋漓的快要虛脫的樣子,汗水濕透了身上的薄衫。
……
蕭妃身上的巫蠱徹底清除,身體恢復如初。
伴隨著隋主圣旨的到達,沈婺華這方的訴求,得到了正式回復:
南陳皇陳族人,取締勞役奴隸身份,從嶺南返籍。
恢復皇陳宗族廟堂和萬安陵,可安排五戶守陵人,負責守護陵墓。
下詔懲處王頒等人的大逆不道行為。
滑稽的是,陳征的名字,也列在五戶守陵人之中。
對于這個結果,智閑大師和沈婺華是滿意的,前陳的許多遺老、士族和百姓是滿意的。
同時,也弘揚了沈婺華和許多皇陳族人的至孝之情。
想當初,當知道祖宗墳墓被人刨,挫骨揚灰之時,后主陳叔寶只是低頭嘆了口氣,沒有任何的抗爭表象。
反倒是已入空門的皇后沈婺華,反應十分強烈,聽說皇陵被挖之后,黯然淚下,當晚開始絕食。
三日后沈氏氣息奄奄,為此,驚動了當時尚在建康理政的晉王楊廣,他曾親自前往勸說,但無果。
后來,還是智閑大師趕到,勸走了沈婺華。
對于此事,楊廣記憶猶新。
當時的晉王楊廣,是不可能滿足沈婺華的訴求。
但十年之后,江南政局穩定,今非昔比,既可以兌現承諾,又能收買人心,那是一舉兩得的美事,何樂而不為呢?
在楊廣心里,那叫天助我也!
……
隋開皇十八年二月中旬。
長安大興城,東宮后花園。
清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陽光普照大地,一派春暖花開之晨景。
迎著朝霞,踏在鵝卵石鋪成的小徑上,東宮太子的左庶子唐令則,一身絲質儒衫,臉龐方正,濃眉如墨。
他正踱著他的寬天方步,走向后花園的涼亭。
身旁一池剛從大雪壓迫中解放出來的荷葉,是那樣的生機盎然。
春風徐徐吹過,池水微皺,波光滟,將春天的氣息渲染,荷花含苞欲放。。
涼亭中,一襲江南名貴絲綢衫的男子,轉過身來。
他年過三旬,眉目纖細若女子,鷹眼彎勾鼻,膚色蒼白如僵尸,表情凝重。
他正是朝廷通緝犯,血手堂現任堂主,冷面判官-劉居士。
劉居士本名劉行本,父親乃西周柱國大將軍劉昶,自幼其被父送往深山尋高人習武,練就一身高強武藝下山來。
他拳腳、劍術、輕功、暗器等俠之功夫都很精通,為人豪爽,散金聚友,交下不少綠林好漢和游俠劍客。
十年前,二十二歲的他,就開始擔任太子千牛備身,掌管太子內衛。
他暗中得到太子支持,秘密成立血手堂,招募江湖高手和亡命之徒。
劉行本乃士族門第,依著太子撐腰,有持無恐,不遵守朝廷法度,曾數次犯罪。
由于太子的緣故,地方衙門奈何不了他。
于是,劉行本越加驕橫放縱,公然在大興城里,胡作非為,對公卿大臣的子弟也不放在眼里,終于惹起公憤。
有數個大巨聯名請奏到了隋主楊堅那里,文帝震怒,下詔捉拿治罪。
劉行本自知難逃一死,又不想連累太子,故潛逃出東宮,并正式在江湖上行走,改名為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