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zhàn)勝得太過輕松,以至于袁紹都感覺出乎意料,因為他原本的作戰(zhàn)計劃中都沒有考慮過這樣的情形。
當機立斷,袁紹將自己的大軍拆分成十幾個千人隊,分頭追擊公孫瓚的潰兵!
一方面是慌不擇路的潰兵,雖然奮力奔跑,卻像是無頭的蒼蠅,實際并不能快速脫離戰(zhàn)場;一方面是統(tǒng)一號令的部隊,以整齊隊列全力追擊,快速切入敵陣。
不多時,雙方軍隊便跑了個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小規(guī)模的接戰(zhàn)在廣闊的戰(zhàn)場上犬牙交錯的展開。
連袁紹自己,也親率一支幾百人的小隊撲了上去。
與其說袁紹是殺入戰(zhàn)場,不如說是親自督戰(zhàn),如此戰(zhàn)局,正是鼓動士氣,擴大戰(zhàn)果的天賜良機!
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公孫瓚的騎兵并沒有完全潰散,他們來去如風,不斷騷擾遲滯著袁紹的進攻。
哪支千人隊士氣高,便有騎兵奔過來沖擊一番;哪支千人隊造成的威脅大,便又有騎兵迂回過來一陣射擊。
雖然他們無法改寫勝負結局,但他們確實牽制住了袁紹的攻勢,救下無數人的性命。
鄒丹也知道自己已無力改變戰(zhàn)局,他只能帶著騎兵在外圍騷擾射擊,根本不敢和袁紹軍直接交鋒。
公孫瓚就剩這些騎兵家底了,萬萬不能再有大的損傷。
如此左奔右突一段時間,就連戰(zhàn)馬也需要休息了。
鄒丹領軍撤到外圍的一處高地上,俯瞰整個戰(zhàn)場。
袁紹畢竟兵力有限,被騎兵這一番騷擾迂回,折損了一些軍士不說,士氣也受到一定打擊。
可能袁紹擔心戰(zhàn)局再出變數,各分散出去的千人隊開始慢慢停止追擊,并逐漸相互靠攏。
另一邊,公孫瓚的步兵隊在騎兵的強力支援下大部分得以保全,雖然還是潰敗之勢,但最遠的已經奔到了五六里開外,不再有被追擊的危險。
戰(zhàn)場漸漸平靜了下來,雙方各自收攏軍隊,舔舐傷口。
鄒丹準備領軍回撤,追上公孫瓚的大部隊。恰此時,一支幾百人規(guī)模的小隊出現在視野中。
他們看起來似乎筋疲力盡,行軍緩慢,走走停停。
看看自己這邊還有近兩千騎兵,沖擊這幾百人的疲憊步兵乃是手到擒來,于是,鄒丹決定撈一把再走!
步兵隊也發(fā)現了他們,稍顯錯愕之后,開始結陣備戰(zhàn)。
鄒丹一揮手,當先沖下高地,屬下騎兵也一擁而下,呼嘯著朝那支可憐的步兵隊沖去。
沖到近前,照例一番騎射,先殺傷一部分。
而后迂回后撤,再次沖鋒,又是一番騎射。
如此三四個回合,步兵隊的陣型已經垮了,射出來的箭更多只有象征意味。
再次迂回而出,鄒丹認為將其一舉擊潰的時機已到,大聲呼喝著抽出馬刀,率領騎兵進行最后一次沖擊。
這一次是要沖入敵陣,將他們徹底殲滅!
越來越近,鄒丹都能看清對方將領的服飾了,那人頭上無胄,身上鎧甲倒是華麗。
一看就是那種不好好在家待著,領了一支步兵想要來戰(zhàn)場上撈取資本的世家公子哥。
可憐他資本沒撈到,今日將要命喪于此,可嘆可笑!
鄒丹稍微撥轉方向,徑直沖著那將領而去,手中馬刀刃口朝前,正是一掠而過,摘取頭顱的招式。
突然,對方陣中射出大量弩箭,那箭威力無匹,竟能將馬的軀體射個對穿!
鄒丹心中一凜,感覺不妙,但仍然繼續(xù)前沖。
不出所料,上一輪弩箭剛剛射完,下一輪弩箭便再次激射而來!
又是連發(fā)的腰張弩!
鄒丹大叫不好,急忙去提韁繩,同時,部下的警示已經傳入耳朵:“將軍小心,對方有強弩!”
勒馬轉向的瞬間,那名警示的騎兵被一支弩箭貫穿面門,直接從馬上倒飛了出去!
“撤!”鄒丹聲嘶力竭地大聲命令,自己則緊貼在了馬背上。
幸好對方人數不多,即使有強弩,也不能充分覆蓋迎面沖鋒的騎兵,讓絕大部分人有機會撤離。
鄒丹領兵撤到外圍,略一清點,死傷一百余人。
咬牙切齒之下,他猶豫著要不要殲滅這支步兵隊。
若是不計損失的沖鋒,拿下他們不成問題,但他能不計損失嗎?
權衡之下,鄒丹只能重新選擇迂回騎射的戰(zhàn)術。
但事與愿違,即使是迂回騎射的戰(zhàn)術也無法執(zhí)行了,因為另一支隊伍出現在戰(zhàn)場,看人數,大概有五六百人。
若是他們和眼前的隊伍合流,那就是一支千人隊了,想要將其吃掉愈發(fā)不易。
就在鄒丹開始盤算如何對戰(zhàn)這支千人隊時,新出現的那支隊伍竟然徑直朝自己這邊沖了過來!
步兵對著騎兵的沖鋒!
一驚之下,鄒丹凝神去看,待看清來者,他差點從馬背上摔落下來!
迎面而來、戰(zhàn)意高昂的部隊,即使化成灰,鄒丹都能認出來,那是麴義的部隊!
這一發(fā)現讓鄒丹背脊發(fā)涼,他不是沒有進攻的膽量,而是沒有進攻的資本,更沒有勝利的信心!
面對那樣的強弩,麾下騎兵就算全部投入進去,可能也無法近身。
一瞬間,鄒丹已決意撤退。
但,他忽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麴義的行為很是反常,一般步兵隊遭遇騎兵隊,都是列陣應對,除非騎兵已是潰兵,否則哪有主動發(fā)起沖鋒的?即使是麴義部這樣的精銳,也不該如此!
沖鋒途中豈能用那腰張弩?對沖怎么可能沖得過騎兵?
但事實是,麴義發(fā)起了沖鋒!
這只有兩種可能,其一,麴義是個瘋子;其二,麴義非沖不可。
麴義不可能是瘋子,他一定是不得不沖!
為什么不得不沖?他要替先前那支隊伍接下自己的攻擊!
鄒丹再次遠眺那個盔甲華麗的將領,能讓麴義搭上全部精銳的人,是誰?
袁紹!
鄒丹幾乎要喊出來!
他立刻做出決策,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再沖一次,若能陣斬袁紹,非但此戰(zhàn)能轉敗為勝,還能一舉鼎定冀州大局!
正要下令,麴義身后,兩股煙塵驟起,兩隊騎兵飛馳而來!
不望可知,這是顏良和文丑的騎兵隊。
不想可知,他們和麴義一樣,是來救人的!
這讓鄒丹更加確定,那將領,就是袁紹本人!
但是,戰(zhàn)機剎那即逝!
現在,就算鄒丹愿意搭上麾下全部騎兵的性命,他也不可能同時戰(zhàn)勝麴義、顏良和文丑。
且不去說麴義的精銳,僅顏良、文丑的騎兵就夠對付鄒丹的了。
所以,現在不是要不要進攻的問題,而是還能不能順利撤退的問題!
鄒丹環(huán)顧四周,視野所及,看不到公孫瓚和單經的騎兵部隊。
他們的隊伍若在附近,哪怕只有一支,也能對袁紹造成重大威脅!
但是他們都不在。
鄒丹喟嘆一聲,他早先就該想到那將領就是袁紹本人,因為裝備有連發(fā)腰張弩的部隊,豈能是一般人能統(tǒng)領的?
但是為時已晚,他只能下令東撤。
此時,麴義部距離他們不過幾十丈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