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乾坤骨董集雜項:宋瓷官窯的微觀鑒定分析
宋瓷官窯的微觀鑒定分析需結合胎質、釉層、開片、氣泡等特征進行綜合判斷,具體如下:
一、胎質特征
1.胎色與胎骨
宋官窯瓷胎色以黑、灰黑、香灰、灰白為主,黑胎較少,胎骨細膩溫潤,部分精品胎質如古筍硯,打磨后呈現細膩滑潤的玉質感。胎體厚度分厚型(約5mm)與薄型(約3mm),采用紫金土混合瓷石燒制,氧化鐵含量高,形成“紫口鐵足”特征。
2.胎釉結合
胎釉中間層呈白色或黃色,胎釉結合緊密,斷面可見環狀紋路,表明成型時可能使用輪制工具。
---
二、釉層與釉質
1.釉層特征
釉層厚度差異顯著,最厚可達1.8mm,采用多次施釉工藝,釉質失透潤澤或瑩潤如玉,呈現乳濁效果。釉面常見縮釉、棕眼及斑點(黑、黃等色),部分釉面有熔蝕痕跡。
2.玉質感表現
釉中含大量鈣長石晶體和氣泡,形成散射光源,產生類似絲綢光澤與羊脂玉的質感。真品釉面亞光乳濁,擊之聲音低沉,仿品則玻璃質感強且聲音清脆。
---
三、開片與紋片
1.開片形態
分文武片(大小片混合)、全大片/中片/小片、冰裂片三類。開片紋路彎曲回旋,形成蟹爪紋、牛毛紋等,裂紋中可見自然生成的鱔血色或土沁花斑。
2.紋片特征
宋官窯紋片短而密集,呈彎曲狀;明清仿品紋片稀而長、直且彎曲度小。部分器物可見斜開片,為出窯后形成。
---
四、氣泡特征
1.氣泡形態
以“聚沫攢珠”為典型,分為細密形(30倍鏡下如針尖密集)、霧態形(難見氣泡,80倍鏡下可見少量)和密集形(氣泡陣列排列)。
2.氣泡分布
宋官窯氣泡直徑多在30-180μm,每平方厘米含70-800個,明清仿品氣泡直徑偏大且分布較規則。
---
五、科學鑒定輔助
1.元素分析
宋官窯釉含7.55% CaO和4.33% K?O,屬鈣釉,燒成溫度約1200℃;明清仿品釉料配方與真品差異顯著。
2.顯微結構
釉中可見絮狀白色物質及未熔釉料,胎體斷面可見斷裂紋路,部分器物釉面有熔蝕痕跡。
---
總結
宋官窯微觀特征的核心在于胎釉原料的獨特性(如紫金土)、厚釉工藝及自然開片形成的玉質感。鑒定時需結合氣泡分布、紋片形態及科學檢測手段,與明清仿品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