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都市

我在唐人街開中醫(yī)館

第三章 心中易了,指下難名

我在唐人街開中醫(yī)館 八寶豬 3105 2021-02-24 22:36:27

  林洪天早早的就把醫(yī)館的門一關,飛一般地跑回了家。

  沒錯,他就是跑著回去的。

  因為他住的地方就在法拉盛,距離新世界商場很近,步行只需要二十分鐘。

  新手大禮包開出的“藥草”對他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他迫切地想知道,到底這味“藥草”能令他的古漢語水平提高到什么樣的程度?

  對林洪天來說,他現(xiàn)在的古漢語水平已經(jīng)嚴重阻礙了他學習中醫(yī)的進程,急需提高。

  假如把古漢語水平比作戰(zhàn)士手中拿的武器,那些他無法理解的古漢語“疑難雜句”就像是戰(zhàn)場上的敵人,只有獲得了“武器”,他才能消滅那些戰(zhàn)場上的敵人。

  現(xiàn)在他是看著“敵人”在書本上活蹦亂跳,他卻只有干著急的份兒。

  因此,在獲得了這樣系統(tǒng)獎勵后,他內(nèi)心的激動和喜悅真是千言萬語都不足以表達萬一。

  仿佛就是干柴遇烈火,久旱逢甘露。

  喂,我等你好久啦!

  不到十分鐘,林洪天就跑回了家。

  打開房門,客廳里漆黑一片,兩個室友都還沒有回來。

  沒錯,他住的房子是與人合租的,不過房子的擁有者卻是林洪天,這是原主從爺爺林清風手里繼承得來的。

  不過,為什么他要與人合租?

  是為了賺錢,還是原主想來個與校花、空姐同居的快樂生活嗎?

  都不是。

  原主是個“獨行俠”,性格偏內(nèi)向,他完全不想和陌生人一起居住,但這是林老爺子的規(guī)定,而且規(guī)定室友必須是講漢語的華人,否則他就要交房租,假如超過半年沒有室友,這套別墅就要被捐贈出去。

  對于林老爺子的這項規(guī)定,原主是怨念頗深,但林洪天卻是很能理解老爺子的良苦用心。

  要知道,這套房子可是價值六十多萬美元。

  被無償捐贈出去,原主是一萬個不愿意的,因此他才迫不得已有了一男,一女,兩個室友。

  男生是個學霸,物理學博士,這會兒應該在實驗室。

  女生叫唐詩蕊,研究生在讀,學的是計算機科學專業(yè),通俗講就是碼農(nóng),和曾經(jīng)的林洪天算是同行,此刻應該在西餐館做服務生。

  打開客廳的燈,林洪天立刻跑進廚房,從櫥柜里拿出煎湯藥的鍋,又從系統(tǒng)儲物欄中取出了那味草藥。

  他先小心仔細地清洗了一下草藥,跟著用清水浸泡一小時。

  接下來是漫長而煎熬的等待。

  林洪天從房間里取來【脈經(jīng)】,邊研讀邊等待起來。

  【脈經(jīng)】是華夏現(xiàn)存第一部流傳于世的脈學經(jīng)典著作,該書集晉以前脈學文獻之大成,發(fā)展并構建了中醫(yī)脈學體系。

  它不僅將每種脈象包括脈的體征和搏動征象與變化均作了具體詳盡的描述,還首開脈象鑒別之先河,是中醫(yī)學習診脈的必學書籍。

  要知道,神奇的中醫(yī)診脈技術是林洪天熱愛上中醫(y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只需要依靠三根手指,搭在病人的寸關尺三個部位就可以像擁有透視眼一般,看清人體內(nèi)的疾病,了解病人的所有病癥,甚至能將病人生活習慣都能說個八九不離十。

  這是什么,這就是魔法,仙法!

  之前,林洪天給小娜看病,雖然做了脈診,但是那些準確的推斷都是他依靠經(jīng)驗和書本知識做出的,并不是他擁有多么高超的脈診技術。

  假如讓林洪天選一項中醫(yī)里他最想提高的技術,那毫無疑問就是脈診。

  診斷病因是治病救人的第一步。

  就好比西醫(yī),病人去看病,西醫(yī)醫(yī)生會在簡單詢問病情之后開出相對應的檢查項目,比如驗血、驗尿、X光、甚至核磁等等。

  對中醫(yī)來說,診斷病因這一步就簡單很多,這個簡單是指它不并像西醫(yī)那樣,需要很多的檢驗儀器。

  但中醫(yī)診斷對醫(yī)者的技術要求卻是非常高的。

  脈診是一名中醫(yī)必須要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斷癥都斷不明白,那你還指望這個醫(yī)生能把病看明白了。

  所謂對癥下藥。

  病癥都診斷的稀里糊涂又怎么指望能把藥下對了。

  中醫(yī)講究“四診合參”,就是指將“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方法互相佐證,結合使用。

  因為只是單純依靠某一種診斷方法有的時候會出現(xiàn)偏差。

  脈診就仿佛是西醫(yī)里面的那些檢查,而中醫(yī)師的一只妙手,就可以把所有檢查儀器替代掉,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么這么說?

  是儀器就有精準度,而現(xiàn)實中有很多疾病是無法儀器檢查出來的。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所有人都有人過的經(jīng)歷,肚子疼。

  西醫(yī)可能就需要拍片子,需要驗血,需要做很多檢查,但即便是如此,可能很多時候還是說不出來具體原因。

  但是會脈診的中醫(yī)就可以很容易做到,因為脈象上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

  這個肚子疼,也許就是臟腑中有了氣,也許是吃了辛辣的食物,刺激到了腸胃,也許是哪條經(jīng)脈不通暢等等,高明的中醫(yī)是可以依靠診脈,闡述明白其中的因由。

  當然,前提是這個中醫(yī)是杏林高手。

  在當下這個年代,已經(jīng)越來越少這樣的醫(yī)林圣手了。

  林洪天閱讀過很多古代名中醫(yī)的故事,在內(nèi)心一直有一個向往,那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做到脈診通神。

  怎么說?

  單純依靠診脈就可以將病人看透,他的五臟六腑,他的行動坐臥,甚至他日常的行為習慣都可以說的頭頭是道。

  脈診很神奇,但也非常難學,屬于心中易了,指下難名。

  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一遇上臨床診斷,就瞎了。

  中醫(yī)學院里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以下是一位中醫(yī)診斷學老師提問,學生回答。

  學會了嗎?

  學會了!

  明白了嗎?

  明白,全明白!

  我是大明白!

  但是一到實際應用,面對病人,學生將自己的三根手指放到患者的寸關尺處的時候,內(nèi)心就會忍不住罵上一句,MMP。

  這都是啥跟啥啊?

  有的時候,初學脈診的學生連脈都摸不到。

  之前所謂的明白,大明白都成了紙上談兵,內(nèi)心所學的理論完全沒辦法和實際相結合。

  這就是初學中醫(yī)脈診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心中易了,指下難名,學習脈診的難處就在這里了。

  臨床實踐,理論學習缺一不可,必須相輔相成,名師的指導更是不可或缺。

  上一世,林洪天只要有機會,一準上手為周圍的親戚、同學、同事、朋友等人摸脈。

  不僅局限于病人,正常人、小孩兒、老人,甚至孕婦,他都不放過。

  沒有足夠的臨床實踐,談何經(jīng)驗的積累。

  即便是這樣,林洪天脈診的技術也就是個平平無奇,別說像透視眼一般,可以把被診脈的人看個清清楚楚了,就是有的病患直接告訴他,身體有哪里不舒服,他切脈還是切的是個寂寞。

  沒有老師指導,沒有理論支撐,再多臨床也沒有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這個道理。

  診脈這項技術活,尤其需要師傅的指導,更需要長時間的經(jīng)驗積累。

  時間是學習中醫(yī)的大敵!

  然而,這個時代又太快了,一切都快。

  人們急躁的都沒有耐心去看時長超過五分鐘的視頻,因此短視頻APP應運而生。

  人們不在細心去品味食物的真味,重鹽重辣成了餐桌上的主流。

  人們甚至無法靜下心來去欣賞一個時長兩個小時的電影,而是去看十分鐘“講電影”。

  上一世,林洪天沒有機會,上學,背書,畢業(yè),工作,攢錢,買房,他跟隨著周圍人的腳步,急速前進,生怕落下。

  幸好,上天又給了他一個機會,穿越到了異國他鄉(xiāng),反而“冒名頂替”成了一位中醫(yī),現(xiàn)在還有了“金手指”。

  他決定放慢腳步,讓心靈沉靜下來,慢慢地生活,學習中醫(yī),感受中醫(yī)的魅力。

  不僅僅要治病救人,弘揚中醫(yī),他還希望把這種生活心態(tài)傳遞出去,令人們不被“快節(jié)奏”給俘虜了。

  林洪天手中的【脈經(jīng)】,幾乎每一頁都被他圖圖畫畫過,上面做了不少他的解讀,但更多是一個又一個的問號。

  他想在喝下“藥草”之前再溫習一下這本中醫(yī)名著,看看之后能獲得什么樣的變化。

  一個小時的時間匆匆而過。

  林洪天打開爐子,先開大火煮沸,又轉小火煮了五分鐘。

  每一個步驟,他都做的非常仔細,生怕?lián)p失了藥性。

  讓林洪天非常意外的是,他發(fā)現(xiàn),藥鍋中的草藥最后竟然消失了,鍋里沒有任何藥渣留下,只是被倒入瓷碗的湯藥卻是淡紅色的,一種很誘人的紅色。

  聞上去是香香的,沒有任何刺鼻的味道。

  他端著碗,回到自己房間,準備涼一涼再喝。

  鑒于系統(tǒng)出品必屬精品,林洪天倒是不懷疑這東西有問題,他就是非常期待,這東西到底能產(chǎn)生多大的效果?能將他的古漢語水平提高到什么樣的程度?

  頓頓頓!

  如梁山好漢大婉喝酒一般,林洪天舉起湯碗,一口氣把顏色誘人的湯藥喝下了肚子。

  藥水飲下,林洪天還沒細品其中的味道,他就覺得腦海中如潮水般,一浪接著一浪的知識潮涌進來。

  過了些許時間,那種神奇的感覺才慢慢消失。

  當林洪天再去看書桌上的【脈經(jīng)】……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