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家庭是孩子的搖籃”,“婚姻、家庭和孩子是人生中緊密相連的三個重要方面,構成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對個人的成長、幸福感和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
對于當下社會的中年人來說,“婚姻、家庭、孩子”是繞不開的話題,不管婚否,不管是否有孩子,有種走到哪都要被提及這個話題的感覺。對于一些人,面對這種情況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不結婚就不會幸福?!沒有孩子就不完整?!”
這是一個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就算是同樣的回答,卻會有各種解釋,只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軌跡不同,我們要面臨、將面臨的情況都不相同,根其原因,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因為不同,所以哪怕是我們處在同樣的環境下,過著同樣的生活,個人的感受當然是不同的。
說到這,因為個體的差異性,就需要尊重個人的選擇及生活方式,畢竟最終能為其買單的只有ta本人。
結婚或是單身,只是婚姻狀態不同,并不能因此來概括是否幸福。婚姻,曾被人笑為“愛情的墳墓”,雖不能如此絕對化,也不能完全否認。進入婚姻生活,就需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生活瑣事,一個人的時候可以隨心所欲,兩個人就需要考慮彼此的磨合,不能只管其中一人的喜好而犧牲另一人。現實里,不乏被生活瑣事給磨滅愛情后而分道揚鑣的愛人,也有不少在日復一日的磨合中愈加具有粘合性的夫妻。
我們誰都不敢保證自己一定能經營好婚姻,讓婚姻家庭一步步向上,也不能索性放棄、躺平,任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暴露出的問題發酵、爆發。我們只是凡人,沒有超能力,能做的就是努力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繁雜瑣事纏住,被“人之常情”的言語綁架,只要能讓自己的生活舒服,可以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中獲得向上的力量,婚否,都該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我身邊有丁克的夫妻,有養育孩子輕松幸福的小家庭,有因為孩子的養育問題而奔波的小兩口,無論什么狀態,于他們來說都有自己的幸福與煩惱,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幸福”。
丁克家庭,外界總會有很多疑問、質疑。朋友說已經習慣,他們不理解我們的選擇,就像我也不一定會理解他們為什么會將生孩子視為完整家庭的標志一樣。外界的言論倒好忽略,只是他們在面對大家庭時總會被各種說教,開始的時候會發愁要怎么面對,久而久之,便無所謂了。
“喜歡孩子,不代表我就要去生一個孩子。大家庭聚會,小孩子在那,我就喜歡逗一逗,又不用我生養,更不需要我考慮養育,見到的時候逗逗就可以了,完全跟我沒關系呀!”至于傳統思想的“養兒防老”,朋友兩口子更是看得通透,我們現在都還讓父母操心,我們也不能很好地盡到養老的義務,怎么還要期望自己去養一個孩子來給自己養老呢?他倆趁著這幾年努力工作,偶爾出去旅游,同時還能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并同時在為未來的生活做安排,誰能說他們的婚姻家庭不完整、幸福呢?
有孩子的家庭,如有上一輩的幫助,輕松不少,存在的問題是兩代人對于孩子教養觀念的分歧不可避免;沒有家人的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小夫妻倆,在有了孩子后只能一人工作,一人全職帶娃,經濟壓力不可避免。每次朋友們聚在一起,這兩類朋友都會羨慕對方:“你不用面對跟老人的問題沖突”,“你有老人幫襯”。看他們都在努力的想要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想要在教養孩子這方面躲避自己成長路上的坑,有辛苦、心酸,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小生命成長所帶來的生命價值感。
由此來看,在面對婚姻、家庭和孩子的選擇時,無論我們怎么選擇都會有利有弊,只要是能隨自己的心意去追尋想要的生活,都是能被認可、祝福的。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10-01/caa1a79ff5c5a4aa614ea8479431a2297dfDJnUnwJuJrwr.jpg)
望晚zdy
“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