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弘文閣
“殿下,將作監(jiān)哪有精通刻印之人?”
“那些平日為各處亭閣樓臺刻畫浮雕刻字的工匠就行?!?p> 上官儀顯然還是不明白,不過殿下如此吩咐,肯定有殿下的道理,此時就喚人去將作監(jiān)要人,自然,是以殿下的名義,他一個弘文閣秘書郎,可沒這個面子。
人家大將作會給殿下面子,可不見得會給他一個弘文閣秘書郎面子。
那里自然有人跑去將作監(jiān)要人,上官儀也親自去弘文閣找這里所有會刻印之人。
李治則隨意在這里翻四書五經(jīng),所謂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詩經(jīng)》《書經(jīng)》《禮記》《易經(jīng)》《春秋》。它們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
當然,此時的四書五經(jīng)和后世還是有些不同,因為儒家的典籍一直是在改變和發(fā)展中的。
李治翻的是一本詩經(jīng),他最熟悉的一本,翻了一陣,上官儀就帶了幾個人進來。
“殿下,您要的人都在這里了,殿下還有什么吩咐?”
“找木料,不用太好,然后讓人做成這么長,這么寬的小木塊?!?p> 李治用手等了一下,上官儀點了點頭。
“你快去將作監(jiān),再要一些木工。”
這里自然有上官儀忙碌,李治此時隨意翻了半本《詩經(jīng)》,已經(jīng)不再去翻了。
“上官大人,讓弘文閣的人將要用的書中的字整理一番,什么字用的多,什么字用的少,什么字只是偶爾用到,都整理一下。”
“是,殿下,這個臣這就去準備?!?p> “嗯,這兩天你就忙這個,邊整理邊讓人在小木塊上刻字,多少隨書中字數(shù)定,不用太準,大約就好。”
“還有,刻出的字一定要工整,然后整理好。”
“殿下,那這可著實不少?!?p> “一本一本來,也不用一下子就弄好,重復(fù)的字就不用再刻了?!?p> “是,殿下,上官儀已經(jīng)記清了殿下吩咐?!?p> “對了,還有一件事,既然你要了將作監(jiān)的木工,再做幾個方格柜子,一個個小方格子,用來存放這批木刻活字?!?p> 上官儀還是不懂晉王為何稱這是木刻活字,不過還是趕緊答應(yīng)下來。
為皇室做事,往往不需要太明白,只要按照吩咐做就好。
李治吩咐完這些,也就離開了,經(jīng)過長樂門時,看了看旁邊那座宮殿,也不知道伯母和堂姐在滎陽如何了,什么時候回來。
這下了雪,應(yīng)該不會很快回來,路途遙遠艱險。
李治回了晉王府,這兩日每一日李治還是按照往常去宮中覲見父皇母后,先去甘露殿,后去立政殿。
李治記得自己和皇姐的事,這兩日去甘露殿,總不知不覺查看父皇面色,表面自然是關(guān)心父皇,看看父皇面色如何。
其實就是瞧父皇有沒有因為這事對自己生氣,事實自然是唐宗這兩日凡是晉王在這里,總是很高興樣子。
他最喜歡和李治說滎陽那邊事情,有些經(jīng)過甚至讓李治已經(jīng)講了幾遍。
李治有時候也是摸不得頭腦,這有些事父皇聽一遍兩遍興奮也就罷了,這四五遍講下來,父皇怎么還是如此高興。
尤其自己掌擼鄭家長房夫人,拳打鄭家長房這段,李治至少講了七八遍,父皇還是聽著如初聽時一般興奮。
難道古人也如此喜歡看打臉么?
除了鄭氏的事情,唐宗和李治談的最多還是弘文閣制書這事,李治這兩日也是天天往弘文閣跑,對這事最為上心,父皇問時,自是對答如流。
今日詩經(jīng)用的活字基本已經(jīng)準備就緒,李治特意在弘文閣待了大半日,讓人空出一座大房子,然后親自演示用活字如何制書。
李治親手印了五六頁,弘文閣這邊的人自然已經(jīng)學會。上官儀對晉王這個印書法子,自然是佩服不已。
李治只聽他說殿下此舉,堪比倉頡造字。
李治可不想擔如此夸贊,只讓上官儀不要如此再說。
只是這位此時的弘文閣秘書郎,以后要做到大唐宰職的文臣還是激動的不知道說什么為好。
李治只讓他去忙,自己走出弘文閣,外面天色已經(jīng)漸漸晚了,不知不覺,大半天過去。
李治就要離開弘文閣,準備回晉王府,那里幾個人追著一個雪白身影已經(jīng)追到了這邊。
“九哥,你在這里!”
“你們幾個,小心一些?!?p> 看到李福李明和衡山在追著銀狐跑,李治趕緊提醒了一句。
此時看著弟弟妹妹身影,李治笑了笑,本來這三位同為貞觀八年生的皇子公主基本玩不到一塊的,此時基本天天玩在一起。
這其中,自然是某人的功勞最大,同歲只差生月的孩子,又是一個父親,這只要玩,肯定很快能玩在一起,不過李治這個引子如何也少不了。
李治見衡山此時已經(jīng)追上了銀狐,抱在了懷中,就往自己這邊走來。
“衡山,這幾只銀狐這幾日還乖么?”
“皇兄,它們可乖了,尤其給它們喂肉肉的時候,就是它們不吃素?!?p> 李治也是無奈,食肉動物,哪有吃素的。
李治陪了一陣弟弟妹妹,就離開了這里。
李治不知道的是,上官儀在天色很晚之時,還在弘文閣,而此時,太宗也親自來了弘文閣一趟,查看了印書的過程,不斷點頭。
“陛下,這活字印書實在是驚天之舉,殿下能想到這個辦法,臣實在是想不出用什么詞來夸贊殿下?!?p> 臣子當著自己的面夸自己兒子,而且還是一直生性有些耿直的上官儀,唐宗自是高興。
別人夸自己兒子,做父親的哪有不高興的。唐宗是皇帝,不過對于眾皇子,他首先是個父親。
“你可是很少夸人?。 ?p> “陛下,這次上官儀實在是忍不住,句句字字皆發(fā)自肺腑。”
“那你覺得朕這么多皇子,都如何?”
“這個臣不敢評論。”
“無礙,你是朕的近臣,從貞觀二年就一直在這弘文閣做事,朕這么多兒子,讀書時皆在這里,你算是朝中最了解他們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