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身穿
自己的身體肯定哪里有問題,六年沒有絲毫變化,這如何可能。
“蕊兒,取銅鏡過來!”
蕊兒趕緊起身,也不顧自己此時身無寸縷,踏著溫泉水池邊緣,留下一串水漬,離開了這里。
銅鏡取來時,長孫皇后看到,蕊兒指的那處,真的除了溫潤光潔皮膚,然后什么也沒有了。
“好了,沒了就沒了,本宮也不知道為何如此。蕊兒,去找冬梅,讓她將本宮那身紫色旗袍取了。”
蕊兒本能感覺到娘娘不想再提胎記這事,她也就不提了,娘娘不在意,她自然做侍女的,也不會多想。蕊兒也僅僅是奇怪,這胎記如何就沒了。
長孫皇后和長樂公主擁有一樣的胎記,這事當年就稀奇,卻不想二十年后,娘娘身上那處胎記忽然就沒了。
此時蕊兒穿了衣服,就去找冬梅去了,剛才的事忘記就好了,娘娘不愿意多說這事,蕊兒自然明白該如何做。
蕊兒走了,長孫皇后卻借著銅鏡,又看了看自己身子,她記得清楚,自己右邊臀邊有一粒淺黑色小痣,如果還在,那只能證明她的身體也和長孫皇后沒一絲關系。
待看到那粒痣時,銅鏡入水的聲音清晰可聞。
“這真是我的身子,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
“我真的和長孫皇后沒一絲一毫關系,可是人死了,尸體呢!尸體在哪里?”
長孫皇后雙手抱著自己的頭,十指都深深插入發間。
“我竟然和她一絲關系都沒有,身體,靈魂,我只是一個來自后世的凡人,一個普通人。”
“啊...”
雙手擊打著水面,溫泉池中水波蕩漾,那一刻,長孫皇后已經有一些歇斯底里。
只是當外面腳步響起,這位皇后又完全恢復了平日端莊模樣。裝了六年皇后,此時裝起來,自是已經全身心融入角色。
是自己的身體,也好。這些年倒是都沒細看,若不是今日蕊兒提起胎記沒了,長孫皇后都不太會注意這事情。
魂穿已經很難讓人接受,更不用說是身穿。
這些年自己身體絲毫沒有變化,這大概也和這身體來自一千多年以后有關吧!算起來,自己此時這身體應該是負一千多歲。
長孫皇后有許多事情想不通,不過穿越這種事情都真真實實發生在自己身上,那些想不通的事情,又有什么。還是不去多想了,做好此時的自己,做好這個皇后就好了。
難不成此時自己要跑到所有人面前,對大家說,我不是長孫皇后,只是后世穿越而來的一個普通人。如果那般,估計別人只會認為自己瘋了。
蕊兒已經抱了那身紫色旗袍前來,長孫皇后走出溫泉水池。
果真也是溫泉水滑洗凝脂的身段姿色。當年能讓那么多男人撞樹撞電線桿撞車的身段面容,能差了么?
蕊兒細細為娘娘將身上水漬擦拭干凈,伺候長孫皇后穿了那身旗袍。
“娘娘真好看!”
“本宮也覺得如此,這還是治兒為本宮做的,這剪裁是真好。”
“晉王殿下,蕊兒在大明宮倒是見殿下了一次,生的是越來越好看了。”
“他現在騙女孩子的心,那是本事最大,五姓女都被他騙了好幾個。”
蕊兒不知道說什么,只是尬笑了一下。
“本宮身邊四個侍女,全被他將心騙走了。”
繼續尬笑,除了尬笑,這位長孫皇后身邊的貼身侍女也不知道該做什么了。
“蕊兒,知道晉王最近喜歡做什么?”
“這個蕊兒哪里知道,好久不見殿下了。”
“走吧,帶本宮去見見嵐妃。”
“啊!娘娘,還是不見嵐妃了吧!她已經瘋了。蕊兒怕嵐妃見了娘娘,過于激動了。”
“也許有時候瘋子說的話更能讓人相信,”
蕊兒聽不出娘娘這話意思,瘋子的話更容易讓人相信,可晉王如何也不可能是她兒子啊!
湯泉宮如何,此時不說。而在滎陽,晉王此時已經見了王夫人的妹妹,此時的鄭夫人。
她和王夫人是姐妹,嫁給了鄭家四房,是鄭延郢的夫人,不過并非原配,鄭延郢的原配夫人早難產死了。
這位夫人李治見了一面,就能從她面容分辨,確實是王夫人的親妹妹,太像了。
“見過殿下,不知道這次殿下讓姐姐約我出來,是為了何事?”
“你和我岳母是親姐妹,本王也就開門見山的說了。鄭家不讓本王伯母和堂姐進家門,本王很生氣。”
“殿下,這是別房的意思,我家夫君倒是想見見妹妹,也不反對她回鄭家。”
“哦,真如此?”
“畢竟是親兄妹,老爺這兩日已經不止一次在我身邊說,家里人太不念情分,觀音十六歲離家,這么多年,好不容易回來,連家門都不讓進。”
“哦,看來這真的不是鄭家四房的意思。”
“只可惜我家老爺在鄭家也是身卑言輕,做不了什么,不說長房二房那些,家里還有位叔叔,長輩也不愿意觀音回家中。”
“真不是親女兒啊!”
“殿下,這事做主,最后還是看長房,如果可以,我家老爺倒是想單獨見見妹妹,不知道殿下能給安排么?”
“好!”
“不過不能在滎陽這里見,被人看到了,我家老爺有些事情說不清的。”
“我伯母這幾日傷心難過,本王打算送她和堂姐先去洛陽宮養著。”
“正巧,我家老爺去洛陽也有些事情。”
王夫人送走了妹妹,此時見了晉王,雙手按在晉王肩頭,輕輕揉了揉。
“岳母,你這妹妹可靠么?”
“她和我在家中時最親,騙誰也不至于騙我這親姐姐。再說,這事也沒什么可騙的,對鄭家四房也完全沒任何好處。”
李治點頭,確實這事沒什么好騙的,騙人總要有好處才是,這不但沒好處,還壞處一堆。
搞不好鄭延郢在鄭家都立不得腳跟。
損人利己的事有人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就很少有人做了,至于損人害己的事,鄭家又不出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