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匯報了蔣欽的事情后,開始考慮幾個事情,中學年后要辦起來了,而且是在宜城,需要得到宜城馬家,向家的支持。
這是宜城兩大家族,必須處理好關系,但是劉琮有些無從下手,向朗是司馬徽的弟子,少年時便前往潁川在司馬徽門下學習。
向朗年紀與荀彧相仿,其實都比諸葛亮大了十來歲,劉琮思來想去,還是先準備去見一趟蒯良!
“子柔先生,今日不請自來,還請先生勿怪!”
“哪里的話,二公子原意來寒舍做客是良的榮幸!”
兩人分賓主而坐,雖然劉表與蔡家關系更為親密,但是荊州大多數政事更倚賴蒯家兄弟,特別是蒯越,此人在政務上的能力確實很強。
“今日過來只是想和先生談一談天下的局勢!”
“哦,良也早想和二公子討論一番,可惜二公子整日在軍營,良怕打擾了二公子!”
“天下大亂,烽煙四起,天下大亂已經無可避免,琮為漢室宗親,對此非常惋惜,天下大亂受苦的還是黎民百姓!”
“二公子有憐憫百姓之心,乃仁厚之人!”
蒯良對于這種沒有任何內容的話不置否可,當然奉承幾句,看看劉琮后面準備說什么!
“二袁雖然勢力龐大,但是人心依舊在大漢,不過大漢有諸多弊端,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世家兼并土地,讓百姓沒有了活路,聽聞蒯家前幾日主動下降田租,蒯家仁義!”
“我兄弟二人看黎民百姓生活困苦,因此不忍,便將田租下降,如今佃戶士氣高昂,預計明年又是一個大豐收的年份!”
“其次,便是人才,許多人才都被世家壟斷了,若是世家德行較好,倒是還好,若是德行較差,官官相護,百姓則苦不堪言!
琮因此才辦理了幾所小學,為的讓更多的普通百姓都有學習的機會,這樣在朝政上不會形成結黨營私,官官相護,不知道先生是否認可?”
蒯越沒有接話,在沉思,劉琮所說他需要更多的考慮,站在他的角度上是支持的,就像他支持棉花收稅一樣。
為何,蒯良很清楚,若是都是世家子弟做官,久了對于社會有極大的危害,如黃巾之亂,邊郡叛亂其實就是如此,當官便成了講資歷,而不是講能力了。
邊郡叛亂,如北地叛亂,若是讓朱儁負責,公孫瓚輔助,而不是安排劉虞,情況也不至于叛亂層出不窮。
西北也是,若是放手讓皇甫將軍統領,西北叛亂早就平定了,而不是讓張溫這個沒有統兵經驗的去西北,還有沒有什么能力的周慎,若非董卓,孫堅等人勇武!呵呵!
“公子所言有些道理!”
話不說滿是這群老狐貍慣用的說話伎倆,劉琮倒是不在乎,依然自顧自的說下去。
“如今離新年不到幾天了,琮欲在宜城開設一所中學,父親已經同意了,但是宜城琮不太熟悉!”
“二公子有些厚彼薄此了,宜城都開設兩所學校了,還要開設?為何不考慮中盧?況且中盧離襄陽更近!”
“先生既然支持,明年必然在中盧開設小學,不過在宜城開設中學已經定了下來,琮已經和父親匯報過了!”
“嗯,宜城馬錚與我有些交情,不過二公子,僅僅是學校還不夠,聽說二公子的大夫,是叫醫院吧,活人無數,不知道能否在中盧也開設?”
“子柔先生,醫院需要許多大夫,大夫的培養非一朝一夕,琮四處搜羅大夫,但是原意入醫院的不多,暫時確實沒有能力在其他再開設醫院了!”
如今劉琮哪里能力在其他地方開設醫院,基礎教育的人員,劉琮自三年前就開始培養,但是大夫的培育時間更長,最基本都要個八年,十年的,而且只是最低級的大夫。
而且這個時代有許多大夫還有門第觀念,傳男不傳女,非自己嫡系兒子,徒弟不傳,這些觀念非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若是二公子以后開設醫院,當首選中盧,中盧可是非常支持二公子,不說別的,就二公子身邊的廖淳都是中盧人!”
劉琮也點頭答應,如今劉琮是他們這些家族的重點調查對象,有心打探基本還是能查得到的。
劉琮點點頭,雖然每日劉琮都在軍營,但是各項匯報都經過荀攸,劉郃,廖淳等送到劉琮手中。
醫院是真的沒有沒法人手再開設新的醫院,除非再招募到一些醫生,但是醫生哪有這么多,至于念念不忘的華佗就一直在徐州,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挪個窩到荊州逛一逛。
為了支援武陵建設,也為了加快人心的收服,劉琮派人在臨沅,澧縣兩地建立的醫院,而從長沙調了幾位大夫過去。
伊籍因此還抱怨過,說益陽同樣需要醫院,不少人患病之后,由于藥店的費用太高無力承擔,只能是等死。
劉琮的醫院收費非常低,有統一的收費標準,不會因人而異,因此受到許多百姓的擁戴,但是也受到許多同行的討厭,有些藥店就是世家開的。
大夫在這個時代,大多被世家養著,甚至不少世家子弟就懂醫術,只是實踐經驗不多罷了,學醫總得識字吧!普通百姓大多都不識字,因此在漢朝普通百姓中蒙古大夫比較多。
醫學對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僅如此,劉琮開始提倡獸醫,獸醫的范圍當然比現代小了很多,主要是對家禽研究,治病!
東漢的瘟疫在某種程度上便可能是由動物傳播到人身體上,因此對于這種研究還是有益的,而且原意做這個的也不多,主要社會地位不高。
不僅僅是醫院,對于冶鐵劉琮也是在準備,劉琮對于這種是真的不懂,百煉鋼之類雖然聽過,但是僅僅是聽過,不過劉琮知道一個事情,其實自唐朝到現代,國內的冷兵器武器鍛造技術并沒有太多的進步。
對于武器來說,其刀刃最佳硬度是在洛氏58-62,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好,然而唐代工藝就達到這個程度,平均58.5的硬度。后世只是在工藝細節方面做的更好,效率更高。
但是劉琮不懂,有一個人懂,蜀人蒲元懂,劉琮派人調查過了,蒲家時代都是鐵匠,善于制造各種鐵制器具。
就是還沒有查找到蒲元,劉琮不清楚這個人現在多大,或許還很小也很難說,畢竟這種記載比較少的人物。
還有一個就是郭達,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這是傳說中的人物,也是歷史上劉備手下的工匠,聽說一夜能造三千箭矢的神人!
劉琮只能寄望目前自己培養的人,但是培養的軍中鐵匠也耗時耗力,劉琮在高平縣的的時候便招募了二十余鐵匠,來到荊州后又招募三十余鐵匠。
但是鐵匠技能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耗時耗力更耗錢,目前學徒有數百人,鐵匠五十余人,三月時間才得刀不過百余把。
不僅僅是鐵匠有俸祿,還有不少補助!否則他們怎么會隨便傳人!學徒亦是有些許補助,但是不多,非常少!極少!
“劉苞,年后你帶著人前往漢昌,協助杜襲,另外在漢昌造船!”
“當陽的船工該如何處理?”
“原意去漢昌縣的,給予補助,若是不愿的話,便留在當陽藍口聚,讓劉二負責!”
“諾!”
漢昌縣毗鄰長江,洞庭湖,是造船的好地方,也方便下水,但是造船的耗時長,許多木材要經過兩三年處理才能成為造船的材料。
蔣欽的數百兄弟都安頓好了,荀攸將其家屬安頓在漢昌,羅縣等地,滿寵,杜襲等人協助安頓,蔣欽等人在年后入軍營操練,一旦入軍營團聚的時間就少了。
劉琮本來安心準備過大年了,但是情況不好,密探來報,孫堅目前在陽城整頓兵馬,預計年后便是從潁川入南陽直撲襄陽。
“父親,這是密探的情報!”
劉表看到劉琮一副嚴肅的樣子,看來不是好事,劉表看了看,也眉頭緊鎖,立馬派人去招徐晃,王威等過來!
“公明,這是密探的消息,快則半月,最遲一月,孫堅必然攻入荊州,你怎么看?”
“主公,南陽經過黃巾以及袁術之后,宛城等地的防務早就荒廢了,孫堅可直入樊城城下,末將這就回去加強樊城的防御!”
“你二人速速加強防御,讓軍營之中休假的士兵回到軍營,準備作戰,各部都要準備好,琮兒你也要準備好。”
“主公,卑下來遲!”
劉表正在吩咐的時候,蔡瑁等人也過來了,劉表將密報遞給他們看了,他們也是臉色大變,原以為能過的安穩年,沒想到孫堅居然準備在此時興兵。
“主公,密報準確?”
“軍師,密報準確,孫堅在整頓軍備,預計年后就會興兵!”
“主公,末將請戰,在樊城阻擊孫堅!”
“不可,孫堅乃天下驍將,此時重新奪回豫州后,定然是士氣高昂,正所謂一鼓作氣勢如虎,主公,我等先防御為主!”
“主公,樊城經過一年多的修繕,防御沒有問題,箭矢,弩等充足,若是孫堅敢攻城,起碼得崩掉他幾顆大牙!”
劉表聽了心里穩定了許多,對于孫堅,劉表是看不上的,孫堅粗鄙,不僅僅劉表看不上,不少士子都看不上孫堅,但是孫堅極其能打。
“主公,若僅僅靠襄陽的防御,怕是戰爭日久,會影響襄陽,章陵等地的春耕農作!”
蒯越出聲道,蒯越當然是希望速戰速決,最好是不影響春耕,否則今年很多都會錯過,當然僅僅是希望,希望有更好的辦法。
“主公,大軍出行,最重要的是糧草,若是能探清楚孫堅之糧道,或好解決的多!”
蒯良出聲謀劃到,糧草是行軍重中之重,七國之亂,吳王等聯軍糧道被劫,周亞夫大破之!
“琮兒,情報要加強打探,最好能打探到孫堅的糧道!”
劉琮點點頭,糧道有這么容易被打探到?官渡之戰,若非許攸反水,曹操才通過許攸的情報知道了袁紹的糧草囤積之地。
“孩兒建議采用驕兵之計,父親,諸位請看,若是孫堅南下,必然是通過魯陽,博望,新野直接殺到樊城!若是我軍沿途騷擾,一接戰立即遁去,孫堅部必然認為我軍不堪一擊,待其到襄陽城下,我軍等待時機一舉破敵!”
“不可,主公,孫堅為人驍勇善戰,豈會看不出此計?而且一旦沒有及時遁去便會損兵折將!末將請求率軍出戰,正面擊敗孫文臺!”
黃忠并不支持劉琮的計策,面對孫堅佯敗不是那么容易,一旦不小心還有可能把佯敗的部隊折了進去。
“主公,還是先等孫堅出兵再考慮應對之法!”
蔡瑁建議先按兵不動,等孫堅來了再說了,孫堅雖然驍勇,但是荊州也是人才濟濟,未必怕了孫堅。
“此事軍師言之有理!”
既然劉表下了結論,劉琮也不強求,荊州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此時想擊敗劉表,孫堅除非是孫武再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