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夏國河東省中央大學某教室內。
辛丑年10月10日,臺下十幾個學生,臺上劉東陽在講課!
“四大名著,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很多人只是把這些書當成了單純的故事書,其實沒有這么簡單,四大名著之所以可以從那么多書里脫穎而出,被歷代先賢好評,不僅僅是因為故事,而是因為書里蘊含了易經,中醫,兵法,天文,等等覆蓋面很廣的知識!”
“西游記講了易經在天文,法術,修煉方面的應用,三國講了易經在兵法術數上面的應用,水滸講了易經在天文預測算命方面的應用,紅樓講了易經在人事方面的應用!”
“咱們先從西游記開始講,西游記有多厲害呢?這樣講吧,知識面狹窄的人,看西游記就只能看到故事,我的知識面也不算特別全,對修煉方面,我懂的不多,在易經和中醫方面,我可以試著給你們講講里面的故事!”
“首先看西游記第一章第一段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后,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于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這一段,90%的人是看不懂的,看原文的估計也是直接略過去,這里講的天地之數,十二萬九千六百,這是宋朝邵雍創的理論,邵雍這個人,大部分人也很陌生,大家只是對孔子,孟子,老子,王陽明,諸葛亮,張良,這些人比較熟悉一些,但是講到邵雍,姚廣孝,趙普,陳摶這些人,就相對來說陌生很多!”
“邵雍的水平有多高呢?你們把他和孔子,伏羲,老子這些人放在一塊,是可以保底打個平齊的,至于諸葛亮,張良,還未夠水準,用一句話形容邵雍,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一點都不夸張!往前四萬年,往后八萬年,你們找不到能超越邵雍的人!這句話,我說的!”
“玄學里有四大神數,分別是鐵板神數,梅花易數,太乙神數,紫微斗數,里面除了太乙神數,其他三個,都是邵雍創的,就好像八字是宋朝徐子平創的,那本書叫《淵海子平》六爻是京房創的,后經王洪緒和野鶴老人發揚光大,那兩本書叫《卜筮正宗》《增刪卜易》七政四余是張果老創的,那本書叫《果老星宗》”
“而邵雍最厲害的學問,是一本書,叫《皇極經世書》,古人對于自己書籍的命名,一般是講究個恰到好處,但是這本書的名字,哪怕是放在現代,或者小說里,也稱得上是狂霸酷拽吊炸天,你們就可以想象一下這本書大概有多厲害!”
“學佛的佛弟子,都知道有一本書,啟蒙書,叫《了凡四訓》,是說袁了凡通過學佛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甚至改變了自己的壽數,子嗣等等。”
“那么問題來了,就沒有人想過,什么是改變命運呢?就是你首先得知道自己原來的命運是什么樣,然后才知道是否有了改變!”
“我這里摘一段了凡四訓的原文,然后講給你們聽!”
“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余敬禮之。語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進學,何不讀書?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極數正傳,數該傳汝。余引之歸,告母。母曰:善待之。試其數,纖悉皆驗。余遂起讀書之念,謀之表兄沈稱,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開館,我送汝寄學甚便。余遂禮郁為師。”
“孔為余起數:縣考童生,當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處名數皆合。”
“復為卜終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后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于正寢,惜無子。余備錄而謹記之。”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余竊疑之。”
“后,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嘆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縣申文準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進退有命,遲速有時,澹然無求矣。”
“我解釋一下,袁了凡說:我童年喪父,母親讓我放棄科舉去學醫,這樣又可以養生,又可以救人,況且學一門手藝成名,也是你父親的心愿。后來袁了凡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老者說:你的仕途馬馬虎虎還可以,明年就能考中,為什么不繼續讀書?”
“袁了凡把原因告訴老者,然后老者說:我姓孔,云南人,得邵子皇極數正傳,這里的邵子,說的就是邵雍,皇極數,說的就是《皇極經世書》,這本書的理論,就是天地萬物,包括地球上的人,事,物,都是有定數的,定數和命中注定這倆詞,就是源自這本書!”
“一個人多大結婚,多大生子,多大喪父母,甚至一天內幾點幾分吃飯,都在數中,都是定數,小到個人,再大到家庭,再到村鎮,國家,地球,都在數中,而這個數,是定下的,所以叫定數!”
“一個國家,哪年創立,能傳多少代,發生什么事情,每個皇帝壽數多少,哪年滅亡,亡于誰手,下個國家開國皇帝姓氏,性格,一生,都是注定的,從三千年前,就可以往后推算八萬年的事情,這就是邵雍講的數!”
“所以孔先生說,數該傳你,意思就是咱們的命運,都在數中,命中注定,我該把皇極經世這本書傳你!”
“這里說到一個概念,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秘中之秘的絕學,比如易經,奇門遁甲,太乙神數,大六壬等等這些絕學,不是你想學就學,不是徒弟找師父,很多都是師父找徒弟,而所有的秘訣,都是口傳心授,不立文字,像奇門遁甲這種,一個時代,只有一個傳人,出世就是為了輔佐帝王打天下的!”
“然后袁了凡把孔先生帶回家,讓他母親看,孔先生給他們起數,都準,所以他母親就讓他繼續讀書,起數,就是現在說的算卦,后面我再講什么叫算卦!”
“孔先生給袁了凡起數:童生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學考第九名,第二年果然全準!”
“然后孔先生又給他算終生卦:某年考第幾名,某年當補廩,某年當貢,貢后某年,當選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歸。五十三歲八月十四日丑時,當終于正寢,惜無子。”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數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懸定者。獨算余食廩米九十一石五斗當出貢;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師即批準補貢,余竊疑之。”
“后,果為署印楊公所駁,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師見余場中備卷,嘆曰:五策,即五篇奏議也,豈可使博洽淹貫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縣申文準貢,連前食米計之,實九十一石五斗也。”
“自此之后,袁了凡就躺平了,自己的一生都被算的明明白白,他覺得反正自己奮斗不奮斗已經無所謂了,反正都是命中注定的!”
“看完這本書,先不要去考慮事后改變命運,成佛之類的,首先要明白一點,皇極經世這本書,是很厲害的!而單單只算一個人的命運,其實很多術數都可以做到,比如梅花易數,六爻,奇門遁甲,大六壬,七政四余,八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