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醫治大唐

第五十一章:大唐,原來是這樣的大唐!(六千大章)

醫治大唐 三顆金星 6245 2021-02-20 14:06:53

  皇后如果真的動怒了,冷厲也好嘲諷也罷,怎么也不應該是一副嫌棄的語氣。

  孫老太監意識到,事情似乎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忍不住偷眼一看。

  果然,皇后娘娘身體微微后仰,臉上的表情嫌棄不耐中,還帶著一些不解。

  老太監人老成精,迅速從那絲不解中讀出了些味道。

  皇后娘娘顯然知道了他昨晚支使人去做了什么,既然知道,就不可能不清楚他為什么害怕。

  表現出不解的情緒,就是是在有意的“逗”他。

  而嫌棄,應該是真的嫌棄他眼下的模樣。

  想明白這些,老太監迅速調整狀態,從惹人煩躁的哭嚎,變成了低聲抽泣。

  跪坐在地上,一副老邁可憐的模樣。

  皇后輕輕敲打了一下老太監,也不再繼續吊著。

  輕嘆一聲緩緩開口:“原本還想夸你事兒辦的不錯,不成想你個老貨還矯情上了。”

  “吖?”老太監覺得自己的腦子有點兒不夠用。

  皇后娘娘對下人雖然不至于嚴苛,但也一貫清冷。朝堂上甚至有人暗中稱呼她為鐵皇后。

  評價剛強果決有余,溫婉雍容不足。

  就這樣一副性格,今天怎么太陽打西邊出來,用了“老貨”這種透著親切的稱呼。

  難道……昨天逾越的主張,正合了她的心意?

  皇后娘娘沒管老太監在琢磨什么,自顧自的說:“那個清風雖然年歲不大,但本事是真的。

  重要的是,他那身本事一旦用好了,對咱陛下,對咱皇家的子子孫孫都有大好處。

  長公主送一處宅院,是還他救了穎縣主的恩情,也是在替皇家安穩人心,讓他能踏實的好好用心。

  你給他些家具物件,作用也是一樣的。”

  不管是不是得了夸獎,老太監明白知錯的態度不能少,順桿爬更是大忌。

  一個頭磕到地上,陳懇愧疚的說:“老奴錯了,老奴不該私自做主,老奴更不該不示皇恩。”

  “些許小節,你服侍陛下四十余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出宮在外自該有些體面。”皇后語氣溫和,但細品又不乏敲打的意思。

  老太監正要繼續認錯,便有宮女快步走進來,低聲稟報:“陛下來了。”

  皇后坐那沒動,只是眼神輕撇了一下跪著的老太監,老太監趕忙用袖子擦去臉上的眼淚鼻涕。

  這個動作,又是惹得皇后一陣嫌棄。

  老太監也不窘,反倒舔著老臉咧嘴傻笑。

  不多時,穿著便袍的李昂走進內府正堂。皇后當先,一屋子宮女太監跟隨下拜恭迎。

  “都平身吧。”

  李昂精神不錯,隨意的擺了下手,眼睛看著皇后,用余光卻瞥了下老太監。

  故作好奇的問:“梓童,今日很是悠閑啊。”

  “老夫老妻了,做哪門子怪。”皇后微顯嬌羞,顛怪的埋怨了皇帝一句。

  “梓童”是皇帝對皇后帶著親昵的專屬稱呼。只是李昂平日幾乎不用,通常都是直呼“皇后”。

  剛才他接了小太監的稟報,急急的趕來“救”自己的老伴當。

  對上皇后隱含調侃的眼神,一時有些尷尬,這才拽出了個古詞。

  而老太監此刻,正眼含淚花的看著皇帝,臉上的感激之情藏都藏不住。

  皇帝心中感慨,臉上卻滿是嫌棄。

  沒好氣的問他:“自己說吧,你個老貨到底貪了多少。以至于皇后查個賬,就嚇的向朕求援。”

  “這個,這個……”老太監訕笑著不知該如何回話。

  查賬的女官適時開口稟報:“啟稟陛下,內府錢賬、物賬工整明晰,不存在貪污虧空的情況。”

  “哦?”這下皇帝就搞不懂了,滿是疑問的看向老太監。

  心說這老貨什么情況,賬目既然沒問題,急火火的使人喊老子過來干嘛?表功嗎?

  還是……皇后的女官有問題沒查出來。

  “稟陛下,老奴犯了錯。”老太監肯定不能等皇后說出來,自己先招了:“我…我把道政坊小庫房里一些查抄的物件,走賬報了腐毀。”

  “報了腐毀?”皇帝立馬明白了含義,面色不愉的問:“賬上消了之后呢?你個老貨不會私賣掉,把銀子貪了吧?”

  “那倒沒有,”皇后接過話頭。

  瞅了眼惶恐的老太監,輕描淡寫的說:“長公主送了套老院子給武清風。荒了七八年,家具什么的沒法用了。

  偏巧他去找武清風商量藥研院的事,便從小庫房里撿了幾樣送過去。”

  皇帝一聽,感情是屁大點的事兒。

  確實是屁大點兒的事情,在皇帝想來,多少年都沒抄過哪個皇親的家了,庫里的東西最新的也是十多年前搬進去的。

  想來堆在那受潮蟲蛀的,離腐壞也不遠了。

  而且,他相信老太監知道厲害,犯禁的東西肯定不敢往出拿。

  既然本就是要扔的東西,送人也就送了唄。

  雖然皇帝心里不當個事兒,但后宮畢竟是皇后做主,自己的老伴當又確實犯了錯,他也不好太過袒護。

  便不輕不重的說:“你個老貨啊,什么都敢拿出去做人情。

  今天動庫里的東西,明兒個是不是把我御書房的案子也尋個人送出去?”

  “皇上饒命,老奴再也不敢啦。”老太監知道皇帝是故意的,但還是一副百分百的驚恐模樣,戰戰兢兢跪地上大聲求饒。

  “行啦行啦。”皇后也不好拆穿眼前這對兒做戲的老主仆,故作生氣的白了一眼皇帝。

  皇帝哈哈的笑了一聲掩去尷尬,扶著皇后坐下。

  一副埋怨的語氣岔開話頭:“長公主也是,那個武清風好歹救了穎丫頭,就不能大方點,怎么還送處破宅子。”

  “什么破宅子,宣風坊呢,還挨著安國寺不遠,當年可是梁王妃清修祈福的地方。

  多少勛貴人家想求都求不著,就是閑置的有些久罷了。”皇后替長公主鳴了句不平。

  隨后解釋說:“我來這兒一個是想敲打敲打這老貨,再一個是看他這兩天和那個武清風接觸的多。

  想著人雖然老了,但眼力必然還在,問問他是個什么看法。”

  “看法?”皇帝有些不解。

  皇后透著擔心的說:“那個武清風我見了一次,雖然年少,但醫理學問沒得說,感官上也不錯,但心性還需仔細品察。”

  見皇帝似乎不是很在意,皇后加重了語氣:“我了解了一下,那藥如果制成,工藝必然十分繁復。

  這就意味著,有太多環節可能被心懷叵測之人尋空子利用。

  尤其是這新法工藝御醫內官都不甚了解,就算有心防范恐恐也力有不逮。

  如此情況下,武清風這個主研之人的把關,就尤為重要了。

  陛下,切不可輕率啊。”

  李昂看著憂心的皇后,心頭一片溫存。緩緩托起皇后的手,輕輕的拍了拍。

  嘆息道:“皇后,這天下人雖多,真正將我放在心里的,還是只有你一人啊。”

  李昂的感慨是發自內心的,初登大寶時他面臨紛亂復雜的朝局心中惶恐,甚至完全無從下手。

  全賴當時還是德妃的皇后屢屢暗中支招,甚至不惜折損身份與權臣內眷結交,這才幫助他一點點理順了與朝臣間的關系,并逐漸形成默契。

  可隨著皇位漸穩,李昂便開始隱隱忌憚德妃對政事插手過多。

  但一來是依仗慣了,二來又不知該如何開口,便一直隱忍不表。

  直到永醇四年代王、魯王謀反,皇后受牽連,心憂之下病重離世。

  李昂聽從近臣的勸說,順勢將德妃扶上后位,想用后宮的雜事絆住她的精力。

  尋思著時間一長,自然就無心琢磨政事了。

  哪知實在是小看了德妃的心智手腕,只訓練了一幫忠心的女官安插下去。也不見用什么力,便把后宮捋順的平淡如水塘般安寧。

  這讓李昂是既有些欽佩,有滿心的尷尬。

  幸虧有明事理的大臣適時鼓動造勢,這讓才當了皇后的德妃意,識到了自己的逾越。

  隨后不再理會政事,甚至因為幾句非議,將衛隊也解散了。

  盡管這樣,皇帝還是有意無意疏遠皇后。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處理政事越來越得心應手,也越來越能體味到皇后之前一些手段的高明之處。

  男人嘛,都是好面子的,皇帝更是如此。

  他不原承認自己女人比他還高明,但心里又知道那是事實。隱隱的那么一絲自卑和不舒服之下,自然就不愿意照面了。

  直到現在,天下已然安穩,他的心態也磨練的純熟自信。

  心平氣和的再次面對皇后時,終于逐漸能感受到這個女人對他的好。

  尤其是近段時間的幾件小事,無疑不彰顯著皇后對他無聲且細膩的關懷。

  李昂心中感懷,眼神自然濃烈熱切了起來。皇后感受到了丈夫的目光,頓時變得嬌羞了起來。

  微紅著臉掃了眼正悄然往外退的宮女太監,松開兩人牽著的手,迅速調整了一下情緒。

  感懷的說:“有些年沒去安國寺祈福了,這是我身為皇后的失職。

  這一晃都快年底了,陛下,臣妾跟您請旨,去安國寺為民祈福。”

  “準啦準啦,你也該出宮散散心了。”李昂又拉起了愛妻的手,促狹的問:“可是想趁機再好好觀察一下那個武清風?”

  “嗯。”皇后點頭認下,嘴角帶著絲笑意的說:“其一是仔細品評下那個武清風的性情。

  其二嘛,我宮里的榮嬤嬤年歲大了,給她找個頤養天年的地方,也算回報她半生的操勞。”

  “哦?你想將容嬤嬤安置到武清風的府上?”李昂的眼神變得有趣了起來。

  皇后絲毫沒有隱瞞:“陛下,天下近些年雖然一片祥和,但保不準犄角旮旯里就藏著些魑魅魍魎。

  我估摸著這藥研院的存在,用不了多久就會傳播開來。

  保不齊就會有些心思活泛之輩認為是個機會,從而打起注意來。”

  一番話說的毫無煙火氣息,但李昂仿佛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冷靜果決的德妃。

  想起當年優柔不絕,甚至有些怯懦的自己,一時間被激起了豪氣。

  緊握著愛妻的手豪氣的說:“那咱們公母就好好看看,這天下的太平,到底有幾分是真的!”

  “哎呀!”皇后抬手拍了皇帝一巴掌。

  掃了眼大堂外面,顛怪的埋怨:“怎么還跟年輕時一個德行,遇到點得意的事就張揚的不行。”

  要是早些年被皇后如此數落,李昂非得惱了不可。但眼下,他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

  看著外面隱隱可見的太監宮女,自信的說:“朕和皇后的后宮,可不是前朝的那網篩子。”

  “好,你就坐這兒得意吧。”皇后看著自信意氣的丈夫,顛怪化作歡喜。

  起身理了下自己的裙裳,哀嘆著說:“我得回宮收拾收拾啦,大衣裳好多年沒穿了,儀仗也不知道落了多少灰。”

  “這些年……薄待你啦。”李昂看著叨叨的猶如普通婦人般的妻子,眼含歉意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說什么呢?”皇后回身看向自己丈夫,仿佛不認識一般的好好打量了一下。

  納悶的問:“你這兩天是怎么啦?不會是被哪個小狐貍精迷了魂兒,想拿我這個后位去討人家歡心吧?”

  李昂原本想深情一把,結果直接被皇后給逗的破了功。

  滿臉無奈的站起身,眼看著自己的皇后強撐著逗趣了一句,便逃似得跑了。

  杵那愣了一陣,噗嗤一聲的笑出了聲。

  他著實是沒想到,這個一貫剛強的女人,居然被他的幾句暖心話給說的是丟盔卸甲,連皇后的威儀都顧不上了。

  ————

  皇帝皇后公母倆跟那打情罵俏的時候,武卓跟著孫冒漲了不少見識。

  他原本只知道洛陽北市是走大宗貨物的,而南市比較偏向于零售。至于西市是怎么個說法,就不清楚了。

  路上問請教了一下才知道,原來西市主要經營的是對外邦的交易。

  原本這種交易主要在沿海港口城市進行,但時間久了番邦商人逐漸摸清楚,大唐的遼闊程度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而他們的商品在沿海港口交易,真正的利潤都進了大唐中間商的口袋。

  如果能運到內陸地區,便能賣上原本幾倍甚至是十幾倍的價格。

  如果問運到哪里利潤最高,那自然是大唐的國都洛陽了。

  畢竟那里有最多的皇親貴族,就連平民都遠比其它地方要富裕的太多。

  只要有利于驅動,便沒有商人會畏懼艱難。

  在各國商人的聯合努力下,一道道關口被逐漸打通。他們遠道運來的商品,終于成功的到了洛陽。

  大唐朝廷為了避免私下交易過多,從而損失了稅收,這才特意重新規劃了西市,專門用于本土貨物和番邦貨物的交流交易。

  一走進西市,武卓算是見識了什么叫做重樓延閣,互相臨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積。

  雖然街面上秩序照南市稍差,但究其原因還是人車貨都太多了。

  而且,大街上外國人也多。

  中亞打扮的商人,穿皮袍子的胡人,甚至白種人和黑人都隨處可見。

  瞅著武卓大開眼界的模樣,孫冒呵斥開前面擋路的黑皮板車工。

  頗為遺憾的說:“你是沒趕上好時候,以前這街邊,買飾品的波斯女人,賣酒的色目女人,還有賣肉皮的白種女人隨處可見。

  一個個光著大腿、露著肚皮,恨不得大半個胸脯都甩在外面,那一走一過的才叫過癮。

  可惜呀,朝廷里那幫酸儒硬說有礙觀瞻,不符我中華的公俗良序。

  一番鬧騰后,逼著巡捕房都給取締驅離了。”

  武卓不由得臆想了下孫冒描述的那番景象,可惜的砸吧了下嘴,同時心里暗罵了一番那幫多事的酸儒。

  孫冒帶著武卓來西市,是因為長公主府在這里有香料店、布料店、木料瓷器店、琉璃珠寶店,香水香皂店。

  總之,只要市面上有交易的貨品,長公主府基本都有涉足。

  甚至在大十字街口最鬧市的位置,還有間四層高的酒樓。

  其實武卓那缺什么東西,孫冒只要打發人來和各家店鋪說一聲,自然會有人送貨上門。

  他之所以帶著武卓走這一趟,一是給武卓訂制衣裳需要量尺和選布料,再一個就是帶他見見各家店鋪的掌柜。

  囑咐他們認好了人,以后有什么需求,直接記到外院的賬上就行。

  武卓當然知道這是人家的客套話,什么情誼都是有限度的。他不可能憑著治好了穎縣主的功勞,就白吃人家一輩子。

  鄰近中午時,孫冒找了家羊湯館,給干活的下人們定了一鍋肉湯一鍋雜湯和一百張油餅。

  隨后領著武卓去了府里的酒樓,被小二殷勤的讓進雅間。

  等菜的時候孫冒對武卓說:“自從重整了西市,府里就把南北市的零散店鋪都轉了出去,省的有人眼酸背地里嚼舌頭。

  剛才那些鋪子,你有需要就只管過去,千萬別瞎客氣。

  店里走的都是大宗買賣,你平日里用的那點兒東西連個渣都算不上。”

  武卓點頭,這才明白為什么買點零碎東西,還特意跑到西市來。

  隨后好奇的問:“我看幾處鋪著含蓋了方方面面,為什么沒有賣茶的呢?”

  在武卓的印象里,茶葉是絲綢和瓷器外,中國外銷最多的東西,但剛才走了一圈兒,卻幾乎沒看到賣茶葉的店鋪。

  “鹽茶鐵是國家專管,南北市國內小量流通販賣還行,對番邦的大宗走貨,是不允許私人參與的。

  這是鐵門檻,誰碰誰倒霉!”

  “哦~”武卓了然,隨后順道又問了些不解的地方。搞明白了不少民生細節。

  簡單的吃了口飯,倆人跑北市買了一大車油漆,便回了宣風坊。

  進了門才知道,工部派來的人已經等候多時了。

  于是下午的時間,孫冒帶人在外面爬上爬下的刷漆。武卓和工部派來的三個匠人,在剛收拾出來的小廳里,研究起明義坊的那塊地該如何規劃。

  那塊地皮之前是處府邸,形狀狹長。武卓之前方正的設計需要大改。

  另外親眼見識過內庫的水泥庫房,武卓對眼下這個時代的建筑水平也有了新的了解。

  便想著在原本單層展開的基礎上,設計了幾處各有功能的小樓。

  可說出想法才知道,原來不同的府邸、建筑對高度甚至外形都是有要求的。

  藥研院雖然是皇帝老子投資的,但相關的品級卻沒有明確的說法。

  所以,武卓想的雖然挺好,卻需要呈報獲準才行。

  武卓琢磨了一下,覺得自己至多蓋三層,又不是七八層可以俯視周邊的高樓,所以應該問題不大。

  便拉著三個人先設計,等整體的方案全部搞好后一起呈報。

  三名匠人比武卓相像的要有經驗的多,原本以為人家最多懂一點手工作坊該如何設計,不成想三位中有一位參與了大唐最大的水泥工坊的建設。

  一人參與了遼東最大的冶煉場的設計。

  歲數最長的那位更加厲害,早年間參與建造了數個大學堂支辦的化學和新技術開發的設計研究場地。

  什么碎料、研磨、蒸餾,甚至走管路起鍋爐,三個人都門清的很。

  比武卓這個二把刀不知要出專業出多少去。

  而且武卓還發現,他之前實在是看輕了眼下這個時代,也太過小看了那位瑞國公對時代的影響。

  別的手動半手動的設備就不說了,只離心機這塊,以前的化學院里就多有用到。

  不但能手搖,還能接水利齒輪,甚至還能變速。

  多問了幾句才知道,人家匠人是怕說詳細了武卓聽不懂。

  所謂的“水利驅動”,根本不是簡單的傳動裝置,而是變速齒輪帶動發電機。

  發出的直流電傳到研究院,驅動離心機下方的電機帶動缸體旋轉。

  只是水情不穩,發出的電流一年里大多數時候都不夠用,這才額外安裝了手搖和腳踏驅動裝置。

  你就說這一切嚇不嚇人吧!

  三個匠人見武卓居然能聽懂,一時高興便講了很多。聽的武卓對那位已經作古的瑞國公,簡直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方岳留下了太多的底子,不知道給他省了多少事。

  恨的是,那哥們也太能干了,不但引領了化學、冶煉和機械改革,甚至還“極有文采”。

  一生雖然作出的詩詞不多,但出口必是經典。

  這特奶奶的,完全不給后來人留個裝13的機會啊,嚴重差評!

  一邊心里腹誹著,一邊和三位匠人取經,最后正活兒沒干多少,外面的天就已經見黑了。

  眼下院子里外剛刷了漆,白天訂的被褥也還沒做好,武卓只能又跟著孫冒回到長公主府。

  和外院的幾個管事的吃了口飯,又求著丫鬟姐姐幫忙弄兩桶熱水洗個澡。

  便被長公主叫到了后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