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環保設備
大家不做聲,田建硬著頭皮說:“上邊不發話,下邊做樣子。”
狄茂典嘆口氣,想不到田建有這種勇氣,真是小瞧天下英雄,以為唯唯諾諾是他的本分,曾經車間混亂的狀態自己要付一部分責任,跑貸款,要政策,很少下車間。聞天主抓生產,更是控制成本,應該對排放沒要求,字面意義的放任自流。
“那是廢棄的印染車間,織造車間沒有廢水。”董事長對紡織行業不了解,打哈哈過去對誰都好。
“退漿、煮煉、絲光、漂白、都會……毛彪,既然咱們開創品牌,普通印染就要自己操作。”
心照不宣的事情,非要董事長現場定奪,私營企業根本就是直接偷排。毛彪頭上好像頂著一個紅色箭頭,成本線蹭蹭蹭不斷往上升。
田建一改唯唯諾諾的態度,對環保很上心,而且工藝設備是一起采購和調試比較合理,分部購置肯定會會拖延生產,給董事長出難題。
新管理層憂心忡忡,一時間沒有勸阻條件,在保暖內衣設計中,確實有印染環節,總不能都是素色,選取幾種顏色,紅、黑、白,都要印染,區分年輕人和老年人適合的顏色進行推廣。
竟然有這種好事,甘笛消化一番紡織業的流程,原來是污染大戶,那說明環保投入不低。
田建真人不露相,90年代環保是朝陽行業,直到0202年,依舊是朝陽行業,紡織因為成本、污染等問題都轉移至越南和孟加拉等國。總之,一切圍繞成本說的算。
現在算來,抬高成本,降低居民購買欲望,最后被南方企業模仿拉低售價,走向破產。
“田主任,廢水處理需要多少錢?”
眾人一愣,董事長好像沒生氣,語氣輕松。
田建咬牙說:“193萬,考慮到生產規模,格柵、曝氣設備等等,魯省有紡織廠拍賣的整套設備。”
“買,廢水不能直接排放,公司必須高標準、高要求。”
甘笛壓住笑色握著田建的手,“田主任,我不懂工藝流程,生產還缺什么,一次性購買,不要心疼錢。”
環保設備的價格和紡織設備投資差不多,有人出主意花錢感覺真不錯,其他人欲言又止憂慮心情,甘笛高看田建一眼,今年優秀員工就是你的。
田建賭對了,董事長和港資、臺資賺快錢相比,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覺悟、態度、做企業認真程度都是大企業家級別。
恰好一線員工調試機器,織機開動后,車間內面對面說話全部被嗡嗡嗡織線淹沒,還有風機響動。
噪聲是車間內最大危害,一線員工部分帶著耳罩,一部分直接進入操作,習以為常。
甘笛心慌走出車間,感覺比夜店的響動都難受,“這不行,必須把分貝降低,這種車間工作環境太差。”
現場都是老紡織人,車間環境一直如此,艱苦奮斗過來的,而且工資、獎金都傾斜車間員工,降噪措施有,車間頂棚和墻壁設計就是隔音和消音。
購買隔音材料和隔音設備,如對打梭棒、三十六牙輪、梭子、皮帶結帶進行更換,尼龍梭子換成木梭子,尼龍三十六牙輪替換鑄鋼齒輪,復合丁腈阻尼皮替換原來的丁腈皮帶。辦法有的是,但設備太貴,目前優勢就是人多,不劃算。
“甘總,多買點耳罩和耳塞就行。”田建琢磨一下,就感覺到成本飆升,周圍人眼光要殺死他,本來是幫助董事長梳理工藝流程,減少磨合,結果變成自己采購環保設備。
“哈哈,別考慮錢,現在調試設備,等機器故障,最后在換零件,更耽誤生產,到時候,三個月賭注輸了就怪你。”
“降噪設備和零件更換,差不多40萬元。”
不能耽誤董事長和區府的打賭,必須趕緊購買設備和零件,田建其實已經聯系好設備,是紡織廠替下來的,八成新,一旦甘總答應,他去就外地拉貨。
“抓緊采購。”甘笛和邊走邊聊,抬頭望見除塵塔,這玩意好像是除塵用的,“除塵設備買了嗎?”
“以前的設備還能用。”
“換新的,設備老化嚴重,必須要考慮到檢測合格,插上電沒除塵,等于是浪費設備。”
“甘總,可以了,這樣環保已經達標。”
田建曾經也是追風少年,多年的車間奮斗,現在是耳背眼花,他經歷過老廠長的艱苦奮斗,也跟隨聞天的不聞不問。
對一般企業來說,賺錢即使王道,其他都是細枝末節,但對于生產來說,一套完整的工藝,更好的生產環境,是他的追求,本來是想讓董事長重視下一線工人噪聲污染,結果廢水和粉塵污染一起更換新設備。
為員工稍微爭取點好的工作環境,想不到董事長是以人為本的大格局,一個愿意跳進傳統紡織行業的資方。他很感動,自己的想法被認同,甚至比自己還要重視員工和環保,他暗自下決心,現在還有一個半月,必須完成扭虧為盈,為了董事長,也是為了公司。
“你滿意?買一堆破銅爛鐵,增加成本。”毛彪小聲挑釁道。
“我保證一個月后量產,你能賣出去嗎?”田建自信的目光回應,就算沒有萊卡,他也能織出薄一些,保暖性好的內衣。
“特么的,白坯布老子都能賣出去,老子是賺錢部門,腦子摳出來都比你多三斤。”毛彪早就對甘笛的一句保暖內衣重視,應該是介于秋衣和棉衣的中間選項,憑借一句話,至少能賣不少。
“打賭啊。”
“來吧,你別拖后腿就行。”
毛彪銳利的眼神盯著脫胎換骨的田建,老實人還想造反。田建繼續給甘笛介紹懶得搭理,他回頭瞅著杜元方,神經病啊,聊天談話怎么抱著錄音機,特務啊。
“甘總允許我記錄的,可以錄音。”杜元方看穿他心思解釋。
鄭春紅默默的陪著,毛彪一直攔著他沒提條件,她知道后勤需要等盈利再說,不過員工需要鼓舞,要抓緊奮斗。
甘笛一口氣全批準,油門踩到底,老廠長帶著薄面又去建商銀行申請貸款。
“你們就沒一點控制成本的意思。”毛彪埋怨他們不勸阻,“盯著點采購,別讓丁自明插手”。
“我親自盯著。”
真是孤獨一擲。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03-15/5c8b0a04567c1.jpeg)
大羅甘
總體查完應該是噪聲污染是最嚴重的,90年代期間論文,還真是少有涉及到環保設備~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