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王國和萬原王國接壤之處,水草不豐盛的原因,在這里只有一個大勢力、溪云牧場。
大月王國雖然都是以部落形式存在,可是為了和大草原部落區(qū)分開來,就以牧場自稱。
大月王國以前是南方王國的牧場,現(xiàn)在以牧場自稱也對。
溪云牧場所占之地雖然貧瘠,可占地面積大,這讓溪云牧場在大月王國十一大勢力中,排名第五。
溪云牧場一共有牧民三百多萬,精銳騎兵五十萬。
這五十萬騎兵可不同于大草原騎兵,他們裝備齊全,甚至還有一萬重騎兵。
大月王國雖然獨立建國了,可和南方各王國始終沒斷,年年都有大批的戰(zhàn)馬賣到南方。
對于缺馬的南方來說,這些戰(zhàn)馬自然能賣一個好價錢。
大月王國不是大草原勢力,這讓大月王國也能在南方各王國買到武器裝備。
財大氣粗的大月王國各勢力,自然把自己的軍隊武裝到牙齒了。
要不是重騎兵裝備在南方各王國也很難制造,并且都被南方各王國視為國之重器,不輕易的賣出,大月王國各勢力都能把自己的士兵武裝成重騎兵。
對于萬原王國之亂,溪云牧場早就想分一杯羹了。
只是之前在萬原王國爭霸的世家聯(lián)軍、神將聯(lián)軍、北原軍都比溪云牧場強大,這讓溪云牧場不敢輕舉妄動。
在得知世家聯(lián)軍、神將聯(lián)軍全軍覆滅之后,溪云牧場可謂是欣喜若狂。
在聚集完四十萬大軍之后,就攻入到了東原郡。
這個時候吳家軍的輕騎三軍,正好來到了東原郡。
這時候吳家軍已經把萬原王國視為自家之物,自然不允許溪云軍插手。
孟悟就一邊派快馬求援,一邊帶領輕騎三軍前往邊境去抵擋溪云軍。
可還沒等輕騎三軍趕到邊境,溪云軍就主動退出了東原郡,并聲稱自己只是誤入到東原郡。
至于為什么幾十萬大軍同時誤入東原軍,溪云軍就沒有解釋了。
其實溪云軍之所以主動退出東原郡,是因為得到望北之戰(zhàn)的消息,知道了吳家軍以一軍之力,擊敗了世家聯(lián)軍、神將聯(lián)軍。
最重要的是吳家軍的五十萬重騎兵,讓溪云牧場不敢和吳家軍作對。
溪云牧場有一萬重騎兵,對重騎兵的威力深有體會。
五十萬重騎兵聚集在一起,溪云牧場的高層,不敢想象有多大的威力。
這一場危機,因為五十萬重騎兵的原因,被無損的化解了。
在萬原王國的西方,也有一個漢人開拓出來的王國,叫作千云王國。
現(xiàn)在的千云王國也處于諸侯混戰(zhàn)時期,并且已經持續(xù)了上百年。
在萬原王國的西原郡,就有成千上萬的千云國難民。
上百年的混亂,讓千云王國的農民比萬原王國還慘,所以哪怕是在萬原王國混亂起來,也有千云王國的難民逃到西原郡。
以千云王國的情況,都自顧不暇了,自然沒有精力干涉萬原王國了。
在萬原王國的南方,就是漢人老牌王國。
他們自詡為漢人正宗,不屑于萬原王國這個蠻夷之地,自然也不會出兵萬原王國了。
吳家軍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總算有驚無險的拿下萬原王國。
接下來吳凡并沒有對付世家,而是大肆擴軍和賑災。
這次吳凡擴軍,只要是十歲之上、五十歲之下的男丁都可以。
賑災的對象自然就是因為戰(zhàn)亂而產生的流民。
這次吳家軍招兵,只要一家男丁都參軍,一家就可以得到吳家軍供養(yǎng)。
吳家軍這一招一出,王國的上千萬流民很快就消失不見了,吳家軍也因此招到了五百萬大軍。
只是這五百萬大軍中,符合吳家軍條件的,只有上百萬。
在把這上百萬大軍收入到預備役后,其它四百萬大軍,在經過簡單的軍事訓練后,就帶著他們的家人,被分到各地開荒。
雖然他們又成了農民,可他們還多了一層身份,那就是民兵。
身為民兵的一員,他們有一份物質可領,同時他們也會不時的訓練。
至于他們開荒的土地,都是因為戰(zhàn)亂拋荒的土地。
至于還有沒有主了,吳家軍并不會理會。
吳家軍占領全國后,就頒布一個戰(zhàn)時法令,要是不能拿出地契,并在土地上種上莊稼,土地就會收歸國有。
有這一個法令在,吳家軍只要看到荒地,還沒有人開荒,就可以圈起來。
從吳家軍從流民中招兵就能看出,吳家這是在變向的賑災、開荒、搶占土地、搶占人力。
除了在流民中招兵,吳家軍也在佃戶中招兵。
佃戶因為給世家種地,是在戰(zhàn)亂中沒有受到波及的一個群體。
在佃戶中招兵,吳家軍祭出另一個大殺器,那就是只要家里的男丁都從軍,一家人每人都可以分到三畝土地。
只要是給世家種地的佃戶,就沒有不受世家欺壓的,他們都渴望擁有自己的土地。
現(xiàn)在吳家軍把土地送到他們手上,自然吸引了一大批人。
在佃戶中,吳凡又招到了五百萬大軍。
只是這五百萬大軍青壯很少,只有五十萬,其他的都是老弱。
吳家軍把五十萬青壯收入預備軍,其他四百五十萬老弱都編入到民兵隊伍,然后拉去開荒了。
之所以老弱這么多,青壯這么少,這是因為青壯都被世家抓壯丁了。
對、世家的兵員,大部分都來自自家佃戶。
吳凡之所以在佃戶中招兵,自然是要斷了世家的后路,好為以后對世家出手做準備。
在自由民中,吳家軍又招收了上百萬人。
這上百萬人可沒有老弱,都是實打實的青壯。
至此吳家軍收了二百五十萬的青壯,開始了對他們進行長久的訓練。
吳家軍招收這么多青壯,除了別有目的之外,也是真想擴軍了。
畢竟萬原王國太大,要是光靠一百多萬吳家軍,根本守護不過來。
在忙完招兵之后,吳凡就成立了一個臨時政府,正式開始任派官員,從吳家軍中接管過來各地的權利。
吳家每占一地,并沒有把權利交給當?shù)毓賳T,而是實行了軍管。
這次吳凡任派官員,也把以前的官員一刀切了。
在世家壓制住王室之后,世家就對各地官員進行了清洗,都換上了自己人。
也就是說之前的官員,都是世家的人。
吳凡要消滅萬原王國的世家,又怎么可能還任命世家的官員。
至于被世家清洗掉的官員,也是王室的人,吳凡也不放心用。
幸好在幾年前,吳凡就成立了民政大學,培養(yǎng)出了大量的新一代官員。
新一代官員的培養(yǎng),除了個人品德之外,就是實干了,對于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統(tǒng)統(tǒng)淘汰了。
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官員,雖然不是文人,卻是實干家。
吳凡認為,官員不需要文人。
因為這些官員沒有實際管理經驗,吳凡并沒有一下子就撤下軍管,而是實行半軍管、半政管。
可事實上,接下來一年的時間,基本上都處于軍管狀態(tài),新上任的官員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
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也正常,畢竟他們太嫩了,又怎么會是老狐貍的對手。
可是在軍管之下,就是老狐貍,也得老老實實下來。
在輔助軍管中,這些年輕官員快速成長起來,開始慢慢接過權利。
不過為了穩(wěn)妥起見,吳凡還是打算用幾年的時間,才把所有權利過渡給年輕官員。
隨著一年的時間過去,時間也來到了光明歷二千一百四十一年、萬原歷二百六十年、六月十日。
在一年前吳家軍招的二百五十萬青壯,在經過一年的嚴格訓練之后,都成為了合格的士兵,也因此歸入到正規(guī)軍序列。
隨著這二百五十萬預備役轉入到正規(guī)軍,吳家軍的正規(guī)軍達到了四百萬。
手握四百萬大軍,吳凡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氣,開始了自己心中的改革第一步。
吳凡先是把近三百萬大軍,分散到近三百城中,讓每一城的軍隊都達到一萬人。
接著吳凡就頒布了限兵令。
限兵令規(guī)定,除了吳家軍、官府之外,任何人不得擁有制式裝備,比如鎧甲、弓箭、手弩、長刀、長劍、長槍、標槍等等。
此令一出,可謂是引起了天下嘩然,更是引起了世家的軒然大波。
自古以來,世家之所以擁有這么強大的實力,就是靠兩樣東西,分別是私兵和土地。
在這兩者之中,私兵更重要一點。
畢竟只要掌握了武力,想要土地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是兵器被收走了,世家就是沒牙的老虎一樣。
限兵令一出,立刻招到了天下世家的反對。
只是對于世家的反對,吳凡并沒有理會,而是以強大的軍力推動此令的施行。
吳家軍出動之后,滅了一個又一個世家,直到天下的世家被滅掉一成之后,世家才真正害怕了,乖乖的交出了武器裝備。
在暗影衛(wèi)、軍隊調查下,查出私藏兵器者,在滅了他們之后,才讓心有僥幸之人,也乖乖交出了武器裝備。
至此民間的兵器被上交了九成九九,剩下的漏網之魚,已對吳家軍構不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