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轉百回之間,吳凡明白了自己的責任,這讓吳凡更堅定了強大的決心。
畢竟只有實力強大了,才能完成這些責任。
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吳凡帶著大軍朝北奔跑了十里后,就遠遠看到兩人騎著戰馬奔來。
看到兩人瘦小的身材,吳凡知道他們就是探馬了。
當吳凡和探馬快要相遇的時候,吳凡一揮手,全軍開始減速。
當來到兩個探馬面前的時候,全軍正好停了下來。
這兩個探馬一個是老年人,一個是少年人。
在探馬這條路上能走到老,還真是不多了。
當然不是說探馬都戰死了,而是有很多中途退役了。
畢竟就是鐵人,也不可能長時間生存在險境中。
能以少年之身勝任探馬,也不是很多。
這一老、一少的組合很特殊。
這時老年人探馬對吳凡抱拳一禮道。
“千夫長,敵人在后方二十里處,敵人的數量在兩千騎左右。
他們打出來的旗幟是四方馬匪團。
這個馬匪團不是小草原的勢力,估計是從大草原來的。”
聽到老探馬簡單的幾句話,就把敵人介紹清楚了,吳凡不由暗豎大拇指、不愧是老探馬。
“兩位辛苦了,兩位的功勞我記住了,你們回去休息吧。”
“是、千夫長。”
兩位探馬又對吳凡抱拳一禮后,就縱馬朝營地奔去。
看著離開的探馬,吳凡臉上出現了凝重之色。
吳凡沒有想到,自己接手上河軍的第一戰,就遇到了大敵,這完全是地獄級開局呀。
不過面對兩倍的敵人,吳凡還是有信心的。
隨即吳凡也不說話,直接帶頭朝敵軍奔去。
二十里的距離,在雙方相互奔向對方的情況下,很快就相遇了。
看著越來越近的敵人,吳凡把鐵槍掛在馬身上,拿下了弓箭就朝敵人射去。
這時吳凡距離敵人有三百米,就算以兩方相互奔跑的速度,等到吳凡手中的箭射出去的時候,也有兩百五十米。
正常弓箭手的射程在一百米左右,上河軍這樣經過長久訓練的弓箭手,射程在一百二十米左右,神射手射程在一百五十米左右。
二百米以上已經成為弓箭手禁區。
在二百五十米射箭的吳凡,無論敵我雙方都認為不可能。
可就是在這種不可能中,吳凡射出的箭跨越了二百五十米,射入敵群中。
而且這一箭還一箭三雕,接連射穿了三個人的喉嚨。
吳凡這一箭不僅跨越了二百五十米,還射穿了三人的喉嚨,這是跨越二百五十米、還有余力呀。
顯然吳凡的弓箭攻擊距離不僅是兩百五十米,是遠遠的超越了兩百五十米。
吳凡能超越人體禁區,并不是沒有根據。
吳凡手中的這把弓并不是普通的弓,而是叫作龍弓。
傳言這把弓是用蛟龍的筋和千年脆竹制作而成。
蛟龍是傳說中的神獸,要是用蛟龍筋制作的弓,那一定能達到神級弓級別。
脆竹是一種堅硬如鐵的竹子,只這種竹子很脆,不能彎曲,所以才叫作脆竹。
制作弓身的材料需要彎曲,脆竹不能彎曲,按說不能用脆竹制作弓身的。
可脆竹有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每生長一年,脆竹柔韌性就增加一分。
要是脆竹能生長到百年,就是制作弓身的最頂級材料。
而超過百年的脆竹,堅硬度開始增強。
按說具備了柔韌性,越堅硬應該越適合制作弓身。
可越堅硬,拉伸力越大,對弓弦的要求越高。
等到脆竹長到千年后,世間已經很難尋配套的弓弦了。
而蛟龍筋正好能達到和千年脆竹配套。
兩種千年難遇的材料制作出來的弓箭,有多強大的威力就可想而知了。
而以吳凡幾千斤的巨力,也只是把龍弓拉開小半。
以拉開越大,需要的力氣成倍增長的規律,吳凡估計要想拉開龍弓,最少也需要萬斤以上的神力。
萬斤是什么概念,估計在這世上已經無敵了。
吳凡射出一箭之后,并沒有停止,而是不停的射擊。
在吳凡不停射擊下,敵人接連不斷的倒下。
等到兩方距離過近,吳凡停止射箭后,已經射出了二十多箭。
這二十多箭帶走了敵人上百條人命。
隨著距離的拉進,吳凡每一箭射穿了更多的敵人,這才讓吳凡射出二十多箭,殺了上百敵人。
而這時候上河軍已經士氣如虹。
在吳凡在射出第一箭,完成了不可能的跨越后,上河軍就從悲觀中,快速提升起士氣。
接下來吳凡每射一箭,都會提升一分上河軍的士氣。
等到吳凡二十多箭射完,才有了上河軍現在的士氣。
在這過程中,上河軍也射出了三輪箭,投射了兩輪標槍。
因為士氣如虹的原因,讓上河軍的手感也很好,射出了更好的三箭,投射出了更好的兩槍。
在這三千箭、兩千標槍的攻擊下,又讓四方馬匪團付出了三百多人的代價。
在加上吳凡射死的一百人,就是四百多人了。
四方馬匪團還沒有接觸上河軍,就付出了四百多人的代價,對他們的士氣打擊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何況四方馬匪團的回擊,因為上河軍身穿全身鎧甲的原因,并沒有給上河軍帶來多大傷亡。
草原民族崇尚騎射,在他們見識到吳凡的射術后,立刻驚為天人。
可是這個天人是他們的敵人,這對他們的士氣又是一重打擊。
在這么多次的打擊下,四方馬匪團的士氣有多低,就可想而知了。
一方士氣如虹,一方士氣低下,兩方碰撞在一起后,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何況還有吳凡呢,吳凡才和敵人交戰,就成了人形推土機。
只見吳凡現在用鐵槍砸向敵人。
對、不是刺,而是砸,還是橫向砸的。
被吳凡砸的敵人好像也武力不凡,在吳凡快速的一砸中,及時的用手中的彎刀擋住了吳凡這一擊。
只是在吳凡幾千斤巨力下,敵人手中的彎刀第一時間被磕飛了。
接著吳凡的長槍就砸在他身上,在吳凡幾千斤巨力下,他也被砸飛了出去。
要是你以為飛出去就完事了,那你就想簡單了。
要知道吳凡可是橫向砸的,敵人飛出去,自然也是橫向飛的。
橫向飛出去,自然撞到了身后之人,然后兩人繼續往后飛去,又撞向了第三人。
就這樣就向串糖葫蘆一樣,一下子串了近五人。
在這五個敵人中,有三人當場撞死了,有一人不停吐血,眼看也活不成了,最后一人雖然只是偶爾吐一口血,可也身受重傷,眼看沒有戰力了。
一擊、只是一擊,吳凡就廢了五個敵人。
而向這樣的攻擊,吳凡在不停進行著。
可想而知吳凡這個人形推土機有多可怕。
就這樣在這場戰爭中,上河軍雖然人數更少,可卻開始快速占據了絕對上風。
當兩方混戰到一起后,吳凡沒有辦法用砸的方式殺敵了,只能改為刺。
可以吳凡的手速,殺敵速度還是很快。
偶爾看到敵人聚集在一起,吳凡還會挑起一個敵人,砸向他們。
對、這場戰爭有吳凡在,敵人根本聚集不起來。
只要哪里有敵人聚集,吳凡就攻到哪里。
沒有敵人的圍攻,身穿全身鎧甲的上河軍,傷亡在進一步減少。
到了最后,吳凡走到哪里,敵人就躲到哪里。
哪怕跑到上河軍扎堆的地方,明知道必死,也會毫不猶豫躲開吳凡。
看到敵人這么懼怕自己,吳凡靈機一動,對著整個戰場大喊一聲。
“降者不殺。”
太陽之力強化吳凡,是整體的強化,所以吳凡的嗓門也被強化了。
吳凡這一聲大喊,整個戰場都聽見了。
吳凡這一聲大喊,讓戰爭都停止了一下,集體往吳凡看來。
看著自己這一喊的威力,吳凡想到了前世小說、電視中的獅吼功。
而當一部分四方馬匪看到是吳凡勸降后,眼里閃過一絲懼怕,然后掙扎了幾下,就丟下武器,下馬跪在了地上。
當然更多的馬匪選擇了繼續作戰。
看到竟然有馬匪真的投降了,吳凡直接愣了一下。
吳凡吼這聲,還真沒有想過敵人會投降,只是想要進一步打擊敵人的士氣。
可事實上這一吼卻讓敵人投降了一百多人。
這樣的巨大反差,才是讓吳凡愣住的原因。
吳凡認為敵人不會投降,這是有事實根據的。
在這近十年北原郡和草原騎兵征戰中,還從來沒有俘虜過草原騎兵。
哪怕草原騎兵陷入到重重包圍中,也是寧愿戰死,也不愿意投降。
其實吳凡認為草原騎兵不會投降也是正確的,在這十年中,小草原騎兵的確沒有投降過。
可這是小草原騎兵,并不是大草原騎兵。
現在和上河軍大戰的四方馬匪團,正好是從大草原來的。
所以他們在吳凡這個大魔王面前投降也正常。
小草原和北原郡戰爭的近十年,小草原占據了絕對上風,鐵蹄踏遍了整個北原郡,甚至偶爾還會向中原郡竊探一下。
只是全被中原郡打回來了,這才讓小草原絕了驚奪中原郡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