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老者莊子里那個赤腳醫生對他說過:“老弟啊,你整天粗茶淡飯饑一頓飽一頓,不要只顧忙著賺錢養家,可得注意身體啊,你這是老胃病,多吃一點細飯,熱粥,好生養養還是能好起來的。”
可是,有好吃的他舍得自己吃嗎?寥寥無幾的幾個雞蛋和不多的一點白面,除了伺候孫子孫女,他自己從來不舍得吃!如果割下自己的肉喂給孫子們吃,又不耽誤第二天的活計,恐怕他早就這么做了。
“爺爺,你怎么了?你又疼了嗎?柱子給你揉一揉吧?你說過:我的手就是給你治病的良藥,給你揉了你就不疼了!”小柱子說完,雙手放在了爺爺肚子上開始輕輕地揉搓。
老者忍著劇痛睜開朦朧的雙眼,看著面前的孫子,氣若游絲的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好孩子,爺爺知道你的心意,爺爺……”老者喘了兩口粗氣后繼續說道:“爺爺沒白疼你,小柱子的手這么一揉啊,爺爺感覺好多了。”
是啊,親人的手總是那么溫馨,那么貼切,總是讓人不能忘懷。
良藥苦口治病不治心,親情甜蜜專治心來醫。
路上葉正信心事重重,不少百姓也跟自己打招呼問好,葉正信也不時地抬手回禮,不過臉色黯然神傷的樣子,或許會讓人覺得這是他的高貴和清冷。
其實葉正信見到老者身體狀況的時候,心中非常為小柱子擔憂,他一直在琢磨,如果老者去世后沒能提前給小柱子找個好人家,自己就幫他找個人家吧!這些災民之中還是有些條件不錯的,比如小柱子隔壁那幾個帳篷較大的人家,聽說以前家里也是有著許多土地,這次他們出來逃難,身邊也還帶了不少糧食的。
不知不覺葉正信已經來到城門外,向西五里的一個集市,他早就聽人說過這是一個老百姓自發組織的集市,這里所賣的東西都是其他地方不多見的,聽之所以,見之所聞,果然,葉正信也算是開了眼界。
以前每次去到集市,都有不一而足的熱鬧景象,可是這里卻是截然不同,稀稀落落的攤位還是一眼望不到頭,來來往往的人群走馬觀花般的只看不買,大多面色都落寞無常。
馬扎上坐著一個老人正在愁山悶海,仿佛做了一個千古不孝之子。幾幅字畫擺在破布鋪就的攤位上,過客有人問及,他也用哀然的口氣隨口應付,價格合適就賣,心痛只有自己知道。
(那個年代的舊中國,不知多少的“古董名畫”流落國外,這都是侵略者們造下的罪孽!新中國的今天不斷聽說有國寶回國的消息,心中感慨萬千: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句話掠過心頭。)
各類墨寶,不計其數,沒人叫賣,只有人看,也有人問及,相互之間卻都熱情缺缺,這也是這個時段不成文的規矩!
微風拂過,卷起無數的塵埃,絲絲難聞的氣息傳入人們的鼻息,黑白照片映入眼簾的寫照,卻是一份漠然和凄涼。
枯葉隨風而來,隨風而去,它們也在閑逛著這個集市,觀看這些世態炎涼和曉風殘月。
“水越來越少了,這可怎么辦呢!”一個老婦人抱怨著說道。
水乃生命之源,萬萬缺少不得。
終于輪到后面一個抱小孩的婦女,面黃肌瘦的臉龐讓她顯得那么吃力地搖著轆轤,總算打上來了半桶水,“哇哇”的小孩哭聲,使她有些煩躁。
“快點吧,后面還有好多人排隊呢。”
赤腳而行的人很多,不停地在這里印下了他們的足跡,接踵而來的人們,卻抹滅了他們的足跡,換上了自己的印記。
來這里的男人居多,女人極少,卻并不意味著這世上男人比女人多。
“爺,不要賣掉我好不好,等我長大了,我一定好好孝敬你!”
稚嫩的童聲傳來。
“等你長大了?你覺得老子還能等你長大了嗎?”一個滿臉胡須的長臉男子訓斥道。
路邊兩個小男孩和兩個小女孩,都隨意地跪在那里,祈求著過往的人們能夠把自己買了去,看著有人吃窩頭,有人吃饃饃,他們都幾乎饞得要流口水!逃荒者每天都在增加,施粥點兒打來的粥飯米粒也就越來越少,吃完粥飯,時間不久又會餓。
圍觀的人群不少,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夠掏出錢財,拿出米糧,買走這幾個可憐的小娃兒。
葉正信也悲哀地駐足觀看這些孩子們,他無能為力只希望有好人家把他們買了去。
抬眼望向前方,還有許多人家,正在賣兒賣女。
悲傷的情感踏成道,
悲慟的淚水流成河。
凄婉的聲鳴不絕耳,
親人的分離蕭瑟處。
愛的庇護就在眼前,當伸手想要抓住它的時候,它又是那么遙遠!
“老哥啊,難道就不能再堅持一下嗎?咱們城里已經組織了施粥救民的政策,說不定哪一天,委員長就會給我們發放救濟糧來的。”實在看不下去,葉正信只好出言相勸。
“糧食,哈哈哈……糧食來的時候,恐怕我們已經不在人世,你看看我的幾個孩子,這段時間他們一直都在吃觀音土,那是什么,就是土啊,我這小兒子,已經好多天沒有上過茅房了!糧食,哈哈哈……”男子在笑,笑得很是平淡卻又黯然神傷。
果然,葉正信發現這小男孩兒的肚子鼓脹得很大,卻把腦袋顯得很小,開始葉正信以為男子有些狠心,有些急欲把孩子們賣掉,現在他明白了,男子只是想著早點把他們賣出去,也好早點讓他們有口飯吃!他只是為了讓孩子們活著,什么時候開始,“活”這個字居然變得那么地奢侈。
葉正信無言以對,嘆了口氣只好繼續前行,他感覺這個男子之所以對孩子很兇,應該是不希望孩子以后還掛念自己吧!
離開陽埠莊子好幾天了,不知孩子們和娘過得怎么樣?自己開始有點想念他們了,想必他們也在掛念著自己吧!自己的孩子們應該不會吃觀音土的,他和沈大花離開的時候,家里還有幾十斤苞米和為數不多的小麥,再說那些蝗蟲偶爾也可以給家人打打牙祭。
他決定,如果有機會就抽空回家看看,哪怕連夜趕路早去早回,只求看一眼也行,不然總是不放心。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葉正信永遠想不到,等到這個寒冬過去以后,河南將會有150萬人死于災荒,而河南官方統計上報的死亡人數為1602人!!!!有關資料統計死亡人數是300萬,多么恐怖的數字。
各地雖然設置了施粥點來救濟百姓,卻是杯水車薪,望梅止渴而已。
天無雨水地貧,
人無滿志家貧。
抬首飛鳥不見,
四覓小蟲無蹤。
桃紅柳綠是過往,
滿目瘡痍欲斷魂。
葉正信漫無目的地走著,迎面撞見正好走過來的馬氏二兄弟。
這二人也是在十三號施粥點打飯的災民,葉正信自然也就認識了。
“葉哥啊,你也來啦?哈哈哈。”馬老大首先開口問道。
“哦,是馬兄弟啊,怎么你倆今天不忙?”
“隊長今天告假娶媳婦,又娶了一個寡婦做老婆,他很忙,哈哈哈,媳婦多,暖被窩,不害臊,死孩子!”本來馬老二開始的話還算正常,后面就開始不知所謂。
馬老二長得五大三粗,一張大嘴吃四方。雖然腦子有點兒不靈光,可是他喜歡說話,每次說出來的話都讓葉正信有兩個字的感覺——“直爽!”
馬老大趕緊捂住了弟弟的嘴巴,他怕這話傳到于隊長的耳中飯碗不保。
馬氏二兄弟,這段時間一直跟在“巡警于隊長”身后混飯吃,這里不管是因病死亡或者餓死的人,只要自家沒人處理的,于隊長都會帶著身后雇傭的短工,去把人丟到亂葬崗。
這些短工也就能夠從巡警手中換取一點點米糧或錢財作為報酬。
當然也可以獲得紙張做的法幣,可是它和糧食的價格根本不成正比,自然沒有人愿意收取紙幣。
幾天前葉正信就是聽馬老大說過這里有一個集市,讓他有空來看看,說這里人多熱鬧,出售的物件可是他聽說過沒見過的。今天葉正信有了空閑才來到這里。
“哈哈,葉哥,我弟弟開玩笑嘴巴沒有把門的,別聽他的,怎么樣,這里是第一次來吧?”
馬老大有些尷尬,最親的人是弟弟,同樣,最先出賣自己的人也是口無遮攔的弟弟。
“是啊,也算是長了見識。”雖然是這么說,心里卻在想:見識沒有見過多少,心酸倒是滿滿當當。
“嘿嘿,這里好物件可是多得很吶,你看那里。”
馬老大說完,用手指著路邊攤位擺放出售的一個巨大青花瓷瓶。
葉正信帶著欣賞的目光點了點頭,的確是個好東西。葉正信雖然不懂得鑒定古董,可是上面的花紋精致光亮,確實很漂亮。可惜自己衣食不保再喜歡也買不起。
“這可是剛出土的好東西,應該是幾百年的古墓出土的,咱們雖然買不起,有些人卻專門喜歡這玩意兒,等會兒你就知道了。”這話馬老大說得很小聲,生怕被別人聽了去,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
“墳墓里的?”葉正信突然眉目緊鎖,感覺有些吃驚。
馬老大詭異地笑了笑:“嗨!這很正常,想當年孫殿英把慈禧太后的尸身都敢……”后面的齷齪他沒有接著說下去。
他左右看了看接著說:“葉哥,這些事兒只要動作不要太大,沒人管的,您也不要大驚小怪,賣的時候就說是祖上傳下來的,還有誰去追究它的來路!”
葉正信明白了,難怪這里總感覺有種怪怪的味道,應該是這些陪葬品帶出來的。
其實人家要的就是這一出,明擺著是告訴那些喜歡這玩意兒的人,這是貨真價實的老物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