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早產生子
“你從前的一切都是母妃教的,你如何能夠質疑母妃!”
“我告訴你,你現在是愿意也得這么做,不愿意也得硬著頭皮給我做……咱們母子早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你若是生出二心,你這太子一定坐不穩,連背后支持你的丞相都是我的母族人,離了我,你怎會有今日的身份地位。”
貴妃毫不留情面的話一句接著一句,實在是傷人臉面,太子被當著下人的面這樣子的呵斥,面容也是難看非常,衣袖下的拳頭緊緊的握著,他早就已經能夠獨斷許多大事,早就不是被父母指指點點的孩子了。
“孤即使登上帝位,要的也是一個名正言順,若是這些殺君弒父的名頭安在了身上,這歷史上會留千古的罵名。”
“無非還是自己想想,如此做法值不值得。”
他沒在說什么話的從貴妃宮里離開,原本是想要跟貴妃說皇后解了她的禁足,現在卻巴不得她繼續在宮中再禁足一些日子,省得給自己惹麻煩。
柳思思肚子里的孩子明明就快要生下來,為何還這般的著急,簡直是吃相難看。
貴妃跟太子二人不歡而散,她一個人在后宮之中跟嬤嬤說著話:“這個兒子是越來越看不上他的母親了。”
“太子只是一時之間沒有轉過彎來,娘娘不必如此傷懷。”
無論身旁的嬤嬤在說什么話,貴妃是聽不進去了,天氣一日日的變冷下去,皇上已經在皇宮中躺了半個月了,偶爾會轉醒過來,大部分的時候都在昏睡,這并不是一個好征兆,眾人的心中都有著不好的思量,卻誰都不敢將這話率先的說出來。
太子這些時日對柳思思肚子中的孩子是更加的重視了,皇上若是這么一直下去,他恐怕要找一個適當的理由讓諸位大臣們都對他鼎力相助,而有子嗣就是最好的證明。
柳思思肚子逐漸的隆了起來,太子對她心中孩子的期盼,柳思思如何不知,她伸手婆娑著自己的肚子,心中也十分的沉重。
她必要之時一定要回到丞相府,她肚子里的情況早就已經告訴了丞相,這父女二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算計,也達成合作。
季小滿由于皇后回宮之后,自然是不怎么時常進宮去,肚子上的生絹也不經常在纏繞了,皇上現在在昏迷著,壓根兒就沒有人把注意力放到王府上來。
盡管如此,季小滿內心之中還是十分的緊張,皇宮之中煉丹的那些術士,早就已經被太子找了個由頭處置了,顧明晟從皇宮之中脫身了出來,盡管身旁的男人不將自己所擔憂的事情告知,季小滿卻是能夠感受到京城里怕是要變天了。
“我這肚子里的孩子,是否已經到了能夠早產的時候?”季小滿找來了蔣閣老,要對方幫自己診脈,蔣閣老看著她過了這么幾個月,還是想要早產下孩子,不由得心中也是有些不明了。
“王妃又為何非要涉險呢?”
“現在京城里的局勢不用我說,你自然也能看懂,這孩子若是在亂世中生下來,不一定會成什么樣子……只有提前生產下來才能護他平安。”
“可是這早產的孩子大多體質弱……”
“體質弱就后天養養,總是能夠養好的,命沒了就什么都沒了。”
季小滿已經將一切都看得透徹,蔣閣老到了此時也不好再說什么了,若是一定要早產的話,現在早就已經過了月份。
季小滿把這消息告訴了顧明晟,雖說他擔憂季小滿的身體,可對于這一項決定,顧明晟并沒有反對。
見著王爺王妃都沒有異議,蔣閣老不好在說什么,直接配了催生藥給季小滿喝下,等著季小滿發作之后,文昌公夫人派了一個可靠的穩婆進來,就這么悄無聲息的幫著季小滿產子。
明諾一早就得到消息過來了,他跟顧明晟兩個人等在產房外,都十分焦急的來回走。
不愿意將聲音擴散,季小滿死死的抿著嘴不愿意呼出痛聲來,每個人的心都緊緊的揪著。
到了天色傍晚的時候,房間中這才傳來了一聲孩子的哭,大概是因為早產,那孩子的哭聲也小。
在穩婆將孩子給抱出來的時候,十分喜慶地對著顧明晟道喜:“恭喜王爺,是小公子。”
顧明晟當下便要進屋子去看季小滿,明諾將那孩子交給蔣閣老檢查,這孩子雖說是早產,各項器官卻沒有任何的問題。
“孩子要帶回劍宗門,等京城里一片平穩,再把孩子帶回來。”
這話是交代給項洪的,先前眾人就已經說好,孩子生下來之后就不會放在京城中養。
明諾當天就駕著馬車要出京,這穩婆是文昌公夫人的家仆,又無夫無子,并不會把消息傳出去。
季小滿從沉睡中醒來的時候,顧明晟一直都坐在床邊看著她,看著季小滿醒過來以后,十分鄭重的握著她的手。
“辛苦你了。”
“孩子呢?”
季小滿跟著顧明晟,對方卻說孩子已經被明諾帶去了宗門,季小滿有一瞬間的失落。
“不見也好……不然就舍不得讓他到父母那里。”
“生的是一個男孩,很健康。”
王府悄無聲息的生下了一個孩子,季小滿坐月子期間,王府就對外說王妃病了,需要靜養幾日。
顧明晟在進宮見皇后的時候,也悄悄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皇后,皇后手中掐念著佛珠。
“王妃絕非尋常女子能比,這份膽識跟魄力,是我兒的幸運。”
“父皇一直不醒,這幾日太子恐怕就要有動作了。”
聽到了顧明晟說這些話,皇后嘆息著:“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不如給自己殺出一條生路來。”
待顧明晟走后,皇后去給皇上侍疾,看著躺在床榻上雙眼緊閉,甚至臉頰有些凹陷的皇上,皇后一時想象不到他們從前年少的時候是何種的模樣。
“冤冤相報何時了,但走偏的路總歸是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