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
昨日孔明燈首戰告捷,日本人損失慘重
日機當空墜地三架,李老現場賦詩一首”
翌日清晨,在重慶的大街小巷上,飛奔的報童的叫賣聲不絕于耳。
很多人爭搶購買報紙,人們的興奮之情盡皆溢于言表。
“格老子,要是李司令早點來重慶,重慶的防空早就整巴實(做好)了。”一群人在茶館里擺起龍門陣(聊天)時,聊到了昨天孔明燈的戰績。
“你娃娃哪曉得,這個李司令早先帶著那個叫,叫李瘋別動隊的,硬是要得,把那些個鬼子漢奸,殺得那叫一個鬼哭狼嚎的。”一位老者顯然知道不少內幕,插言道。
“先前那個防空司令,那叫一個粑希希的(爛得很),就會沖天大的殼子(吹牛皮),我看給李司令提鞋都不配。”一戴眼鏡的中年人憤憤不平地說道。
“老常,你個耙耳朵(妻管嚴)的,有李司令給你扎起(撐腰),今日也是雄起啰?”有年輕人向中年人起哄道。
“你個哈包(傻子),腦殼瓜兮兮的(傻里傻氣),沒有李司令,大伙如何安逸得了,還是讓趙老說說李司令的事,給大家提提勁。”中年男子不滿地說道。
趙老端起蓋碗茶,喝了一口,沉吟道:“要得,那我就給大伙,擺擺李司令的龍門陣嘍。”
說完,便繪聲繪色地講起了,坊間流傳的李嘯與別動隊的故事。
下午,重慶人民的慶祝活動達到了高潮,他們自發組織了文藝踩街活動,成千上萬的民眾涌上街頭,舞獅舞龍踩高蹺,載歌載舞,慶祝重慶防空的這次重大勝利。
現場氣氛熱烈,民眾情緒高漲,他們揮舞著臨時趕制的標語,呼喊著抗日口號,一路前行,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匯入游行隊伍的洪流中。
這股洪流所凝聚的鋼鐵般力量,如同驚濤拍岸,可以擊碎一切可憎的侵略者。
接下來的幾天,不少到現場觀看防空作戰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紛紛寫詩、作畫、題字,一抒心中的激動之情。
有了身臨其境的體驗,大伙的創作熱情高漲,創作思路頓開,涌現出不少優秀的作品。
各大報紙,除了繼續進行防空知識連載,近期更是刊出了,大量描寫孔明燈與防空作戰的詩作,眾多渲染作戰場面的文章,以及一干名人的題詞。
最后,防空司令部在重慶禮堂,舉辦了孔明燈與防空作戰藝術作品展,參觀者絡繹不絕。
有大師創作了一整面墻的長幅畫卷,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防空作戰的激烈場面。
那星星點點的孔明燈與氫氣球,那防空炮火在空中爆出的團團黑煙,那飛掠俯沖的敵機,讓觀眾有一種身在畫中的真切感受,令人相當震撼。
在川西的群山里,一處林木茂密的山谷的孤寂,與重慶的熱鬧與喧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這里遠離人煙稠密的大城市,狹長的山谷里散落著幾十處建筑,有三座巨大的腳手架,簇擁著三個由鋼桁架構建的龐然大物。
張文瀾拿著圖紙,正和一旁的工程師,討論著什么問題。
張文瀾來這里,已經有幾個月時間了。
年初,李天寧出任國防部兵器司司長后,李嘯就打報告給李司長,請兵器司牽頭,研制適用于中國戰場的飛艇。
在報告中,李嘯以敏銳的眼光,縱論了中國戰局的發展之后,提出在短期內國軍空軍已失去制空權。
但我們不能一味被動挨打,不能完全放棄頭上這片天空,我們還是要在領空上占有一席之地,要有還手能力。
因此,研制飛艇就成了刻不容緩的事情了。
事實證明李嘯的遠見卓識,是站在了歷史的新高度,看待事物的發展變化,完全是一種高瞻遠矚、高屋建瓴。
這種預先準備的手段,李嘯恰好可以用在重慶的反空襲作戰中。
其實,孔明燈和氫氣球都只是消極防御手段,效果并不會太顯著,這點李嘯早已估計到。
首戰之所以告捷,完全是由于孔明燈和氫氣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戰場上,打了鬼子一個措手不及。
當日軍飛行員穿出云層后,突如其來的燈陣和氣球陣,使日本人猝不及防,所以讓孔明燈和氫氣球的首次亮相,便取得了戰果。
但李嘯深知,這種戰果不可能太輝煌,只要日本人提高警覺,抬高飛行高度,注意避開孔明燈與氫氣球,就可以避免損失。
不過這樣一來,日軍轟炸的準確度就下降了,給我方造成的損失也就減輕了,另外也給我方高射炮兵的瞄準節約了時間,所以說,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的,起碼還是可以加強重點地區的防護嘍。
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民眾的參與度,加強民眾的信心。
李嘯不是那種只會挨打、不懂得還手的人,他認為一個好的拳擊手,首先要有良好的抗擊打能力,以及優異的防守能力,不能不堪一擊,數擊便倒。
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進攻能力,要有殺手锏,能出其不意地給對手一擊,一個勾拳擊中對手的下巴,KO對手,是最理想的了。
因此,除了消極防御,李嘯也要做到積極防御,在防御中有反擊,要做到這一點,目前就只能仰仗飛艇了。
早幾個月前,李天寧便把李嘯的報告轉交高層,高層也被李嘯的精辟見解和分析所打動,親自簽署了研制飛艇的命令。
李司長迅速派人到德國,低價收購了,已被德國人拋棄的齊柏林飛艇的設計圖,又購買了若干套活塞式發動機,便雄心勃勃地開始制造飛艇。
李天寧把很多兵工廠都遷到了川西的大山里,這里的群山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保護兵工廠不被敵機轟炸。
飛艇制造廠也位列其中,隱身于大山里。
李嘯派來了張文瀾,讓他全權負責飛艇的制造工作。
李嘯要求在原設計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國情,對飛艇設計做出一些修改,以便使改進型的飛艇,能更好地適應中國領空的作戰。
鑒于轟炸重慶的日機,飛得最高的三菱G3M“96”式陸攻機,其最高升限也僅為9130米,李嘯把飛艇的巡航高度定在12000公尺以上,這樣就比較安全了。
李嘯將飛艇初步命名為“翔龍號”,翔龍號飛艇將像空間站一樣,在空中長期巡弋,所需物資由大型載貨熱氣球定期給予補給,所以又同時研制了配套的載貨熱氣球。
像飛船為空間站提供補給一樣,載貨熱氣球會飛到飛艇上方,飛艇的大型氣囊中央,有一垂直通道直達飛艇下部的艙室,通過這一通道,可以裝卸貨物,上下人員,定期更換駐艇乘員。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1-02-26/eb9da38a39505ba0c460a45cac691f5aN9XSt6C14Gg8fTB.jpg)
古早月
今天,把作品簡介里《抗戰別動隊》這首詩的第三句,改了一下。 抗戰別動隊 千錘百煉磨一劍,寶劍出鞘寒芒現。 斬妖除鬼殺漢奸,氣勢如虹譽滿天。 感覺韻味更足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