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李嘯的指責,向來傲氣十足的華耀勛并不退讓,他針鋒相對地反駁道,作為軍人,當以報效國家為榮。
千載難逢的戰機稍縱即逝,軍人要果敢勇武,不怕犧牲,抓住每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消滅敵人,而不是一味考慮自身的安危和得失,否則如何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眾。
最后他還用“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的詩句來明志。
不得不說,華耀勛的話說得很漂亮,但作為指揮官,手下的命都捏在你的手里,能否準確判斷形勢,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是很考驗一個長官的指揮藝術的。
俗話說“一將功成萬骨枯”,有莽將不顧官兵的死活,也有儒將精心算計,盡力減少部下的傷亡。
更何況別動隊的隊員,那可是精銳中的精銳,是李嘯心頭的寶貝疙瘩啊。
李嘯心想,沒想到國軍中也時興拼爹,為了給華耀勛積攢升遷的戰功,華權岳可是不惜犧牲自己的嫡系人馬,這次配合別動隊行動的118團傷亡也相當慘重。
對于兩個最高指揮的爭執,劉馨予、林文睿和一眾別動隊高層都沒有發表意見,但李嘯看得出,如今華耀勛在隊內的人緣遠比自己好得多,所以就不想再說什么了,一場風波很快消弭于無形之中。
沒曾想風云突變,過了幾天,從上峰傳來消息,華耀勛他們這回殲滅的是,以田原中將為首、包含六名鬼子高級將官的、日軍參謀本部派駐華中戰區的戰地觀察團,此事引起了日本軍部的震怒。
華耀勛這回可以說是撞了大運,鬼使神差地立下了奇功一件。
得到消息后,隊里的大多數人都紛紛向華耀勛表示祝賀,沒人再提傷亡的事了。
又過了幾天,華權岳帶著戰區長官部慰問團來到別動隊,親自宣讀了高層對于別動隊的嘉獎,其中授予華耀勛青天白日勛章一枚,晉上校軍銜。
其他不少官兵也各獲不同等級的授勛、嘉獎或晉銜,連宗翰也被授寶鼎勛章,其妻代領,由少校追晉中校軍銜,并給予優厚的撫恤。
果然是朝中有人好辦事,前面別動隊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李嘯不知向上峰遞交了多少封、要求按戰功給官兵授勛晉銜的報告,都如石沉大海,杳無回音。
李嘯只好用打漢奸積攢的浮財,對官兵們論功行賞,犒勞犒勞大家。
如今華耀勛剛一來,就獲青天白日勛章,要知道詹泉莊戰役犧牲了多少人,不過也才頒發了幾枚。
這樣的差別對待造成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馬上,人們看向李嘯和華耀勛這兩個、在軍銜上已經平級的別動隊最高指揮官的目光,就開始有些變化了。
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地向華耀勛靠攏,甚至有人直接在李嘯面前夸贊華耀勛,據說背后想方設法討好他的人也不少。
李嘯終于明白,不僅是吹銀元能聽到聲音,勛章掉在地上也是會發出聲音的,更何況,人家可以同時讓你聽到錢和勛章的聲音。
不得不說,人都是趨利的,這本就無可厚非。
這天,李嘯剛跑完步,張文瀾就來找他,說全隊集合,要傳達上峰命令。
李嘯跟著張文瀾來到小禮堂,人基本都到齊了,四百人的小禮堂,原來還坐得擠擠攘攘的,現在只能填滿一半都不到。
劉馨予大聲宣讀了軍統局和戰區長官部的命令,即日起,別動隊拆分為兩個大隊,一大隊長華耀勛,二大隊長李嘯,人員自行調配。
命令很簡短,但留給人遐想的空間很大,很多人都沒想到,這么快華耀勛就和李嘯平起平坐了,其實應該說是壓李嘯一個頭,占據了一大隊的位子,把李嘯擠到二大隊去了。
禮堂里霎時間出現一片竊竊私語的嗡嗡聲。
接下來的場面讓李嘯更難堪。
劉馨予宣布全隊官兵自行選擇愿意加入哪個大隊,現場馬上選邊,正好李嘯和華耀勛在主席臺上分坐劉馨予兩側,那么臺下的官兵,想要加入一大隊的就坐到華耀勛這一側,想要加入二大隊的就坐到李嘯這一側。
小禮堂里出現了一陣短暫的騷亂,很多人毫不猶豫地坐到了華耀勛一側,包括隊里僅存的幾個高層,林文睿猶豫了一下,也坐了過去。
李嘯這邊則是稀稀拉拉的幾十人,主要是英少偉、曾強、王臣、張文瀾這些從教導團跟過來的鐵桿。
最后,一大隊有一百五十多人,二大隊只有四十多人,李嘯猝不及防之間,仿佛被人扇了老大的一個耳光,尷尬間想到,這是不是華家父子對自己、上次批判華耀勛的挾私報復呢。
劉馨予宣布兩隊分別帶開,以后各自訓練。華耀勛以勝利者的姿態,帶著一大隊離開了。
這時,劉馨予突然站起身,走下主席臺,靜靜地坐在李嘯這一側的前排。
這一舉動讓李嘯頗為意外,也讓他有些感動,本已冰涼的心里有了些暖意。
“劉特派員,該不是在安慰我吧。”李嘯也起身,走到劉馨予跟前,笑著說,“如果你真的是想加入我們大隊,我非常歡迎??!”
劉馨予抬眼看了看李嘯,語帶雙關地輕輕說:“我可以留下,也可以離開,我有選擇的權利,你也有拒絕的權利?!?p> “那我就代表二大隊全體官兵歡迎你!”李嘯說完,帶頭鼓起掌來,“弟兄們,咱們鼓掌歡迎劉特派員加入,哦,對了,應該叫劉隊副了?!?p> 眾人跟著鼓掌,掌聲還是挺熱烈的。
“我說你們倆個明明就是相互喜歡,搞那么復雜干什么,說話都是彎彎繞繞的,聽著真費勁。”一個聲音從人叢中飛出,不用看,就知道是曾強說的,不愧是做過當家的,說話總是那么一針見血。
就這點人馬,經不起折騰,要改變今后的訓練方式和作戰思路了。
李嘯索性在禮堂里給大家上了一課,講了講后世特種兵的班排戰術,并把幾個戰例套上這個時代的外衣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