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天氣逐漸轉涼,家里生起了炭火,史從云忙得格外火熱。
“我這兩天消耗的體力,可超過打一場大戰了!”史從云得意的摟著趙侍劍和周憲,兩人面色酥紅,大汗淋漓,趙侍劍用絲巾擋著臉不讓他看。
原本她們都不同意的,而且這也是個技術活,如果臉皮不夠厚,腦子不好使,說不定情趣都變成尷尬了。
好在這是他的特長了,史從云巧舌如簧,循循善誘,經過不斷努力,終于讓兩人勉強同意。
...

我的長槍依在
遼國 作為史大帥的心頭大患,遼國并不簡單,游牧民族的第一個帝國,對亞洲游牧民族而言有很重要的意義。 以往游牧民族有漢化,不過都是南下之后開始漢化,漢化之后慢慢就向農耕民族轉變,慢慢的他們多數都叫漢人了。 而草原上的匈奴、鮮卑之類的游牧民族中沒有南下的是部落聯盟制度,各個部落聯合起來的松散組織,制度也原始,根本不是帝國,各部直接關系松散,無法協調調度。 但遼朝是在草原上推行漢化改革,依仗唐末戰亂往北避禍的漢人,把中原的帝國制度搬到了草原之上。 所以我說它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游牧帝國,從這時起,草原上開始有了帝國,對后來他們治下眾多游牧部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蒙古部族原本就是遼國治下的。 帝國制度下的游牧民族有他們原本的機動優勢,又有了中原帝國的戰爭動員能力和戰爭韌性,不是之前草原上的部落聯盟可以比的,這是一次非常巨大的制度進步,也是遼國強大的根本。 最終遼國國祚二百多年而亡,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沒有外敵,最大的外敵北宋與他們和解。沒有壓力就開始內部腐化,最終變得不堪一擊。 其實歷史上很多強大帝國的敗亡差不多都是這樣,一旦以穩固可行的制度為基礎團結起來,外部已經非常難打敗他們,只有內部的腐化是最致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