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君嶼城破須臾之間
站在身后的前將軍杜襲立馬提槍飛奔而出,蔣毅也緊跟著上了城墻,剛想登高觀望形式,不料從穆黎軍陣中飛來一支羽箭,正中心口,蔣毅覺得胸口一麻,身體便不自覺地向后倒去。
“蔣毅!”
南宮靖溶吼叫著飛奔而來,接住了倒下的蔣毅,他身旁的將領也急忙趕來攙扶,蔣毅拼盡全力,斷斷續續地說:
“不要管我,快……快去……擋住敵軍!”
南宮靖溶看著借助云梯不斷翻上城墻的穆黎士兵,早就紅了眼,手下的銀甲軍士兵見到參軍被穆黎軍射殺,個個憤怒不已,于是又是一陣殘酷的廝殺過后,穆黎軍又一次被打退了。
南宮靖溶來到蔣毅身邊,這位跟著他出生入死的智囊已經說不了一句完整的話了,他緩緩地從懷里拿出一卷紙扎,遞給南宮靖溶,南宮靖溶含淚接住。
蔣毅看到南宮靖溶接過了紙扎,斷斷續續地說了最后一句話:
“這是……撤退路線,一定……一定要保住……明夏的……軍魂!我……不能再陪伴王爺了。”說完,便緩緩地閉上了雙眼,沒有了呼吸。
南宮靖溶眼含熱淚,他環顧四周圍上來的銀甲將士,再回頭看著早已死去的蔣毅,突然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個字:
“撤!”
三個月年后,君嶼城內已經是一片狼藉,蕭條悲涼。一位目光迥異的青年將領,在城墻上巡視,一只手按在腰間掛著的精鐵彎刀上,神情悲壯而又滄桑。穆黎大軍圍城三月,城中十萬守軍,而今只剩下不足三萬。
自從南宮靖溶帶人撤回君嶼城之后,就召集全城的能工巧匠,仿制花裝鐵背弩。經過數十個晝夜才趕制出十件花裝鐵背弩,分別安裝在城墻的四個方位,這守城神器果然威力巨大,五個射手搭配聯合發射,這一支箭就有八丈長,此箭一出,周圍十里之內飛沙走石,絕無生氣。明夏國守軍利用這一神器,將攻城的穆黎大軍死死地壓制在城墻之外。
但是由于敵軍人數總多,城內物資困乏,制作這樣的神器耗資巨大。現在,君嶼城內的房屋已經是拆的七七八八了,城內的大部分居民與守城官軍同吃同住共同抗敵,城內的糧草也不多了。
在經過昨日的一番激烈的守城之戰后,守軍將士們已經是疲憊不堪。南宮靖溶本想讓眾人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南宮靖溶知道,這個時候是最平靜,但也是最危險的時候。然后,毅然示意身邊的將官,將大家召集起來,他不知道要說點什么,但是他必須要對大家說點什么。
南宮靖溶站在城墻之上看著下面的渾身浴血,疲憊不堪的將士們,神情悲壯的向眾軍說道:
“將士們,我想你們大家也都知道了現在的情況。沒錯!穆黎大軍現在就在城下虎視眈眈,君嶼城破,須臾之間,然后我們面臨的就是國破家亡的結局,雖然如此,但是明夏國人民的尊嚴永遠不會丟,我軍的戰魂永遠不會輸。”
“嘩嘩嘩……”
南宮靖溶的話頓時引起了全軍將士的激情,全軍一起高喊:
“誓與明夏共存亡……!”,聲音經久不絕,響徹環宇。
一聲鼓響,號角聲四起,敵軍開始攻城了,眾人急忙登上城樓,花裝鐵背弩已經是無箭可用,南宮靖溶指揮眾人做最后的防御之戰,這時有侍衛來報,陛下有命,令北靖王火速入宮,有要事相商。
南宮靖溶聽后,雙眉緊皺,說道:
“敵軍攻城甚急,容后相商。”
見傳令官還站在原地,便又怒喝道:
“還不退下!”
傳令官無奈只得退去,穆黎大軍架云梯登城,而且已經有兩三處地方被突破,敵軍攻上了城墻,雙方拼起了刀戰來。
“嗚嗚-嗚-嗚嗚嗚”
看到己方勇士已經有人登上了城墻,王槊頓時命令傳令兵吹響了助威的號角。在號角響起的那一刻,隨之而來的,便是穆黎甲士更加猛烈的進攻!
“啊!王爺,您趕緊離開!我們怕是抵擋不住了啊!”
流沙衛指揮使尉遲洪一邊揮舞著一桿鐵槍掃過兩名穆黎士兵一邊對著不遠處的南宮靖溶大聲的喊了起來。
現如今攻上城墻的敵人是越來越多,而且,看守軍的士氣也是幾乎無存,眼看著就要崩潰了。
就在此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敵軍后方突然大亂,王槊后軍大將淳于延軍馬已經是亂作一團,王槊見狀,急忙命人鳴金收兵,敵軍暫時退去。
不多時,城下出現一彪軍馬,南宮靖溶站在城樓上一看,情緒激動,握刀的雙手微微顫抖,雙目微閉,極力壓制顫抖的聲音向身邊的人喊道:
“開城門!”
原來這彪人馬就是之前在燕云六郡駐守的前燕云鐵騎,現在的南宮銀甲,隸屬于南宮靖溶麾下的銀甲左軍,領軍大將乃是嚴城武。
這次嚴城武的到來,可算是減輕了不少的壓力。要知道如今的君嶼城連原來的守軍在加上他現在帶來的人馬,加在一起三萬兩千人。今日以后,君嶼便是真正的孤城了,剛才那一戰雖然早做了準備,可還是傷亡了數千人。
當日,南宮靖溶在親王府接見了嚴城武、嚴城文兩兄弟,二人于南宮靖溶相見,悲傷欲絕,相擁而泣,具言前事,自從南宮靖溶帶一半兵馬離開北境之后,狼族時時來犯,嚴城武招架不住,損兵折將,接連淪陷五座城池,又聽到穆黎大軍,兵臨君嶼城下,便于嚴城文商議,調集大軍,棄守幽州,馳援君嶼。
南宮靖溶安置好了這八千人馬,讓其在城內養精蓄銳一日,國主南宮影下重新編制城中守備,打破三軍之制,改用兩軍之儀。
全軍分為銀甲上軍和銀甲下軍。太子南宮御領一萬銀甲上軍守北門,北靖王南宮靖溶領一萬下軍守西門,嚴城武領八千銀甲下軍守南門,指揮使尉遲洪領八千上軍守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