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時遺詔已經封好,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時,嬴政突然重病不起,隨行的太醫趕忙進行醫治,可已經無力回天。見狀不對的徐福謊稱去為嬴政尋找仙草,帶著隨行的童男童女直接逃走,不知所蹤。
嬴政臨死前望著天空,灰暗的烏云遮住了陽光,他艱難地伸出手,似乎是想將眼前的烏云撥開,他一邊撥弄著手臂,一邊喃喃地說道:“宋先生說的沒錯,借來的東西,終究還是要還的啊……”
說完這句話,嬴政用光了最后一絲的力氣,想要坐起身來,卻在半途中閉上了雙眼,不幸駕崩。那個曾在趙國受盡屈辱,卻有氣吞山河之志,在那個戰火紛飛、群雄并起的年代,率領大秦軍隊橫掃六國的君王,如今已經撒手人寰。
而在嬴政死后,為嬴政立下遺詔的趙高突然萌生出了一個心思:修改遺詔,賜死扶蘇,立胡亥為王。
趙高這么做,只是為了滿足他的野心,因為他知道,如果扶蘇即位,必然是一代明君,而且還是一位以儒家思想治國的圣明之君。
扶蘇的母親是鄭國人,喜歡吟唱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秦始皇便將兩人之子取名“扶蘇”。而“扶蘇”是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于詩經,有著香草佳木之意,足以見得嬴政對扶蘇的喜愛與栽培之意。
而反觀嬴政的二兒子胡亥,便沒那么講究了?!昂ァ敝灰驗樗赣H為胡女,又在亥時出生,便被取名為“胡亥”。從二人名字的差別來看,便知道嬴政的心思到底放在了誰的身上。
扶蘇作為秦始皇早就確定好的接班人,相比于胡亥,扶蘇自小就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鍛煉。而扶蘇自然也是沒有辜負嬴政的希望,他成長的速度很快,但卻有些過于快了。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嬴政乃以法家起家,而扶蘇的思想卻是徹頭徹尾的儒家。
朝堂上的大臣都說,若不是在焚書坑儒之時,扶蘇直諫嬴政引得嬴政震怒,從而被嬴政發配,讓他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筑萬里長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話,這秦王的位子,嬴政恐怕早就給扶蘇來坐了。
可明眼人都清楚,之所以讓他去長城督工,其實也是秦始皇為了讓他樹立在軍中的威望,與蒙恬建立聯系,取得兵將們的支持。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嬴政不首肯,扶蘇斷然不會去學習儒家的仁義治國之道。
所以從這點來看,嬴政是想讓秦國從法家逐漸轉變為儒家,可奈何扶蘇的轉變過于迅速,以至于嬴政不得已將扶蘇送去長城邊關,希望扶蘇能夠看清局勢。
如果將來扶蘇即位,那么所有主張法家思想的大臣都會被奪權,即便是鈍刀子割肉,卻也令人感到不安。
可現在嬴政突然駕崩,這讓所有人都感到措手不及,可在趙高看來,這乃是一個打翻身仗的好機會。
如果現在將扶蘇賜死,再扶持嬴政的二兒子胡亥上位,那么不僅能保住他的地位,還能使他的權勢更上一層樓!
想到這,趙高找到了李斯,這個主張以法家思想,實行霸道之術治國的大秦丞相,他們可謂是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如果扶蘇被賜死,李斯能獲得的利益并不比趙高小。
在密謀一番后,二人找到了嬴政的二兒子胡亥,與他一同商議陰謀篡改嬴政的遺詔之事。胡亥聽聞此言先是大驚,覺得此舉乃是僭越之事,他這種從小就不被父王重視的孩子,怎么敢做出這種事?
趙高和李斯見罷,便勸說胡亥道:“你父王生前就不重視你的存在,一門心思的在培養你的大哥。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比你大哥扶蘇差些什么?”
“為什么你就一定要低人一定呢?難道就因為你比你大哥出生的晚?還是因為你母親是胡女?你真的就甘心這樣的結局嗎?”
趙高和李斯的話在胡亥的心中仿佛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沒錯,他也是父王的孩子,為什么就要被這樣對待?難道是自己差些什么嗎?不,自己什么都不差,為什么就要將大秦的王位拱手相讓?
以前嬴政還活著的時候,他沒得選擇;可現在嬴政已經去世,機會擺在他眼前,他沒有理由不珍惜。
于是,在趙高和李斯二人的蠱惑下,胡亥一狠心,終于答應幫助二人完成他們的計劃。
他們修改了遺詔,將立胡亥為太子,正當胡亥準備宣布嬴政駕崩的消息,并為嬴政發喪,此時的李斯卻說道:“再等等,真正好戲還在后面呢。”
李斯和趙高決定密不發喪,令扶蘇不知道嬴政已死,偽造一封詔書賜給扶蘇,將其偽裝成嬴政的意愿,在上面悉數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謝罪。
胡亥看到這封偽造的詔書時,心中頓時一陣激動,被扶蘇壓制了這么多年,這一次,他胡亥終于可以扳回一城。而且僅憑這一城,就讓他成為了最終的贏家。
胡亥連忙派使者將詔書送到上郡給扶蘇,當扶蘇看到詔書內容,不禁淚流滿面,他走入內宅,心如死灰的他舉起長劍便準備自殺。
這時,蒙恬恰巧走了進來,見到扶蘇要拔劍自刎,便連忙上前阻止扶蘇說道:“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不過無論是陛下對公子的栽培,還是此番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并讓公子你來監督,這都說明陛下對公子的重視??!”
“可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這么不合情理的事情,你哪里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等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看看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如果等請示之后發現消息屬實,公子再死也不遲??!”
可使者卻不管那些,他在旁邊一再逼迫催促,命令扶蘇按照旨意行事,扶蘇對蒙恬說:“如果是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要再請示些什么呢?如果我的死,可以換來大秦一世太平,我也心甘情愿?!?p> “蒙恬將軍,希望在我死后,你可以繼續駐守邊關,只要有你在,定能衛我大秦疆土!”
說罷,扶蘇舉起長劍,飲恨而終。宋辭遠遠望著扶蘇的尸體,耳邊仿佛響起了那首歌謠: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橋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