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發現約翰遜的異常,約翰遜冷酷的笑聲回蕩在無人的市政廳里。
維妮離開市政廳后,她還有更大的困難要面對。
原本以為能說服父親,最起碼也要讓他不反對自己的計劃,可是維妮的第一個目標在惹怒約翰遜后沒有達成。
維妮現在只剩下最后一個選擇,那就是去尋找自己曾經的閨蜜,那位天真爛漫的王女。
維妮并不清楚對方現在的處境,不過維妮知道對方曾經有和自己一樣的期盼,期盼自己國家的人民可以生活得更好。
伊麗莎白王女,維妮在緹格貝爾留學時期的致交好友,在凜冽冬日的夜晚,維妮開始回味起那個和自己一起歡笑打鬧的人。
還記得她們最初的相遇,是因為寢室的分配問題。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導致,維妮所在的寢室下水管有很大問題,每當她和同寢室友用水之后,樓下伊麗莎白的床鋪都會變成培養蘑菇的溫床。
剛入學沒兩天,維妮和她的室友就收獲了伊麗莎白的拳頭,她也因此結識了性格爽利的伊麗莎白王女。
兩個人可謂不打不相識,因為水管的問題無法修復,伊麗莎白最后干脆搬到樓上居住,她直接與維妮擠在一起,兩人之間就此誕生了粘糊糊的友誼。
“我是為了學成后回國,振興埃德雷伯的經濟!”
“真好啊,我也是!”
維妮還記得好友當初純真的笑容,后來她才知道對方完全在捉弄她。
伊麗莎白作為王國的女兒,她的命運早已確定,那就是在成年之后嫁給一位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為王國做出屬于她的貢獻。
可是維妮和伊麗莎白越接觸,便越能察覺到對方的不甘心。
伊麗莎白心中懷有崇高的目標,來緹格貝爾留學也是想要體會男女平等的社會結構,她的心中一直都有屬于自己的想法。
伊麗莎白比維妮更早回國,回到屬于她的落后王國。
現在這個時代,經濟和軍事都在飛速發展,依舊秉承騎士道的王國已經充分顯示出它的弊端。
在年輕人心中,王國就是舊時代的名詞,國王甚至不如大城市里的農夫生活得快樂。
維妮回國后曾有心關注過伊麗莎白的情況,但這位王女流露出來的信息非常少,王國的社會結構又不同于開放性的現代國家,維妮寄出去的信件也沒有得到回復。
但最近,維妮聽到了一些激動人心的消息,伊麗莎白的父親病重離世,她將以女王的名義繼承國家的權利,維妮相信伊麗莎白一定會努力經營自己的國家,完成她當初的心愿。
充分學習過先進思想的伊麗莎白,一定不甘心自己的王國成為歷史的塵埃,而這就是維妮最有把握說動對方合作的地方。
維妮了解過伊麗莎白的王國,那里的人們還處在上個世紀的氛圍里,不管是生活的觀念還是生產水平,都無法與埃德雷伯相比較。
維妮打算利用兩人求學時期的友好關系達成合作,雖然此舉有些利用對方的嫌疑,但維妮知道伊麗莎白哪怕看出這一點,也會欣然接受維妮的提議,畢竟這是一筆雙贏的買賣。
“伊麗莎白女王將于下周秘密訪問埃德雷伯。”
帶著與父親決裂的失落,還有對曾經友誼的懷念,維妮回到玫瑰莊園,便得到亨利告知的重要消息。
維妮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盡,臉頰上馬上掛上了笑容,她的這份變化讓亨利都看呆了。
“我的女主人啊,你的這份笑容足以讓亨利死而無憾了~”
“討厭,油腔滑調~”
與管家親切的互動之后,維妮趕緊坐到書房里去拆開剛到手的信件,伊麗莎白竟然給她回信了,維妮簡直都要笑出花來。
(噢我親愛的維妮小抱枕,姐姐簡直想死你了!)
維妮還以為好友忘記她了,結果信上的第一句話就讓維妮明白,伊麗莎白還是當初的模樣沒變。
該說不愧是臭味相投嗎,維妮和伊麗莎白的性格有很多相似之處,從這封信的口吻上就能看得出來。
(哎呀,寫信這么麻煩,真想趕快到你身邊去,要知道少了維妮給我暖床,我睡得都不香了呢。)
“…莉茲的用詞好肉麻喔,以前怎么不覺得呢,難道是那時候的我太愚蠢了的緣故嗎?”
如果查理在維妮身邊的話,一定會拼命的點頭,雖然如今維妮已經成長為街區之長,可是肯擔此重任,本身就說明維妮并不聰明。
(我還記得維妮身上的敏感點哦,一想起那羞澀的面容…)
“該死,怎么竟是這些沒營養的話!”
已經有男朋友的維妮受不了好友的挑逗,一想起學生時代自己做的那些蠢事,維妮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大概是為了表達自己并沒有忘記與維妮之間的友情,伊麗莎白寄給維妮的信件相當厚實,看樣子足有四五十頁。
這個分量已經比得上維妮最近在撰寫的論文了,可是維妮一頁頁翻過去后,只在最后的末尾才找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之前還在奇怪,維妮你竟然給我寄來了合作的請求,直到前幾天我才明白,原來你是代替父親大人來探問我的口風的。)
“父親?約翰遜嗎!他不是不同意我的計劃嗎!”
(埃德雷伯官方送抵過來國事訪問邀請,作為一國的女王,自然不能不對此作出回應,我伊麗莎白女王,將會協同我的夫君一同前往埃德雷伯首都,到時候還要麻煩維妮你好好招待我一下喔~愛你的莉茲大姐姐。)
當把伊麗莎白寄回來的信閱讀完畢后,維妮的腦袋已經歪成了九十度。
信上的內容有太多都讓維妮搞不明白,尤其是伊麗莎白聲稱自己受到了埃德雷伯的公開邀請,可是維妮寄過去的只是私人邀約啊。
而且最關鍵的是伊麗莎白為何會突然提到父親,要知道就在今天,維妮已經與約翰遜鬧掰了。
就算信件是幾天前寄出的,伊麗莎白沒有搞清埃德雷伯的情況,可是也沒道理出現問候約翰遜的字眼。
伊麗莎白信上寫的很清楚,那就是在維妮公開發表言論后不久,約翰遜就做出了邀請伊麗莎白的決定,而且是在瞞著維妮的情況下進行的。
維妮只能想到一點,那就是當天維妮的發言全都被約翰遜竊取了,父親打算劫自己的胡!
明明是維妮想到的好主意,約翰遜卻明面上打壓維妮,背地里玩了一手暗渡陳倉。
維妮心中涌起了一股被父親欺騙和算計的感覺,維妮到不至于因此發狂生氣,她只是有點明白了,所謂的政治究竟是什么東西。
“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至親情于不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