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人和人不一樣
回到家里干農活,又苦又累,大山早就習慣了。生為農民,干農活是天經地義。
自從去城里上學之后,大山遇到了更大的困境和煩惱。
農村的地里需要肥料,剛開始都是用農家肥,說白了就是廚余垃圾和大糞。后來才開始用化肥,但是化肥也很貴,很長一段時間還是農家肥為主。
那會兒城市的公共廁所和一些大雜院的廁所都不需要環衛工人,都是鄉下的農民來掏糞。一些廚余垃圾也堆在廁所附近,農民進城拉走,回去找地方堆起來漚一下,經過發酵之后就是很好的農家肥。
以前每次周末或者寒暑假也會跟著父母或姐姐進城去掏糞,有時候會遇到城里人嫌棄的目光。他們路過的時候會捂著鼻子低聲嘟囔著,似乎是這些農民制造了這些又臟又臭的垃圾。
殊不知,要不是這些農民把大糞和垃圾運走,城市早就變成了露天的茅廁或者垃圾場。
小學和初中同學都是農村的,大家都是泥腿子,誰也不比誰高貴多少,但高中就不一樣了。
這次放假,又跟著姐姐進城掏糞。這一次他拉著車,走得很慢,總是低著頭。姐姐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一直催著他。
在一個公廁附近,他們正在把大糞和垃圾往車上裝,大山最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路邊走過來一家人,一個干凈漂亮的穿裙子的女孩走在前面,后邊跟著的應該是她父母。女孩一邊捂著鼻子一邊想要繞遠點,一眼看見大山和姐姐正在掏垃圾。
女孩脫口而出叫了出來:
“趙大山?”
腦袋嗡的一聲,那正是他心目中的女神林雨辰。
他楞了一下,裝作沒聽見,把頭上的草帽拉低,低下頭繼續干活。
林雨辰也似乎明白了什么,從背后望了他兩眼,沒有再喊他的名字。
從此以后,再也不肯跟著姐姐進城掏糞了。父母還要追問,姐姐明白他的想法。就說大山學習忙,她自己一個人進城就行。
村里人越來越意識到單靠種糧食很難掙錢,開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種一些經濟作物,賣一些山貨。春天的竹筍,夏天的甜瓜,秋天的柿子,冬天的蓮藕。掏大糞大山打死也不去了,進城賣東西還是要去的。
暑假大山和姐姐推著家里種的甜瓜去城里賣,菜市場要收管理費,為了省錢他們就到路邊去賣。
中午天氣很熱,沒什么人出門,在夏日的驕陽下,一上午也沒賣出多少。
幾個穿著球衣球鞋的男生說說笑笑走過來,汗水濕透了衣服,一看就是在附近的體育館剛打完球出來。
一個人說:“哥們,我請你們吃甜瓜吧。”
幾個人來到他們的攤前,大山本來滿心歡喜,一抬頭,看見的卻是同班同學高富俊驚訝的目光。
“是你呀,趙大山,你怎么在這兒賣瓜呀?”
臉一下子紅了,說不出話。姐姐看見了趕緊招呼說:
“你們是大山的同學吧,來吧,隨便拿兩個瓜,請你們吃的,不要錢。”
高富俊倒并沒有占便宜的意思,還是給了錢,一邊拿瓜一邊開玩笑:
“可以呀,大山,沒想到你都當老板了,一天能掙不少錢吧。”
周圍跟著他的幾個人也都跟著哈哈笑起來。
幾個人已經走遠了,才回過味來,姐姐收了錢,跟他說:
“你賣瓜他們買瓜,這是做生意,有啥丟人的。”
從此,大山盡量不跟著進城賣東西了。實在沒辦法的時候,也會離學校附近越遠越好,遠遠的看見有人長得像自己的同學,趕緊躲開。
本來放假的時候可以幫著家里干活掙錢,不能因為怕遇見同學就啥也不干。他年紀也不小了,算半個勞力,就跟著父親去城里的建筑工地打工。
大山年紀不大,但吃苦能干,工資不高,包工頭并不拒絕。建筑工地的活兒也很苦很累,這還不說,除了給發個像紙一樣薄的塑料安全帽,幾乎沒有什么安全防護設施,工傷事故經常發生。
他不怕累,沒想到工地上一些活兒跟農活兒一樣,是又苦又累。
正好趕上房地產熱潮,到處都在蓋樓。高層建筑都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框架的每一根鋼筋之間都要用一種細鋼絲綁好固定,這個工作無法機械完成,只能靠人工。而且為了趕工期,必須日夜不停完成。
夏天正午的時候,未完工的高樓上沒有任何遮擋。因為樓高,感覺離太陽更近,熱力更足。
這個工作并不需要太多力氣,但卻讓大山想到了當初在地里拔草的感受。
除了烈日的炙烤,和拔草一樣,人只能彎著腰半蹲著干活,不能站著,也不能坐著。一會兒下來,渾身臭汗,腰也快斷了,累到直接躺在鋼筋籠子上都不覺得硌得慌。
看來,不管是農活兒還是打工,苦和累都無法逃避。
建筑工人都是來自農村的,靠賣力掙錢。有時候工錢還經常被拖欠,很多時候也不是因為黑心包工頭。包工頭大部分也是村里人,小包工頭上邊有大包工頭,大包工頭要從建筑公司那里拿錢,建筑公司承包一個項目要先墊錢干活,等項目完成了房地產老板或者項目企業才給錢。
糾紛和拖欠是常有的事,十次有九次不會按時給工錢。大山在這里體會到了農民工的艱辛,也對父親多了一些理解。以前他總是埋怨父親常年出去打工,很少回家,有時候回家卻沒帶錢回來。現在才知道父親冒著危險在外打工有多不容易。
工地上吃飯很簡單,早晚是稀粥饅頭咸菜,中午算是正餐。負責做飯的所謂廚師熬一大鍋菜,從菜市場買最便宜的收攤菜,放很多鹽和醬油,黑乎乎的。偶爾有點肥肉片,算是改善生活。
中午主食基本都是面條,包工頭怕浪費,幾乎每次都是剛剛夠,有時候還不夠吃。
大盆面條一端上來,大家就一擁而上,盡量擠開別人,想辦法多盛一點。不管面條還燙嘴,唏哩呼嚕吃完趕緊盛下一碗。
父親教他一個訣竅,第一碗少盛一點,趕緊到水龍頭上過涼水,這樣可以盡快吃完還趕得上盛第二碗。如果第一碗盛太多,等吃完就趕不上第二碗了。
想起了課本上田忌賽馬的故事,看來勞動人民的智慧并不比古代的謀士差。
也學到了一個道理,有時候,太急于求成和貪婪,不見得能占便宜。
中午吃完飯可以短暫休息,工地上到處都是雜物根本沒地方躺。有很多斜靠在墻上的用來澆筑混凝土的隔板,就躺在上面睡覺,說是躺,其實大概有45度,一半躺一半站,人累了是可以站著睡覺的。
暑假快結束的時候,工程完工了。父親直接去了下一個工地,大山自己回家,先坐公交車到長途汽車站。
僅僅一個夏天,身上曬得黝黑發亮。身上的衣服沾滿了灰泥和油漆,腳下的布鞋露著腳指頭,露出被石灰水泥燒壞了的腳指頭。提著一個塑料桶,里邊是幾樣東西。
上了公交車,車上人并不多,看見大山上了車,還是自動遠離,仿佛他身上長著刺。
大山也覺得自己身上有點臟,其實出來之前已經用工地的水管沖洗了一下。雖然有空座,他沒有坐,把塑料桶放在旁邊,自己坐在車門口的臺階上。
即使如此,旁邊一個乘客還是換了一下座位,盡量離他遠一點。
斜著眼看了一下,是一個穿著漂亮連衣裙的姑娘。看不到她的正臉,但可以看見連衣裙的裙擺拂動香風,一雙白嫩的小腳,腳趾上涂著鮮紅的指甲油,高跟涼鞋上面的小腿又細又白,應該是一個漂亮的姑娘。
這時候,姑娘從隨身的小包里拿出一個手絹,掩住鼻子,還哼了一下。
頓時好感全消,心想,你有啥資格看不起我們。要不是我們這些人吃苦受累,你們能住得上這些漂亮的房子嗎?
他意識到,他和這些城里人,包括自己那些城里的同學,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但不是一類人。或許自己永遠不能跟他們一樣,永遠都會是被他們歧視或可憐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