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洪城,燕王李景達再次向皇后上書,懇請皇后同意燕王世子李從禹的婚事。皇太子李從嘉也寫了一封家書。他告知母后,皇叔真的很盡心盡力,有了消息就馬不停蹄地往潤州跑,找不到妹妹真的或許是天意。皇后看了李景達和兒子兩人的奏請和書信,顯然兩人是商量好的。
皇后心知,皇帝是撐不了多久了。一旦皇帝仙逝,她還是想回金陵,不想呆在宮殿狹小的洪城。到時候,還得要兒子和燕王李景達的首肯。思來想去,她代皇帝下旨,準予燕王世子婚配。這下燕王府終于等來了好消息,皇后的性子也耍夠了,李從禹可以結婚了。
李從禹娶的是同平章事、寧國軍節度使趙延融的女兒,婚事安排得非常隆重。皇帝和皇后也從洪城派大太監送來了御賜琉璃寶塔和夜明珠。
當天,李景達格外開心,長子娶妻成家了。王公大臣們都趕來慶賀,李景達也是一一回禮。本來這是個大喜的日子,誰知有人使個轎子抬了一箱東西送來,說是恭喜燕王家有喜事。
大木箱子非常精致,送到燕王府門口。抬轎子的人被問及是什么人送的什么,都說不知道,只給了十兩銀子讓送過來賀喜。
下人不敢自專,稟告李景達。正在迎客的燕王李景達命令打開箱子,一股臭味迎面而來!箱子密封的太好了,竟然一點沒有泄露出來。李景達是戰場上混出來的,自然并不害怕。再令揭開一看,里面是一具尸體。前來吃喜宴的賓客議論紛紛,還有驚慌失措,嚇得跑多遠的。李景達掩鼻走近一看,尸體已經腐爛,穿的倒是神武軍的軍服。再一翻動,顯眼處放著腰牌,寫著趙剛的名字。
這顯然是找了一個死人套上了神武軍的服裝,然后把趙剛的腰牌放身上了。木箱中還放著一份竹簡。李景達命人念,寫的乃是:江南神武軍趙剛擅自越界,誅殺!若燕王不服,可約戰長江之上。落款為大漢武寧軍董平。李景達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可能是上次趙剛追鐘云娘,追過了界,所帶隨從及趙剛全被漢軍殺了。
士可殺、不可辱,在自己兒子大喜之日,如此挑釁,李景達氣得要立即領兵過江與漢軍一戰。其他來賀喜的部將如張剛等人聞聽,已經出來了,連忙上前勸說。
“燕王,不可動氣,動氣正中漢國下懷!固守保衛江南方為上策,請燕王忍辱以保國家。”
李景達當然也知道過江與漢軍決戰不是明智之舉,只是堂堂王爺被欺成這樣,總得有所表示吧。經大將們一勸,于是說,“不提這晦氣事情,本王不中漢國之計!”然后繼續舉行宴會。
董平為什么要做出這樣極端的事情呢?因為夫人鐘云娘開始想復仇了。鐘云娘告訴夫君,金陵李氏殺了她父親和兩個哥哥,只剩下她和母親。
董平聽說此事后跟鐘云娘說,“難怪上次夫人被追殺!夫人的血海深仇就是我的血海深仇,何況征伐江南本是我的使命。”
于是,送了份“大禮”給李景達。董平當然希望李景達出兵,可是李景達最后選擇了隱忍,沒有去理會董平的挑釁。
鐘云娘將兩個兒子都交給了董平。原本大兒子還想學文,結果鐘云娘硬是讓大兒子也學武,讓兒子們當了兩名武寧軍將士,還督促兒子們好好跟著父親學習武藝。父親、兩個哥哥都是將官,前夫應征入伍,家里的男人們從軍都沒有好結果,本來鐘云娘是一心想讓兒子們安安穩穩讀書、平平安安度日的,竟然改性子讓兩個兒子都當兵去了!她的心思引起了母親的注意。
母親勸鐘云娘,“女兒,你吃了這么多苦,咱們的仇家可是大唐的皇室啊!算了吧,安穩地過日子,給徐國公再生個兒子,一切也算圓滿了。再說了,話說回來,皇帝畢竟是你姐夫,皇后是你姐姐啊。報什么仇啊?”
鐘云娘不聽母親的勸告,堅定地說,“以前,我沒想過復仇是因為自己一介女流,什么都做不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了!芳芳站在我們一邊,她跟我一樣是姓鐘的。咱們家現在是大漢的皇親國戚。在大漢皇帝,還有我的夫君面前,小小的江南算得了什么呢?李璟還不是一樣給嚇得跑到洪州去了嗎!我夫君向李景達下戰書,李景達來都不敢來。”
鐘云娘的母親再勸她。“芳芳跟你不一樣,她只是表面上恨她父母,可是人家畢竟是骨肉血親,真到了關鍵時候她還是會原諒他們的。好好過日子,上一代的仇就別再念念不忘了。”
鐘云娘頗為不滿地看著母親,“什么上一代的仇?你想想大哥、二哥,還有可愛的童童!”說到大哥的兒子,鐘云娘再也忍不住,痛哭流涕。
母親又抱著女兒,“云娘這些年受苦了!可這不是苦盡甘來了嗎!我的乖女兒,我的孝順女兒…”母親像哄小寶貝一樣哄著鐘云娘。人無論表面有多堅強,總有脆弱的一面。母親見無法勸阻女兒只得作罷,心想還得找個機會,無論如何要勸女兒,不管怎樣,要放大女兒一馬。
沒有夫人這件事,董平也已經等了很久了。他上書懇求皇帝陛下早日興兵攻滅江南,武寧軍節度使愿為陛下先鋒、直指金陵。
劉承訊回信給他的愛將。現在蜀中出現叛亂,又與大理國開戰了。禁軍、朔方軍、昌武軍和懷德軍還在兩川苦戰,桐城水師還無法調回。武寧軍需多加訓練、加緊戰備。一旦兩川穩定,將重點考慮首攻金陵。
九月十二日,大唐皇帝李璟迎來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天。這一天早上,李璟已經幾乎不能說話了。
正午的時候,李璟竟然打起精神,頗有興致地讓皇后鐘婉娘取來了心愛的古琴,還簡單地撥了兩下。
鐘婉娘頗為高興,問太醫,“陛下是不是快要好了?”
太醫只敢暗示皇后,“怕是回光返照啊…”
鐘婉娘默默的陪靠在李璟身邊。直到傍晚,李璟說,“朕…有點累了…”鐘婉娘剛要扶他躺下,李璟卻又來了點精神,說,“芳儀…”
鐘婉娘想到太醫說的話,就騙李璟說,“芳儀跑到鐘云娘以前的公婆家了。現在已經回金陵皇宮了。正在讓從嘉派人把妹妹送來洪城呢。芳儀聽說父皇病重,很是自責,估計要不了幾日就能到洪城。”
李璟點點頭,說,“婉娘,這次,朕真的累了,要睡了…”溘然長逝。
鐘婉娘趴在李璟身邊痛哭不已,一邊傷感于夫君的中年早逝,一邊擔憂自己的前途和命運。
九月十四晚,八百里加急信到達金陵,皇帝駕崩。李從嘉聽說父皇去世,傷心欲絕。周娥皇陪著哭了一會,就準備到燕王李景達處求教。結果一出門,李景達已等在東宮門口。
“皇叔,如何是好?先該做什么?”
李景達說,“沒有時間悲傷了!應當先勸從嘉節哀,還有天下大事要等著他去決斷。”
周娥皇點點頭,返回宮內。她滿臉悲傷,可內心喜悅。
“夫君,先要把國事處理好,皇叔還在宮外等候呢。”
李從嘉讓周娥皇請皇叔。等到李景達進來之后,李從嘉問他,“皇叔,該如何處理?”
李景達建議,立即派大學士馮延魯去汴京,向漢國皇帝稟告國主仙逝,請旨追封陛下為帝,并準許儲君即位。同時,責成禮部派人去洪城迎回陛下,安葬于已經修建好的陵寢。李景達安慰皇太子,他已經命令神武軍加強戒備,防止漢國乘著國喪之際興兵來伐。這讓李從嘉心里安定了不少。
九月十九日,李從嘉的奏請書到了汴京。皇帝劉承訊本不想答應追封李璟為皇帝,還想著,如果李從嘉硬是要給他父親追封皇帝,正好乘著江南國喪興兵討伐。
二十日,鐘芳芳聽說父皇李璟駕崩傷心欲絕。雖說心中記恨父親昏庸、誤了大哥,但是畢竟那是她父親,還是一直把她當作掌上明珠的父親。
劉承訊一直都聽徐國公夫人鐘云娘說,鐘芳芳是江南大族的才女。可王守成早已報告皇帝,鐘氏在十多年前就已被李氏鏟除,大族中除了李氏,就是馮氏和周氏了。到底是鐘云娘說謊了,還是鐘芳芳隱藏了自己的姓名呢?雖然心中有些疑問,劉承訊覺得沒有必要追究,鐘芳芳這個名字就很好。
二十一日,見鐘芳芳臥床不起,明顯是傷痛不已之狀,到熙寧宮探病的劉承訊有些疑惑,試探地問,“芳芳還想家嗎?有一件事情我想問問你的想法。江南國主李璟駕崩,李從嘉欲追封他為皇帝。我看李從嘉野心還不小。我給皇叔追封帝位,他也給父親追封。江南之戰(王景崇等人渡過長江,在青弋江與林仁肇大戰)我們其實就賺了個名義上的宗主國,李璟去了帝號,現在還得要回去,你說我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鐘芳芳沉默良久。其實她想說,軍國大事當然由陛下定奪,臣妾不宜影響陛下的決定…可是她又怕說出去之后,皇帝真的不讓追封。父親都已經仙逝了,做女兒的還要“大義滅親”,孝心何存啊!思來想去,鐘芳芳輕聲說,“江南國主人都已登極樂,何必還在為難他呢。”
承訊笑道,“好,朕就聽從芳芳的建議,恩準了李從嘉的奏請。”
當天下午,在驛館焦急等待的大學士馮延魯終于等到了好消息,大漢皇帝要接見他。馮延魯連忙穿上官服,跟隨侍衛去廣平殿覲見皇帝。
馮延魯上朝之后,竟然不跪而行拜禮,皇帝劉承訊嚴厲責問,“大膽江南使臣馮延魯,見朕為何不跪?”
馮延魯面不改色、異常淡定,緩緩說道,“陛下,臣聞天下仁君,唯孝之道。我主李璟因敬陛下仁義,自去帝號追隨陛下。現在我主仙逝,儲君孝以為先,欲追封我主自去的帝號。君上卻處處刁難,豈是仁者之為?臣只跪仁義之君。”
王章怒斥馮延魯,“狂妄江南使者,既知江南國主也是陛下之臣,還敢口出狂言。”
皇帝劉承訊知道這是馮延魯在耍無賴,皇帝要是不給江南國主追封皇帝,他就不跪拜。可今日劉承訊心情不錯,又見鐘芳芳不想為難江南之人,知其與江南李璟可能還頗具淵源,于是反問,“馮延魯,你又怎知朕不許追封李璟為帝呢?朕的皇叔雖不曾為帝,也曾追封世祖,何況李璟?”
馮延魯微微抬頭,看著坐在高臺之上的劉承訊,稍微打量了一下這個讓江南吃了不少苦頭的漢國皇帝,竟然有著與國主李璟一樣和悅的表情。皇帝都說了可以追封,馮延魯也犯不著硬杠。他雙膝跪地高呼,“吾皇英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承訊也是矛盾極了,一邊喜歡這些文人的氣節,又不喜歡文人玩文字游戲。馮延魯就謝恩了,皇帝是不答應也得答應啊!
劉承訊心想,行啊,馮延魯你不是喜歡玩文人的把戲嗎,于是說道:“追封李璟為皇帝,謚號由江南儲君選定,封江南儲君李從嘉為江南國主。”
馮延魯領旨謝恩,只聽皇帝又說:“封馮延魯為門下省侍中,在京師留用。責成其隨從領旨回金陵復命。”
皇帝的話把本來滿心歡喜以為順利完成出使使命的馮延魯弄懵了,他要被扣留了。正如馮延魯的至孝一說,他既然是大漢的臣子,皇帝將他留下很合理。
不待馮延魯多廢話,劉承訊命令宰相王章給“馮侍中”找一個住處暫住。同時讓禮部通報給同來的官員,馮延魯受封大漢門下侍中,將留于京師,不再回江南。至于馮延魯被封的門下省侍中是個什么官呢?這是唐朝最有實權部門的最高長官,相當于宰相;可現在是漢朝,根本沒有這么個職務,也就是連品都沒有。
皇帝出此之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治一下馮延魯,二是從農墾司二部的消息來看,馮延魯算是朝廷重臣,看看將江南能進御書房議事的大臣扣留軟禁一個,皇甫繼勛能不能再進御書房議事。
三日后,漢國皇帝的詔書到了金陵,一切如意,漢國皇帝答應了所有的請求,唯一的遺憾是馮延魯沒有回來。李從嘉對李景達說,“看來馮大人為了讓劉承訊答應奏請,花了不少心思,可能得罪了劉承訊。”
李景達也說,“陛下所言不錯。延魯雖然貪財,可是辦事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他不可能為了在漢庭當個官,拋妻棄子留在汴京。等到陛下登基之后,還望派出使者贖回延魯。”
李從嘉說,“皇叔言之有理。”
李從嘉追封父皇李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葬于烈祖皇帝永陵之旁,名順陵。次日,李從嘉在金陵登基,更名為李煜,尊母親鐘氏為圣尊太后,立太子妃周氏娥皇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