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再現大唐榮耀

第九十八章 李景達過河拆橋 劉承訊喜笑顏開

再現大唐榮耀 周周樂不停 4693 2021-03-12 20:00:00

  端午佳節之后,江南唐國皇帝李璟每日都往東宮跑。一連五日,李璟跟兒子和兒媳婦混在一起,搞得本來心情大好的皇后開始犯嘀咕了。到了第四、第五日,連周娥皇都有些擔憂,沒法向母后交代了。其實李璟這么做,只是最后再欣賞和留戀一下兒媳婦這個知音的美妙音律。

  皇帝跑東宮,燕王李景達跑西宮。李景達姐弟情深,心知離別之日不遠了,想多與皇后纏綿、廝混。

  第六日,李璟召集皇太子李從嘉和燕王李景達,告訴他倆,自己已經決意去洪城,國家大事與金陵的守衛就交給兒子和弟弟了。

  李景達剛要勸說,李璟擺手,說道:“景達,現在就是我、你和從嘉。我說說心里話吧。當初,我就不該干這個皇帝。我沒有把烈祖皇帝打下來的江山守好。你和韓載熙一再勸我,乘中原無主,奪取汴京以繼大唐正統。當時,大唐國庫充足、兵強馬壯。為兄迂腐,認為唐遼結盟,遼國是盟友。遼已滅晉,不宜攻遼中原之地,白白便宜了劉氏父子。我這個皇帝很不稱職。再說,干了十五年也干夠了。明年我就再向劉承訊請旨,傳位于從嘉。我就當個太上皇,安安穩穩寫詩作賦,享受音律。洪城那邊有錦繡廬山、秀美彭澤,游山玩水,盡享人生啦。”

  本想再勸的李景達見皇兄心意已決,就沒有說話。李璟又布置事宜。“景達,從嘉就交給你啦!這么多年了,為兄也知道你不喜歡馮延巳這些人,知道你認為他們都是無用之人。可是少了這些人,把他們降職發配之后,為兄實在少了人生的樂趣。現在,我準備去洪城了。你看看他們幾個人,你覺得能留用的就留下,不想用的,我全帶到洪城去陪我寫詩作賦。我帶走這些人之后,你也可以考慮把常夢錫和韓載熙這些人重新啟用。”

  燕王李景達這次是被皇兄感動了。果真還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皇兄真心還是向著他的。李景達雙膝跪地,“景達對皇兄多有誤解。此后,一定輔佐皇太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李璟讓李從嘉代他扶起皇叔。李景達又道:“后面再啟用什么人,我只負責舉薦,皆由從嘉定奪,讓他們感恩于皇太子的恩德。”李璟點頭。

  三日后,李璟召集兒子、三弟以及一班重臣,大司徒周宗和大司空嚴續也到場。李璟鄭重宣布,不日將移駕洪城,留皇太子監國;命燕王李景達、樞密使魏岑、馮延魯、周宗和嚴續留守金陵,輔佐皇太子;封周宗為樞密副使,封嚴續為御史中丞。改封馮延巳為太師,改封李徵古和陳處堯為翰林學士,三人一同隨駕去洪城。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寶功藏,敵臣破、謀士死”。昨天還信誓旦旦說要保馮延巳、李徵古和陳處堯三人留在金陵的燕王李景達徹底將他們拋棄了。三人幫著燕王出謀劃策,殺這個殺那個,到頭來為誰辛苦為誰忙?

  馮延巳看見周宗和嚴續上朝就心知不妙,此時一聽這安排,欲哭無淚。在六人聯合之后,魏岑早早就完全倒向了燕王。魏岑留下倒也罷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親弟弟還在關鍵時刻擺了他一道。端午之后,老謀深算的馮延巳就知道皇帝必定要去。馮延巳早布置弟弟馮延魯,讓他多跟魏岑套近乎。一定要盯住了魏岑。燕王和魏岑一有什么動靜,立即向馮延巳匯報,好早做謀劃。可馮延魯一直給他傳遞的消息都是,燕王在想方設法幫他留下。

  萬萬沒想到,馮延魯像魏岑一樣,甩開了三人,投到了燕王那邊。其實,馮延魯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甩了哥哥去抱更大的大樹了。馮延魯懇求李景達,如果皇帝要帶近臣走,哥哥馮延巳年紀大了,和皇帝去“享福”吧!懇請把他留在金陵。

  李景達一是覺得馮延魯比另外三人有才,二是不能把皇帝的親信全扔了吧?!于是,李景達向李璟請求,將魏岑和馮延魯留下。李璟滿足了李景達的要求,讓他斟酌新的官員人選。

  李景達回去后思索再三,選了周宗和嚴續。周宗是皇太子的岳父,李景達當然首先要拉攏侄兒,做個順水人情。再看嚴續。嚴雖然能力一般,氣節是有的,一直是跟著燕王和常夢錫混的。后來,常夢錫傾向于李弘冀了,嚴續卻不改初衷,現在終于出頭了。

  散會之后,馮延巳本還想找弟弟馮延魯問問情況,哪想馮延魯跟兔子一樣一溜煙跑了,只托人給哥哥帶了句話,“你我兄弟一起去洪城,還不如留下一個,將來也好有個照應。”

  現在,李徵古和陳處堯也不敢去找馮延巳了,還以為兩馮把他們耍了。這兩人想的跟馮延魯差不多,一去一留,馮延魯還得勢呢!

  陳處堯還不算是最慘的,最悲催的要數李徵古了。馮延魯見燕王李景達幫自己留在了金陵,為了進一步表示忠心,同時也害怕之前的事情東窗事發,到燕王那里告了李徵古一狀。說李徵古擅自結交七皇子李從善,四處幫七皇子圖謀皇位,還試圖重金收買他,并企圖通過他、收買哥哥馮延巳。

  當初毒殺李景遂,悶殺李弘冀,李徵古也是主謀之一。李景達正對他不放心呢!接到馮延魯的狀告,立即和馮延魯、嚴續一起去見皇帝李璟。馮延魯一五一十地把七皇子和李徵古企圖收買他,以圖謀皇位的事情報告給了皇帝。痛陳厲害,要求皇帝千萬不能帶這種居心不良的臣子去洪城。

  之前,曾有耳邊風說七皇子李從善有意儲君之位,李璟沒有當回事。可他沒有想到,李從善把主意都打到自己身邊的近臣這來了。這豈不是圖謀不軌嘛!

  李璟問馮延魯,“口說無憑,朕有些將信將疑啊?”

  馮延魯趕忙回稟,“為了留下證據,臣收下了七皇子給的五尺長的珊瑚。”馮延魯詳細描述了珊瑚的樣子。這一說不打緊,這珊瑚是當初李璟送給皇妃凌氏,凌氏又轉贈給七兒子的生日禮物。竟然送給馮延魯?簡直就是人贓俱獲。

  皇帝李璟對弟弟李景達說,“此事在從善那里就到此為止吧。一會我去訓斥他。至于李徵古,立即關押至天牢,由大理寺負責審訊。到時候把審訊結果傳到洪城。”

  離開皇宮,馮延魯繼續密告李景達,大理寺少卿是七皇子的人。李景達笑道,“延魯果真是忠于太子!”馮延魯不失時機的再次向燕王表示忠心。

  幼稚的政治小菜鳥七皇子李從善終于明白了他玩弄的那點伎倆實在是有些好笑,離玩政治差得太遠了。先是被父皇叫過去劈頭蓋臉地訓了一通,讓他跪地起誓,忠于皇太子。百般無奈發誓后,一回到宮中就有宮人稟告,李徵古大人被關進了刑部大牢,由燕王派了軍隊看管。顯然,人家知道李徵古和大理寺少卿是一伙的,只不過大理寺少卿位卑職小,懶得動他。這TMD是誰干的呢,李從善開始冥思苦想。

  人有時候挺有意思的,在朝堂之上,一再囑咐平章事范質,科考內容要有用,不能比背書。回到管教兒子了,皇帝劉承訊卻因為皇太子讀書、背書水平不行,認為兒子資質有限而傷神。想到今日上午,皇太子的練習科目是射箭,承訊叫來阮虎和丁忠漢,去看看兒子的練習情況。

  現在,太子還沒有到沙場射箭,只是先練基本功。在東宮選了一塊開闊之地,擺上了一排靶子,暫作太子訓練的靶場。

  三人到了靶場,劉繼榶正在休息。承訊問兒子,“來,射幾箭給父皇看看。”劉繼榶似乎對此非常有信心,開開心心地拿起自己的小弓箭,背起小箭袋,跑到靶場上站定。

  承訊覺得這一點很好,什么事情都自己來。當初在晉宮,太子都是很酷的站到靶位上,然后宦官小心翼翼地把弓呈上來。等太子做好準備后,再由宦官把箭呈上來。太子再很酷地開弓射箭。這要是到了戰場,還得配個伺候射箭的呀?

  承訊跟了過去,然后稍稍站在遠一點,非常仔細地看著兒子的姿態。劉繼榶側身站著,努力做到胸脯的朝向是垂直于人和目標之間的連線的。雙腳稍微跨開,兩個腳掌的相對位置是介乎丁字和八字之間,手握弓把的最中間。姿勢擺好后,劉繼榶將有帶羽箭搭在弓弦上,采用的是三指射法,把箭尾槽扣進弦里。看起來怕箭尾頂弦不緊,劉繼榶有點過度用力。不過這也是初學者的正常情況。

  迅速勾弦、推弓,前手推、后手拉,前手在身體的前上方劃出一道弧線,弓斜成四十五度角,隨后作出滿弓姿勢。并沒有著急開射,劉繼榶頭臉稍微朝拉弦手指偏一點,食指的頂端放在嘴角后面緊貼臉頰。只是劉繼榶并沒有直接用單眼瞄準,而是用雙眼在瞄著。見兒子左眼、右眼來回睜閉,然后兩眼全部睜開,承訊有點想笑。他也是用雙眼瞄準,倒不是因為這樣好,而是承訊天生只會睜左眼閉右眼,看來兒子這方面挺靈活。

  此時,劉繼榶的箭出弦了,砰地一聲,承訊定睛看過去,基本上算是打在靶心了。承訊大喜,心想,這射箭練的倒是挺快的,兒子在這方面還是很有天賦的嘛!教習官跑過來向皇帝稟告,太子之前基礎很好,現在射箭姿勢和手感都不錯,連貫性還在多練。

  基礎很好?承訊問兒子,“之前什么時候練過射箭的啊?”

  后面的阮虎趕忙稟告皇帝,當初帶著皇太子到了關中,皇太子無聊,他心想,追鬧游戲時間也是荒廢了,不如帶太子練練武藝。太子還是挺好學的。那時候也沒仔細給太子做小弓,開的可都是真正的戰弓。力氣不夠他就幫著拉一把,練了很長一段時間。

  皇帝點頭,笑道,“難怪這么快就射得有模有樣,原來是神射手先教過了。等到過幾年,皇太子基本功練好了,就交給你們師徒倆了。”又想不對,囑咐阮龍,“有空你也來看看太子的練習。有些你認為不太穩妥的,可以讓太子按照你的來。你要是事情忙,讓忠漢多來看看也行。作為一個練習射箭的過來人,后面要讓阮虎教,基本功訓練也要按照阮虎的要求來,否則后面很難改。”阮虎又得到一個新的差事,欣然領命。

  隨后,劉繼榶又射了四箭,除了一箭為求連貫導致稍稍偏離靶心外,其余三箭都射中靶心。看完兒子射箭,承訊心情好多了,轉而嘲笑自己。平日里做事情還挺沉著冷靜,培養兒子倒是成了玻璃心。一見兒子書讀的一般就想換皇太子,或許是過度解讀太傅的“皇太子仁孝”了,竟然都淪落到,再不行也比司馬炎的兒子強了。哈哈,仁孝也沒什么不好的嗎!

  心情大好的承訊回去安安心心地處理奏折了。下午,皇后蕭淑沂跑到御書房陪了皇帝一會,見無重要的軍情,就又匆匆走了。承訊心想,這不是淑沂的風格啊?

  晚上,承訊去皇貴妃李沁那里吃飯,問起李沁,“知不知道淑沂最近在忙些什么?”

  李沁只好說,“妹妹要我代她保密。等到訊哥生辰,妹妹想給你個驚喜。”

  承訊笑道,“難怪下午去了御書房之后,就神神秘秘地走了。”

  李沁又提起了佛事,說,“臣妾想像母親和淑沂妹妹一樣去請尊佛像回來。可是,聽淑沂妹妹說,訊哥所崇拜的先代皇帝是一個滅佛的皇帝,臣妾心中有些忐忑。”

  承訊想了想,說,“看來,女人們都是菩薩心。你要是想請就請吧,我不強求。”繼而問道,“對了,母后是不是去相國寺了?”

  李沁點點頭。其實,她還想問問皇帝,到底什么時候處置馮嬌,可又不敢問,怕影響了皇帝心中她賢達、仁慈的形象。馮嬌那句話觸及李沁內心最虛的地方。她沒有兩個皇后的功績卻得到的更多,讓她至今耿耿于懷。也不知道皇帝是真忘記了,還是假忘記了,至今沒有處置馮嬌。

  李沁想,能不能把話題繞到劉承勛身上去。于是,問了一句,“臣妾聞漢武帝文治武功,令匈奴聞風喪膽。為何本家人不崇拜,陛下單單崇拜姓周的呢?”

  承訊笑了,“就像漢武帝不姓漢而姓劉,周武帝也不是姓周而姓宇文。”

  李沁撲哧一笑,只聽承訊又說,“劉徹固然雄才大略,可是我實在不喜歡這樣一個歹毒之人。”

  李沁不解地問,“歹毒之人?”

  “劉徹不僅殺了自己的兒子,連年紀輕輕的孫子都殺了。殺的皇太子一門就剩下一個還在襁褓之中的曾孫,還給奉命殺兒子一家之人封侯。南越皇帝劉晟一口氣殺了十五個兄弟,可曾殺過一個兒子?虎毒不食子。劉徹斬殺兒子一門,三個孫子一個孫女都不放過。從人性來看,劉徹連劉晟都不如啊!滅絕人性方面,劉徹怕也算是千古一帝了。”

  生在帝王之家,看過古今之事,承訊認為,帝王之家弒父、兄弟殘殺都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父親就算抓住了有篡位、謀逆之心的兒子,也就是關到死。父親殺兒子,連孫子都一起殺的事情他接受不了。

  李沁此時暗自慶幸,幸虧沒有問馮嬌的事情,皇帝看來是假裝忘記了。

  承訊又告訴李沁,“今日心情很好,不提這些有些沉重的事情。重要的是我們一家開開心心地。我剛才去看了榶的射箭,非常滿意。”

  李沁笑問,“訊哥今日非常關心兒女們的學習啊!”

  承訊也笑著回答,“享受天倫之樂嘛!來,婉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