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禁軍殿前軍以及近衛司十余萬人馬浩浩蕩蕩地回到京城,將皇太子也帶了回來。帝后犒勞忠君的大臣和大將們,歌舞助興,算是補上新年的盛宴。洪瑸、齊藏珍等護駕有功之臣得到了嘉獎。然后下令,放假三天,家在京城的回家團聚,由駐地來到京城的洪瑸和董平也在汴京放假三天,然后各回駐地。
隨后幾日,連續召開內閣會議,張浦向皇帝匯報了幾個月來的情況。承訊這才知道,偷襲自己的不是東樓蘭人而是李彝景。李彝景這個混蛋、害人不成反害己。東樓蘭人以李彝景和數百黨項首領的項上人頭向大漢表示了真心地臣服。
消除了北方的最后一個割據勢力,實現了江水以北的安全統一。張浦和王守成聯合建議,在西北重新布局,將原定難軍的四州中長城以內的銀州和綏州、朔方軍的原州和慶州等四個州劃歸朝廷直管,將原定難軍所管轄的長城以外的夏州和宥州劃歸朔方軍管轄。同時,建議新建河西前沿軍事重鎮中衛城,將賀蘭山外大片土地劃歸中衛城,由朔方軍管轄。
歷時一年多的西征徹底結束。戰爭的收獲是完全掌控了本就臣服的黨項四州,突破了賀蘭山,將漢朝的實際控制區域推進到了河西走廊的正前方;正在建設的中衛與吐谷渾一起,對東樓蘭形成犄角之勢;有利打擊了河西的統治者,迫使東樓蘭對漢朝稱臣。但承訊也明白,總的來說,這次西征成果不大。先后調動了二十幾萬軍隊的禁軍、節度使軍還有北騎軍,規模不下于伐遼之戰,帝后差點死在河西,羽林大將軍柴榮畏罪自殺,羽林大將軍李洪信因罪被免職,皇宮侍衛長丁力下落不明。
張浦雖然將這些嚴重的后果其歸結為意外,可是承訊心里有數,這主要是他和皇后輕敵造成的。數月前,他還在竊喜敵人盡弱,如強秦之征討六國,結果一個晚上,就差點一切成空。差點從漢武功業唾手可得,玩成了客死異鄉。幸好有人搭救。救命恩人鐘芳芳,也不知現在怎么樣了。
此念一瞬即逝,承訊思索著問,“中衛是朔方軍管轄好,還是由昌武軍管轄好?”
姜成信認為,暫時讓朔方軍全力對付河西,昌武軍全力對付蜀國,后面還是要妥善安排兩軍協同作戰。承訊點頭,同意了兩人的提議。
布置完西征的善后之事,承訊宣布,追封丁力為魏國公。承訊曾經被封為魏王。從離開晉宮之時,丁力就一直擔任承訊的貼身護衛長。魏國公這個封號一直未用,本就是留給丁力的。沒想到用上的時候,已經是天人兩隔。承訊說,“希望丁卿家也是困在了什么地方,終有回到朕面前的一天。”
帝后和左右樞密使討論良久,重新調整禁軍將領。決定由王景崇、阮豹和齊藏珍分管殿前軍,任左、中、右羽林大將軍;董羽掌握禁軍守備軍,任前羽林大將軍;阮虎繼續擔任禁軍近衛司統領,任后羽林大將軍;阮龍接替王景崇、升任歸德軍節度使。皇帝沒有追究石守信的無心之過,又將他從禁軍都統提拔為都指揮使。
人生有時候就是這樣,為誰辛苦為誰忙。柴榮和李洪信的兩個兒子忙活了這么久,兩死一殘還連累了李洪信,升官的卻是阮豹、齊藏珍和石守信。
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右宰相蘇禹等一干大臣上書,皇太子已到入學年齡,應該進行治國理政的學習了。皇帝、皇后和皇貴妃這才想起來,兩位公主和皇太子都到了入學之齡。經此一役,皇太子已經成長了許多,要正式開始學習政治、軍事、管理和史學等科目。皇帝將自己的老師太傅姜成信指派為皇太子的首席老師,由太傅安排其他老師。
至于公主的學習內容,蕭淑沂的意思是,漢唐以來,公主一般就學點禮儀和打理家政。別看蕭淑沂自己喜歡看史書、兵書,對女兒要求可不高。承訊不同意,不說培養才女,怎么也得培養淑女啊!承訊花了數天時間,給公主們制定了一個培養計劃。公主要學習禮(包括禮儀、家政),易(包括食理、藥理、女紅和服飾搭配),德(即漢代班昭所著《女誡》和唐代鄭氏編撰的《女孝經》)。還補充了一條,在學好這些的基礎上,學有余力了,再學歷史。皇太子和兩位公主的入學事宜布置妥當后,舉行了一個莊嚴的拜師儀式,鼓勵三位皇室新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日,處理完政務好不容易有些閑暇,承訊獨自來到太平宮。承訊躺在榻上,拿起鐘芳芳送他的雙鯉玉佩。這塊玉潔白無瑕,質地細膩、狀如凝脂,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云片狀、云霧狀的玉花。是一塊極品羊脂白玉。再看上面雕刻的鯉魚,紋理清晰、形態飽滿、魚眼有神,可謂巧奪天工。這塊玉佩代表了少女的心聲,承訊又何嘗不懂?更何況,這是第一個看透他孤獨內心的人。
又想起當時,有一日老板娘私下告訴承訊,“芳芳為了救你,不顧姑娘名節,嘴對嘴給你吹氣。”承訊當時就明白了,難怪船工說我水里泡一個,船上勾一個。老板娘要承訊別辜負芳芳,如果她愿意的話,一定要給她個名分。承訊看著玉佩,想著這么個有才華、出身江南名門的大家閨秀,又想起鐘芳芳念的詞“林花謝了春紅,……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不知她從何得來這首詞,也不知她身在何方。
在船上時,承訊實在沒有心情談情說愛。帶著老婆、一心想著大漢江山。人生最危急的時候,承訊選擇與老婆一起死,不愿意獨活;可當兩人都活著,就開始想著江山了。現在江山回到手中,才又有空開始想念可愛的鐘姑娘。自己這一走,估計今后再見也難,只希望鐘芳芳一生順遂,能忘了船上這一段孽緣,覓得佳婿。
皇帝基本處理完了西征后的各項事宜,開始如平常一樣處理國政。姜成信樂此不疲,在皇帝的再三托付下,承擔了教育皇太子的重任。畢竟,老先生教導出了張浦、董羽和董平,文武之材都有,有豐富的教育經驗。皇帝一再向太傅叮囑,一定要嚴格。自梁以來三朝,再看南吳(南唐受南吳禪讓)、南楚、王建的蜀國、閩國,老子開國、兒子亡國的比比皆是,都是血的教訓。
張浦除了正常管理的樞密使,將武備司、墾田司二部都管理的井井有條。閑暇之余,開始頗有意趣地過自己的小日子,跟著盧珍弄點詩詞、陶冶情操。
李洪信領回了長子李英的遺體和已經不能走路的次子李豪。喪子之痛讓李洪信蒼老了許多。簡單地將李英安葬,將兒媳和孫子接到衛國公府,將李英的府第交還朝廷,李洪信緊閉國公府大門,不問朝事,只偶爾應太后之召入宮敘舊。
太后曾召見李洪信,安慰、也是感慨。“弟弟啊!你姐姐我現在想通了,你當初不讓女兒當王妃,不進內閣都是對的。”
李洪信沉默良久,表示自己教子無方、沒有怨言。皇帝沒有按謀逆之罪將他滿門抄斬,已是仁至義盡。當個衛國公衣食無憂,了此余生。
此時的李豪才明白父親的苦心。太后和皇帝母子都久歷風云變幻,豈是他們這種年紀輕輕之人就能輕易掌控的?皇帝就算真的遇到不測,他們也難有勝算;更何況,連皇帝生死都沒有確認就貿然行事,無異于引火自焚。李豪暗自慶幸,事敗之后,知無不言才換來一命,不然死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李洪信閉門思過,原本叛亂中受到驚嚇大門緊閉的李業,則心中大定,又回到了春風得意的狀態。現在,祝月再和他提兩個兒子找差事的事,李業直接把老婆罵回去了。“叫他倆老老實實在家呆著,有皇貴妃娘娘在,還有我這個老子在,餓不死他們兩人。做什么差啊,吃穿不愁,在家玩玩不好嗎?!”
老婆反譏,“你沒用,叫兒子們都跟你一樣,不學無術啊?”
李業這下理由充分了。“不學無術怎么啦?”邊說,邊右手握拳豎起大拇指指向自己,“再不學無術、我們一家忠于皇帝、忠于太后娘娘、忠于皇后和皇貴妃娘娘。你這個傻冒婆娘懂啥?你常夸李洪信比我強,夸李英、李豪上進,‘上進’過火了吧?現在還不如我和我兩兒子。就更別提我有一個舉世無雙,哦不、舉世無三的寶貝女兒啦!哈哈哈,哈哈哈。”
看李業幸災樂禍、笑得如此燦爛,祝月被罵也沒有多生氣,倒還覺得他說的有些道理。當然,祝月一如平常地損李業,“你看你那死相,什么時候也開始把皇后都供奉起來了?”
李業一瞪眼,“我這是謹遵貴妃娘娘教誨。”
祝月跟李業打聽,“那你說說,皇貴妃娘娘現在都忙些什么呢?”
李業不耐煩地回答,“后宮之事皆歸女兒管,忙的事情多呢。”
祝月暗自盤算著,找個時間去見見女兒。一是想她了,二是上次給的那顆夜明珠真是愛不釋手,想去看看女兒還能賜點什么寶貝。
李業探過頭來,說道,“又想去找女兒討東西啦?”
祝月也是一本正經,“我這不也是給兒子們考慮嗎。”
李業一臉不屑,“我呸!明天就去,看看有沒有好的,幫我也求一份。”
祝月立即接道,“給你求酒一壺啊?”意在譏笑他曾被一壺酒嚇的屁滾尿流。
這下嘲笑狠了,李業起身要操棍子,祝月討饒,“好了好了。明天看看也給你討一份。”算是讓李業滿意了。
次日早朝之后,皇帝劉承訊在御書房召見左樞密使王守成,向他了解近來各國軍情。劉承訊還沒有等來南漢皇帝劉晟的納貢稱臣。劉晟完成了他的“拖字決”,撒手人寰不管了,劉晟年僅十六歲的長子劉繼興登基即位,改名劉鋹。
承訊很隨意地問王守成,“怎么劉晟的兒子名字不帶‘日’字啦?”
王守成卻正聲回答,“陛下有如皓日,小小偽越怎敢以日冠名。”
這下,反倒讓承訊想起了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位在齊國國相的鄒忌很難聽到真話,鄒忌便以他的親身經歷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承訊感到,此番西征,過了賀蘭山后,自己都妄測,漢武功業不過如此…明知李彝景是一匹狼、還以為能輕易駕馭。等到墜入河水、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連蕭淑沂的命都救不了。到了船上,還得依靠于老板娘和易大哥才能到達云內。離開了皇權,自己什么也不是。沒有了松山北騎軍和洪瑸的軍隊,真的能天威所至,叛逆盡滅嗎?或許沒有了軍權,皇權也是非常弱小的。
承訊決定找內閣大臣們商議,在王波的監察使下面新開設一個部門,廣開言路、采納群言。有一些好的建議和正確的批評要能傳遞到御書房來。自己和重臣們都應該虛心接受批評、意見,并積極加以改正。
江南國主李暻的奏折送到漢朝。李暻奏請立皇六子李從嘉為皇太子。承訊詢問王守成,“這個李從嘉是個什么樣的人?”
王守成稟告,“從二部過來的情報來看,李從嘉此人熱衷于詩詞歌賦,頗有李璟風范。”
承訊追問,“是寫‘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快活如儂有幾人。’的那個李從嘉嗎?”王守成表示不知道。承訊又讓王守成把李從嘉的情況全部說來聽聽。王守成跑到二部,拿著江南的情報書冊、又回來報告。
承訊聽到說,李從嘉是鐘皇后第二子、王妃是周娥皇,就確定了,他就是未來的李煜。承訊大筆一揮,準奏!順便追問,“鐘氏是江南大族嗎?”
王守成翻閱江南情報書冊后回答,鐘氏之父本是徐溫的親信,由徐溫強令嫁給了義子徐知誥(李昪)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江南國主李璟。鐘氏之父鐘泰章與徐知誥關系一般,后來徐知誥當政并不重用鐘泰章。接受南吳禪讓稱帝的徐知誥,改回本姓叫李昪,導致兩人直接決裂。李昪看著是兒女親家的份上,一直囚禁鐘泰章直到鐘病死。
承訊尋思,照王守成這么說來,鐘氏并不是什么江南豪門。那么老板娘為何跑到河西去做生意就可以解釋的通了,而且老板娘也從來沒說自己身份有多高貴,只是在強調鐘芳芳是大家閨秀。那鐘芳芳到底身份如何?難道她不姓鐘而姓李?……
本想再多問一些鐘家和李家的家世情況,皇后和皇貴妃求見,承訊只得將此話題暫放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