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齊王之死有關聯的一干人等全部送入大牢之后,李洪信和王行慌忙進宮求見皇帝,此時承訊正在抱著兒子樂呵呢!宮女來報說,侍衛傳話,前羽林大將軍李洪信和汴京刺史王行懇請陛下務必接見。承訊心想,什么大事啊,汴京有人造反嗎,兩個負責汴京安全的文武官員全來了,只好放下皇子,跟貞妃說,我去去就來。
見到皇帝,李洪信和王行立即跪地,承訊說,“兩位愛卿起來吧,為何行此大禮啊?什么事情這么急著找我?”
兩人不敢起來,李洪信告訴皇帝,齊王在麗春院被殺身亡,國舅李業昏睡當場,所有在場之人已全部關押到了天牢。承訊看著兩人良久,問道:“行兇者是什么人?”
李洪信說道:“麗春院頭牌,余珠。”
承訊問李洪信:“她和齊王有什么冤仇?”
李洪信說道:“沒有陛下指示,微臣不敢審問,一切都聽陛下的命令。”
承訊說:“你倆先起來吧,等事情真相查明再說。”然后對王行說,“王卿你先退下吧,此事在你那里到此結束。”
待王行叩首退下后,再對李洪信說,“那個行兇女子的審訊你來吧。你堂弟和外甥的事情,你不審總不能讓外人審吧?”李洪信知道皇帝的意思,家丑不可外揚,硬著頭皮接下這個差事。
此事本想瞞著,但是紙包不住火啊,齊王昨夜未歸、國丈李業也未歸,兩家都急死了,驚慌失措,跑來求助于太后,太后慌忙來找皇帝。皇帝先是以國事繁忙拖,拖到中午太后拉著貞妃、齊王妃一起找來了。
眼見瞞不住了,皇帝只好叫侍衛、宮女全退下,告訴這三人,“昨晚齊王和國舅去一風月場所,結果齊王被殺身亡,國舅李業現被關押在天牢。堂舅李洪信正在審問兇手,追查事情經過。”聽完皇帝的話,三個女人都愣了。本以為動蕩的日子結束了,怎么突然當頭一棒。太后的兒子死了、弟弟給關大牢了;貞妃的父親給關大牢了;齊王妃的丈夫死了。皇帝趕忙叫來宮女把三人都給扶回去休息,一切等審問完兇手再說。
下午,李洪信又來向皇帝請罪了。李洪信稟告皇帝,李業嚇得魂飛魄散,把事情一五一十全交代了。照李業的交代,那個行兇女子結識李業有明顯目的,是想尋找機會,來殺皇帝的,但是把齊王誤當成皇帝了。承訊更加震驚了,這個女人是誰?承訊把可能不可能的全想了一遍。石延琪?明顯不對,殺手不認識皇帝啊。李洪信說,被審訊的女子意志非常頑強,能上的刑都上了,就是不招,唯一開口的,就是說,臨死前想見皇后一面。李洪信本來就自覺要受到牽連,很怕把她打死了又沒問出個所以然來,罪責就更大了。
這個女子余珠說要見皇后?大漢還沒有皇后,她想見的是淑妃、還是貞妃呢。想來想去,只有淑妃自稱過皇后,于是皇帝派人去請淑妃。淑妃進來之后見皇帝和李將軍一臉嚴肅,疑惑不解,不是暫時平靜無戰事嗎,又有什么軍國大事?承訊告訴淑妃,齊王被殺,殺手想見她一面。當即淑妃就愣了,直接跪下,指天盟誓此事和她無關。承訊苦笑說,“愛妃你搞錯了,我不是懷疑你指使人去殺齊王。只是此女什么也不招,就說死前想見皇后。大漢的皇后長眠在幽州,朕只能猜想她想見你了…”淑妃當即說,“我去見見兇手。”
淑妃換了一身素服,承訊則換了一身侍衛服跟著。到了天牢,行兇女子被帶了上來,只見已是渾身是傷,奄奄一息。淑妃說,“除了劉將軍,其余人等通通退下!”然后仔細打量著這個奄奄一息、趴在地上的女子,感覺自己不認識,也沒有印象在哪里見過。承訊則側身低首、手按刀柄做護衛狀,怕那女子萬一識破,什么也不招。
淑妃對她說:“你是何人,為何行刺我大漢皇帝?!為何又要見我?”
那個叫余珠的女子胡亂裹著一身粗布衣裳,衣衫下露出的皮膚沒有一塊完好的,明顯是重刑之后被草草收拾了一下,好能見人。她努力抬起頭,露出被擦拭過但仍血跡斑斑的臉,能勉強辨認出原本清麗的五官,亂發在腦后被捆成一個髻。看著一身素服,氣質冷清高貴中流露出一絲悲傷的淑妃,此女瘋狂地大笑,一邊笑一邊疼的直抖,氣喘吁吁地說:“蕭淑沂,你,你也有今天啊!佛祖顯靈啊!”
承訊和淑妃都很震驚,這個女子是誰?和淑妃有什么深仇大恨?聰明的淑妃用契丹語說:“我不記得在哪里見過你,也不記得哪里得罪過你,你是何人,要這樣對我?”
余珠聽若未聞,撕心裂肺的笑聲不絕,笑到完全無力,才看著她聲若游絲卻滿懷恨意地說:“你,你讓我成了寡婦,讓我從知書達禮的貴婦變成人盡可夫的蕩婦,再變成如今不人不鬼的樣子…現在,你也成了寡婦,天道循環啊!我終于把這一切親手還給了你…”
淑妃再次仔細看著這個女人,讓侍衛拿來濕布把她臉上的污跡、血漬擦干凈,繼續打量著她,說道:“說!你是誰,我讓你死的痛快些。”
那個女人仍毫不理會,明顯很興奮于淑妃的無助、無解,只是不停地嘶笑。突然,淑妃單膝跪下,對承訊說:“陛下,我想起來她是誰了。”
聽她這么一說,承訊抬頭轉身正面朝向余珠。余珠震驚地啞了嗓子,像被人突然勒住脖子一樣,發出“呃,呃”的聲音,也看向皇帝。淑妃說道:“陛下,你看她像我嗎?我們同族,曾有人說我倆很像。”頓了頓,淑妃又道,“她叫什么我不記得了,但是我聽說她當了耶律璟的王妃。”
聽完淑妃的話,承訊以為這個女人是在為耶律璟報仇。而這個蕭姓女子見此情景,知道不可能有假,自己殺錯人了,卻連痛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淑妃說道:“你我都是同族同姓,你這又是何苦,耶律璟臨死前還懇求陛下好生善待你,還對我說他死后降漢。陛下滿足耶律璟的遺愿赦免你的罪過將你送回了蕭家,允許你再嫁人,你不僅不感謝皇恩,還恩將仇報。”
蕭毅聽了這些話,憤怒燃起了她生命的余火,她斷斷續續地說道:“他…當然聽你的。我的人生…都是…被你毀的…報仇…就是我…唯一的心愿,蒼天…無眼…”
承訊和淑妃當然不知道,耶律璟一直執著的愛著淑妃,自然也聽不懂蕭毅說的話。“他當然聽你的”,承訊和蕭淑妃都理解為,皇帝當然聽蕭淑妃的。承訊也不想再聽了,因為事情的原委已經明了。懷恨在心的亡國王妃淪落風塵,結識國舅李業,意圖謀殺皇帝,結果把齊王殺了。于是皇帝命令侍衛將這個女子用白綾勒死,給她個解脫,然后兩人默默地回到皇宮。
此時,太后和貞妃就在御書房,見承訊和淑妃回來,趕忙詢問詳情。承訊冷冷地說道,“此女是契丹人。大漢滅契丹,朕本已經赦免契丹蕭氏,給予優待。但她仍然心懷怨恨,扮作風塵女子,結識國丈,誆騙國丈請來齊王,刺殺大漢皇裔。”
太后痛哭流涕地說道,“我那可憐的佑兒,你想要什么樣的女子找不到啊?你來跟為娘的講,你跑那地方去干什么啊?!我這挨千刀的弟弟,打小就不學好,本以為升了官有了身份,能有所收斂,沒想到干出這種事情來呀!”又催促著承訊,“既然審完了,趕緊把兇手千刀萬剮,株連九族啊!行刺皇家啊!”太后邊哭邊想,老來喪子,必須為兒子報仇!可弟弟還關在牢里受罪,這是個什么事呢?!千錯萬錯,弟弟也不過是嫖妓啊!雖說沒有弟弟整這一出,兒子可能不會沒命,可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啊!弟弟也是自己從小一手帶大的啊。最壞的肯定還是兇手啊!現在,大牢里陰森恐怖,別再把弟弟給整出一身病啊…可聽皇帝說話的口氣,知道皇帝現在正在氣頭上,還是先別提弟弟這回事吧,也該有人教訓教訓他了。
齊王府里,齊王妃更是哭的死去活來。齊王死了,想到自己沒有一兒半女,無依無靠,后面還怎么生活。齊王妃抱著叔母就只會不斷重復一句,“叔母,我以后怎么辦,怎么辦啊?”
楊邠在旁邊也很替侄女傷心,跟她講,“樂兒啊,現在叔叔也幫不了你啦…我真是后悔當初把你從老家叫來。本想讓你嫁到皇家享受榮華富貴,誰能想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啊。現在國舅還沒被放出來,定是陛下惱火他帶齊王尋花問柳欲責罰于他;太后心疼兒子又心疼弟弟,說不定還想把責任往你身上推,說你沒有把夫君看管好,才好給李業減輕罪過哦。”楊邠生氣之下,已開始直呼李業姓名了。
想到太后可能要找她茬,來給國舅李業減輕罪過,又想到今后日子難過,齊王妃哭著問,“叔父,那樂兒是不是一死了之算了啊。”
楊邠讓老妻擦干侄女的眼淚,事已至此,哭也無用了。待侄女冷靜下來后,替侄女分析了一下皇家內部的情況。原來在皇宮中,遇到些事情還能請貞妃幫忙,現在李業是她爹,她不可能不顧她爹幫你的。唯一能救你的就是皇帝了,見到皇帝你一定要立刻跪下就哭,哭的越慘越傷心越無助越好,最好是能讓皇帝回憶起當初選妃之事,你被貞妃橫插一杠子,讓皇帝心軟,你日后在這皇城內才能繼續有順心順意的日子過啊。只要皇帝心軟了,無論另嫁、再尋一個稱心如意的郎君,還是守節,都是有可能的。
楊邠這個老狐貍,已經感覺到了皇帝性格的弱點。就像淑妃當年跟蕭干說的,皇帝根本就不欠石延琪什么,可是皇帝一直放不下。那么,楊邠說的“被貞妃橫插一杠子”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當初太祖皇帝見皇太子成天跟堂姐慕容雪在一起也覺得不是個事,太后又把侄女放在身邊,顯然是沖著太子妃位置來的。于是,太祖就找來楊邠這個老弟商量皇太子的婚事。楊邠一聽,趕忙推薦說,我侄女與皇太子年紀相仿正合適。太祖是想給承訊拉攏楊邠找個幫手,順便制衡李氏,就表示,可以把你侄女叫來,也可以想個辦法讓承訊見你侄女一面,但是,必須記住,這件事千萬不許讓皇后(太后)知道。楊邠當然迫不及待地把侄女從北都老家接過來。
太祖見過楊樂后,見此女品貌端莊、知書達理,很是滿意。太祖認可楊樂,可又不想指婚,想要顧及太后和兒子的感受,就把這個難題又甩給楊邠。劉承訊在楊樂當齊王妃之前就見過她,只是那時候心里只有慕容雪,就跟楊邠說,你侄女挺不錯的,但我心有所屬,還是算了吧。這事只能拖著,結果一拖,劉承訊就出征了。
楊邠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等到齊王選妃的時候,就又跑去跟太后講,在李貴人進宮前,太祖皇帝已經讓他把侄女從北都叫來,想把侄女楊樂許配給皇太子。只是楊邠自己覺得太后把侄女叫來,也是有此打算,加上彼時皇太子有心愛之人,他不敢讓侄女跟太后的侄女爭太子妃,此事就此作罷。太子妃當不了,齊王妃總行吧。太后肯定不信啊,楊邠說,“那我把侄女叫來,你老人家親自問她。”
太后不許楊邠回去,直接讓人傳楊樂,并問她,“太祖當初跟你說過什么?”
楊樂連猶豫都沒有猶豫,答道,“太祖說我品貌端正、知書達理。”太后又問她和皇帝見面之事,楊樂回答說,“回稟太后,皇帝陛下跟我說,他已心有所屬,我很失望;后來叔叔跟我講沒關系,皇帝心有所屬的那個人不能嫁給他。”
太后聽到這里,對于楊樂得到太祖認可之事已經相信一半了,就說,“行了行了,不用再往下說了。楊邠你也是一路跟著太祖打天下的,功勞苦勞都有,不管你們說的真的假的,我同意楊樂當齊王妃了。”楊邠就是這樣幫助侄女擊敗各家千金,得以成為齊王妃的。
齊王橫死,二日后出殯,眾人都來拜祭。太后在宮女攙扶下強忍悲傷,首先進來,本想安慰一下兒媳婦。誰知齊王妃想到成婚以來,太后對自己未懷有胎兒不滿,經常明里暗里要給齊王納妾;又想到要不是國舅胡搞,齊王也不至于早早命喪九泉,而自己連個孩子都沒有,就這樣,太后還可能想要她給國舅頂罪…諸般恨意涌上心頭,見了太后,齊王妃假做傷心過度,撲在棺槨上痛哭,也不行禮,在侍女的攙扶下起身后只略一低首,眼角余光卻是冷冷地看著太后。太后心想這齊王妃也太沒禮數了,又自覺理虧,畢竟是親弟弟把親兒子帶沒了,就上前摟著齊王妃說,“承佑的事情,母親跟你一樣痛不欲生,聽到承佑出了事情我心都碎了。”
齊王才是她的心頭肉,說到這里,太后也不顧皇家威儀了,在眾人面前放聲大哭。皇帝是長子,但是一直作為質子呆在晉國皇宮里,回來以后又忙于國事,總感覺不親;膠東王是奶娘帶大的;只有齊王是太后一手帶大的,是太后最喜歡的兒子。當初貞妃來到皇宮,太后歡喜,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讓婉兒當齊王妃。只是因為李業貪,一心想把女兒嫁給皇太子。
楊邠夫人趕忙來勸慰太后,讓宮女們把太后攙扶回宮。貞妃和淑妃都沒有來,兩人帶著孩子,不能經這些喪事晦氣,皇帝讓兩人就好好在宮里呆著。膠東王、宰相、三公以及大臣們都來拜祭。
直到拜祭快要結束,皇帝劉承訊來了。齊王妃楊樂跪迎皇帝,抱著皇帝的腿哭得死去活來。楊邠夫人趕忙來拉她,楊樂就是不放手,承訊示意楊夫人不用拉,親自攙扶著齊王妃的臂膀安慰道,“二弟的事情朕跟弟妹一樣傷心。來這么晚,是因為實在不想看這個場面,但是又不得不來。按照民間的風俗,你是劉家的媳婦,永遠都是。你就把心放寬,朕作為長兄會照顧你的。”楊邠夫人立即勸道,“陛下都說會照顧你,你先忍忍傷心,快起來吧!出殯是大事,要注意禮儀!”這樣一來楊樂方才放手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