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我寫了一篇有關我隨筆內容的說說,因為朋友就在前幾天對我說了一句話:“古明寫的文章特別好,就是只寫了有關自己的?!?p> 這句話讓我十分在意,這之后我才意識到,我所寫的內容并沒有一篇是有關朋友,那是因為我有顧慮,我認為在隨筆里寫自己對他人形象的描述算不上尊重。
為什么會這樣想?關于這個,我想說說以前我所摘抄的一段文章:“寫作者,未必能塑造出真實的他人(所謂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寫作者只可能塑造真實的自己?!?p> 沒錯,寫作者并不能完完全全塑造出他人的形象,因為我并不知道他人的內心,我不知道他人這人生一路的見聞,也無法窺探他人心中所想,我只能通過片面的相處來決定他人在我心中的形象,這并不合理。
正是因為如此,我才從未認真寫過,記錄一個人,或是朋友。但正如朋友所說,我的內容幾乎全是有關自己的垃圾話,難道一位值得紀念的朋友都沒有嗎?只顧著自己而忽視他人,這表現是不是太自私了?
所以,我還是動筆寫了,寫下來吧,人生短短數十載,時間過去越久,我能記憶的事物越模糊,如果不趁早將這些寫下,那將來我若想回憶時,翻開我曾經的隨筆,卻發現只有一張張白紙,未免可悲。
可悲,可嘆,我曾寫過一句話,叫做:“我的寫作就是回憶過去?!倍乙惨恢眻猿种赃@句話為核心來寫作,就好像是在記錄歷史一樣?似乎也可以這么認為,因為我所寫的便是我個人的歷史,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歷史,我的父母,我的爺爺,我的親朋好友。你可以想象在自己出生以前,自己父輩們以及更久遠的,他們的人生歷史嗎?
我想象不出來,因為我沒有切身經歷過,我沒有吃過他們的苦,也沒有了解過他們幼年時期直到成人結婚生子這一段的經歷,我只知道生來我便要喊他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我父親臉上有塊疤痕,我卻從未了解過他的這塊疤痕是如何而來。我的母親是如何相識我父親的?我也從未了解過為何他們能走到一起,我的奶奶在去世前總是一副兇巴巴的模樣,可到了生命的盡頭,她所留下的淚,是不是因為回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我不知道,我甚至都快要忘記奶奶的模樣了,至今她對我留下的記憶,也只剩下離世前的淚水和水晶棺里的軀殼……
我的爺爺呢?對我成長一路上影響最大,陪伴我最久的人,我的爺爺,他的曾經,過往又會是什么樣的?
是啊,是什么樣子,我一無所知,我僅知道從我記事起他便是一副蒼老的樣子,臉上充滿和藹和慈祥,在我幼年時,他的身手還算靈敏,現如今,許多體力工作也變得吃力起來,身體大不如從前——畢竟已經過去二十余年了。
這一串串過往、這些回憶,我不想要去丟失掉它,我不想將來我的子孫輩在誕生到這個世界上后,只會記得他們有一個這樣的“長輩”,若是跟我一樣,對我及祖輩們的歷史感興趣時,卻發現自己對他們一無所知,沒有了解的文獻途徑,未免有些可憐了。
所以我應該放下對自己條條框框的約束,我應該展現真實的自己和他人,我應該把我的朋友們寫進我的隨筆中。我應該將這一切都寫出來。哪怕只是為了自己。
我應該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