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點,無論是前一天晚上睡得多晚,姜斌總是能夠準時的醒來,這是多少年養成的習慣。
看了眼同睡一床的弟弟姜滿,正睡得老香。他只好輕輕的掀開被子,悄悄的下了床,生怕吵醒老二的美夢。姜滿十四歲的人,畢竟正是嗜睡的年齡,作為老大總是應該多一份關心的。
六點,對于年輕人來說,還是困頓的時間點。而對于雙親,老娘早已煮好了稀飯,并且開始一天的操勞了,老爹也已薅完了自留地的雜草。他們總是在不經意間,為了生活掙勁兒,也許這就是為人父母的動力吧。
“爹,娘,早。”
“趕快洗洗漱,趁熱把早飯吃了。”老娘的關心,總是無處不在。
拿上毛巾,擠上牙膏,睡眼惺忪的就在老井旁洗漱起來。牙是要認真刷得,至少得刷3分鐘時間,這可是他的科學之談,姜斌可不想人未老,牙先掉。再用老井的井水,來個一分鐘的憋氣,瞬間清醒,像是打了雞血,這是他百試百靈的好方法。
早上,毒辣的日頭還沒出來,暑熱未起,多了一份涼爽。一直等到孩子們都起了,姜父才把飯桌抬出了正堂,就放在門口的樹蔭下。一家子非常默契,各自分工,拿碗的拿碗,盛飯的盛飯,就在這樹蔭下吃了這舒爽的第一餐。
早上,吃的是麥面粥(麥子磨粉,做的類似棒面粥),棒子面貼餅,還有一道炒豆渣。豆渣是黃豆壓榨完豆油,剩的干料,后世是上好的豬飼料,這會兒可是難得好味道。
除此之外,老三跟前比其他孩子多了一個雞蛋,這與其他人稍稍不同。因為,老三先天原因,父母總是多一份照顧。常說小孩子不懂事,遇到這種分配不公的話,肯定會撒潑打滾??墒?,姜斌家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們理解父母,心疼妹妹或姐姐,每一個人對老三都有一份關心。也許這也是溫馨家庭的一種寬容,雖然艱難,但互相包容。
除了雞蛋,這一桌沒啥好飯食,一家子倒是吃的是津津有味。要知道,姜斌一家六口人,父母都是壯勞力,再加上他的工資,一半人都是有收入的。到年底工分結算,分到的糧食基本能滿足一家人的吃食,在第二生產隊中已經是中上的水平。
可不像二隊吊車尾的幾戶人家,那日子過得凄惶,能喝飽稀粥已經是不錯了。
村東頭的老王家就是個典型,一共9個孩子,夭折的兩個還不算。再加上個瞎眼老娘,全家十二口人,只有三個半勞力。孩子中,前六個都是姑娘,盼娣、來娣、招娣、念娣、思娣、望娣,從名字中也可看到老王頭夫妻的殷殷期盼。
因為離得不遠,兩家倒是有些熟悉。盼娣與姜斌同年、來娣十六、招娣十四,以下的更小,都是未成年的年歲。盼娣、來娣、招娣還好些,已經跟著生產隊社員工作,不過因為年紀小,又是女性,只能算半個勞力。也就是說成年男性一天十個工分,她們只能拿五個工分,養活自己都是有些困難,哪還能貼補家里。
因此,能吃飽喝足,姜斌是非常滿足的。再說,以后國家經濟政策放松的時候,他相信絕對有能力讓家人過得更好。
當啜完碗根的最后一口粥,還沒來的急打個飽嗝,二隊的隊長劉永好就出現在了籬笆院墻門口。
“老姜,七點半,大麥場集合,今天收拾麥場。”每天,特別準時,七點一到,總能見著劉永好。作為二隊隊長,人員分配,工分記錄,集體物資調度等等,少不了他這個大忙人。村里一共分了四個生產隊,生產隊長就是最小的基層單位。雖然小,但可不能拿豆包,不當干糧。
不過,說到分配,生產隊也有自己的規矩。
早上六點到八點,干早活的得兩個工分;上午半天,四個工分;下午半天,四個工分。偶爾,外出或其他工作,視情況而定給不同工分。要說一天能拿十個工分,那可不是一般得辛苦。
當然,分配工作,除了時間上不同,其他也是有差異得。老人、女人都是安排些輕省些得工作;男人大多承擔體力活;孩子呢,也有事要做,放學后16:30-18:30,兩小時的放牛工作,得兩個工分。
別看就是個分配工作,其中人情往來,可不簡單。更關鍵得是讓大家服氣,也是一門學問,因此當隊長的,可不是“一般人”。
劉永好,就是這樣一個不一般的人。三十來歲,正是一個男人的好時候,再加上一手精熟的莊稼把式,在這幾十戶人家中,也是一個角色。
“快進來坐坐吧?!笨吹疥犻L站在門口,姜斌一家子一陣招呼。
“不了不了,還得通知下一家。馬上麥收了,我這是通知你們一聲。晚上八點,每家出一個人,隊部開會,把農忙工作安排一下?!?p> “行,沒問題?!?p> 聽到姜斌老爹的應聲,也沒啰嗦,劉隊長掩好籬笆門就走了?;鸺被鹆堑臉幼?,應該是趕去通知下一家。
農忙,每年都有兩次,一次麥收,一次秋收。
這可是村里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兩次農忙的收成決定了是否能完成公糧,是否有足夠的余糧給社員果腹。因此,每年這個時節都是要全村出動,老少上陣的日子,就算是學生也得放農假,幫助農忙,確保粒粒歸倉。
爹娘聽到通知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做些準備,農忙的各項用具都得提前背著,十來天趕時間的重體力活,對成年人來說也是壓力。
不過,飯桌旁的三個小家伙,一聽到要農忙,倒是非常開心。農忙意味著要放假,帶著掩飾不住的笑意,三雙小眼睛互相瞄了瞄。放假總是開心的,在孩子的眼中,只要不上學,那就是開心的。
姜斌也是會意一笑,這是孩子特有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