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這時,遠處傳來了野馬的嘶鳴聲,王教授高興地站起來:“太好的,真的有野馬,難怪這個地方叫‘野馬河’!”
接下來,他為神農大帝等人講了馬的用途,并用獼猴騎梅花鹿來打比方,說明馬后來大量用在了戰場上。
講完以后,他還問姬由:“這里有什么猛獸,速度與野馬差不多,并能使野馬群受驚啊?”
“只有巨虎、普通老虎和金錢豹,但它們跑不了多久,就跑不動了!哦,想起來了,驢頭狼也有可能。”
“驢頭狼?就是頭像驢,牙齒、身子和腿腳像狼的動物?”
“是啊,它們跟雞冠蛇一樣,是這片林海特有的動物,與你剛才所說的野馬差不多大小,叫聲卻像狼,是吃肉的動物,因而我們叫做‘驢頭狼’。它比普通狼厲害多了,也跑得很快,連金錢豹和普通老虎,都有點怕它們,通常是公母兩只成年狼一起活動。”
聽了姬由的話,王教授心里有數了,為拍到野馬甚至是驢頭狼的照片或視頻,他請神農大帝幫忙,計劃第二天在野馬河周邊尋找野馬群,拍了照以后再向前走。
神農大帝知道,四人穿越而來的目的,就是考察這些奇怪的動物,便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神農大帝讓姜成、女人和部分衛士,留在宿營地,他則帶著姬由等人,陪同王教授四人來尋找野馬。
他們先來到上晚野馬驚群的樹林,發現了一匹野馬的新鮮殘骸,肉差不多被吃光了,只剩下頭、四肢和毛皮。
這是一匹成年野馬,比普通的馬小,體型與驢子差不多。根據殘骸,王教授和姬由排除了掠食者為金錢豹,因這種猛獸會將吃剩的獵物架在樹上,何況一次性也吃不了這么多肉。
兩人仔細查看了野馬脖子上的傷口,皮毛上沒有留下任何爪痕,又排除了巨虎和普通老虎,因它們的爪子非常鋒利,會在獵物的皮毛上,留下重重的血脈痕,何況野馬的脖子,也沒有長犬齒的咬痕。
接下來,在尋找野馬的過程中,又發現了另一具已經發臭的殘骸,脖子上的傷痕已不明顯了,而皮毛上也沒有爪痕。
見了現場,都認為是驢頭狼干的,而且只有兩只驢頭狼,才能一次性吃這么多肉,但還是有些疑惑:即便是兩只驢頭狼配合,一只負責追趕,一只負責伏擊的話,畢竟野馬的蹄子強勁有力,速度也非常快,不可能做到一口就咬中對方的脖子,這絕對不是巧合。
這只能說明,兩只驢頭狼不是采取普通狼常用的追趕和伏擊方式,而是擁有更加行之有效的捕獵技巧。
聽了大人的分析,胡涂想起所看的電視畫面:在非洲草原上,獅子捕殺速度較快的斑馬時,一般從后面沖上去,用鋒利的爪子撲在斑馬身上,再尋找機會撲倒對方,然后一口封喉,使斑馬窒息而死。
想到這里,他認為分析得非常對,于是點了點頭。
一行人邊走邊討論,始終沒有得出一個結果,王教授想起普通狼都那么狡猾,體型龐大的驢頭狼,也差不到哪里去。
越是這樣想,他越有拍到驢頭狼照片或視頻的強烈愿望。
王教授希望先找到驢頭狼,至于成群結隊的野馬,由于數量多,倒不是難事,當然也不能過于樂觀,姬由一行人沒有捕殺到野馬,這便是明證。畢竟野馬很警惕,奔跑速度又快,往往還沒有靠近,野馬群中的頭馬便發出嘶鳴聲,然后帶著馬群跑了。
直到下午,終于在一個小山上,發現山下的小湖邊,有一群野馬在吃草。為了不驚動對方,王教授和李教授打開攝像機和相機,悄悄地拉近鏡頭,便拍到了珍貴的野馬照片和視頻。
關于驢頭狼是怎么捕殺野馬的,還是沒有結果,這個謎底始終像蟒蛇一樣,緊緊纏繞著大家,一時無法解脫,以至于大家回到營地,坐在篝火前吃晚餐時,討論了好一會兒。
神農大帝和姬由講了一些關于狼的傳說,王教授根據草原狼的一些趣事,也向大家講了,最后還不忘提醒:“野馬很警覺,即便是睡覺時,也是站著的,不會躺在地上,兩只狡猾的驢頭狼,一定采用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方法。”
無意之中,神農大帝想起一件事:“大家別忘了,驢頭狼與普通狼不一樣,身子跟野馬差不多大小,晚上的視力又好,如果趁這幾天月色不好,混入野馬群里,等野馬打盹時,再進行偷襲的話,豈不是很容易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