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暮通過綜合分析,這個盜竊團伙近期還有做案的可能性,他立即安排警員對三位嫌疑人進行布控,一旦他們進入盜竊現場就立即實施抓捕。
看了幾份案件資料,還沒到下班時間,夏日暮就被安基泰強行拽走了。
坐在副駕駛上,他有點好奇,安基泰準備帶他見啥朋友這么火急火燎的。
二十分鐘后,車輛駛進一處古香古色的院落外,兩人剛下車,幾位穿著韓國傳統民服的服務員迎了上來,安基泰將車鑰匙交給其中一位,帶著夏日暮進入青石紅磚切成的院落。
進入院里,夏日暮大開眼界,庭院的中央載植著一顆枝繁葉茂的桂花樹,枝條被修剪得疏密適度,陽光從樹梢間漫射碎成一地剪影。
“愣著干嘛,走哇!”安基泰回頭看來一眼身后的夏日暮,這土包子沒見過世面。
“好的。”
一進入庭院,夏日暮開始若有所思,他和安基泰關系只能算一般,火急火燎地帶他來這種高檔場所,只有一種可能,無非就是自己身上有利用價值,準備私下勾兌。
“我能有什么價值,無非就是手上的幾件案子。”
“紀禮彬那個家伙挺有錢的,安基泰有可能是他的說客。”
夏日暮一邊猜想一邊跟隨安基泰的腳步,穿過幾處蜿蜒曲折的游廊,到了一間古典包房。
屋內擺放著一張長長的矮桌,草席上鋪著幾個錦團,幾位身穿韓服的美女蜷坐在錦團上,顯然已經恭候多時。
夏日暮按捺住心中不悅,語氣平靜地問道:“基泰,這是什么意思?”
“沒事兒,快坐,吃個飯而已。”安基泰一臉微笑,示意夏日暮不要那么拘束。他一屁股坐在正對門口的位置,背后掛著一幅水墨梅花。
“徐部長,這位是我的大學同學,現在是我的同事。”安基泰對著右手邊一位三十多歲風姿綽約的少婦說道。
“夏檢,久仰您的大名,您還這么年輕真是年少有為。”少婦目光瀲滟地看著夏日暮。
夏日暮沒有接少婦的話,轉而神色平淡地看向安基泰:“基泰,這位是你要介紹的朋友么?”
“當然不是,他們馬上就來。”
安基泰十分自然地將少婦摟在懷里,“忘了介紹,這位徐部長是這家餐廳的經營部部長。”
他轉頭語氣輕佻地對著懷里的少婦說道:“主角到了,可以上菜了。”
安基泰右手狠狠捏了一把徐部長,徐部長有些吃痛,拍打了一下安基泰的右手,拿出對講機吩咐服務員上菜。
夏日暮盤腿坐在錦團上,打算看看安基泰葫蘆里賣什么藥。
不一會兒,服務員陸續把菜上齊了,桌上擺放著數十個小碟,每個碟子里面是一道菜品,只有一小撮,裝飾的十分精致。
夏日暮對著菜肴流口水時,外面進來兩位中年男人,為首的一位穿著花色紋理的西服,額頭左側有一道不太明顯的刀疤,為他平添幾分煞氣。
兩人一進入屋內,就對坐著主位的安基泰鞠躬行禮。
“安檢事。”
“來啦,快坐。”安基泰微微頷首,對著夏日暮說道:“日暮,我來跟你介紹一下,這兩位朋友。”
夏日暮擺手示意安基泰不用介紹,“我認識你這位朋友,三岔幫執事高林。”
中年男人站起身來,向夏日暮彎腰鞠躬,“久仰夏檢事大名,今日一見果然一表人才。”
夏日暮沒有回應,他還以為安基泰是紀禮彬的說客,卻沒想到是高林的說客,為了幾個打架斗毆的手下,擺這么豪華的宴席,這大哥也太舍得花錢了吧。
“高林,你坐”
安基泰臉色不悅地問道:“對了,你老板怎么沒來,這事你能做主?”
夏日暮不動聲色地觀察屋內幾人,聽安基泰這話的意思,他介紹的朋友還不是高林,而是其背后的老板。
高林恭敬地說道:“社長全權委托我,這事我能做主。”
“兩位就不要打啞謎了,說說吧什么事?”夏日暮插話問道。
見正主主動提問,安基泰嘴角掛起一朵微笑,高林看了一下安基泰的眼神,主動解釋道:“作為熱心市民,我是來主動向檢察官提交線索。”
“什么線索?”
高林眼神帶著笑意說道:“4.16系列盜竊案的線索。”
盜竊案這事肯定是安基泰告訴高林的,所謂的線索,只是這兩人投石問路的手段。
“說說看?”
高林向副手使了一個眼神,另一位中年人從西服內兜里拿出一條項鏈,擺放到夏日暮面前。
“梵克雅寶四葉草吊墜”夏日暮當即認出了項鏈的物主,有些驚訝地問道:“這是第二起盜竊案失主吳明的,你在哪兒找到的?”
高林看向安基泰,安基泰此刻左擁右抱兩只手忙得不亦樂乎,無暇顧及他。
“新木洞一處地下當鋪,我們還找到了來典當物品的兩人,以及他們的住所。”高林又向夏日暮遞交了兩張照片,照片上倆人就是下午吳智英排查出來的嫌疑人。
“你們動作還真快,感謝你們兩位熱心市民,如果沒有什么事,我就告辭了。”夏日暮沒有去拿項鏈和照片,而是準備起身離開。
“嗯哼”安基泰咳嗽一聲,推開了左右兩側的女人,揮手示意她們出去。
夏日暮站在門口,目光銳利地看著安基泰,現在是時候說正事了吧。
安基泰并沒有直接說其目的,而是反問:“日暮啊,你知道高林找到這倆人用了多久?”
夏日暮搖搖頭,他兩世都沒有接觸過社會閑雜人員,也不太清楚這里面的門道。
“一下午。”
夏日暮有愕然,這么快?
看見夏日暮驚訝的表情,安基泰很滿意,繼續說道:“高林手下有大量小弟,他們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人脈關系網遍布陽川數個街區。”
“許多檢方耗時耗力要偵辦的案子,其實在高林他們眼里不算多難。”
“檢察官每天平均要辦理的刑事案件少則十幾件,多則數十件,事事親力親為恐怕早就猝死了。所以我們一般會和熱心市民搞好關系,依賴他們提供線索。”
安基泰的回答,解開了夏日暮一直以來的疑惑,韓國五千多萬人口,檢察官的數量不到3000人。
在高等檢察廳,檢察官們每天案頭上的案件堆積如山,為了提高案件偵辦率,檢察廳還對每個業務部門下達了考核指標。
像他現在這樣每起案件傾注全身精力,一個月完成也不了十分之一的案件。
夏日暮反問:“代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