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汶河流域歷來是不斷人煙,得水資源豐沛的緣故,一來人畜飲用,二來耕種灌溉,臨水而居實在是便宜。人多就會出故事,流行于此間的傳聞異事多如牛毛,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出自迷信鬼神,加之舊時婦孺文化水平低,漫天胡扯,作為茶余飯后取笑談資,什么路尚書上廁所有鬼頂燈,路尚書平南有關公天空顯靈助陣,韋家大戶林地里鯉魚打鼓,扁擔開花等等,一則是對當時權貴的奉承,二則是老輩兒對小孩兒們的嚇唬。但其更有些傳聞是屬于有現場根據,而缺乏文獻記載的名人,雖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存在,然而所作行為在民間廣為傳誦,甚至是婦孺皆知。????
????汶境內郭倉,明朝初年于此設常平倉,為的是豐年平抑物價,災年保障民生所用,郭姓人聚集繁衍遂更名郭倉。相傳郭倉出了一個孔五大人,在這四鄰八鄉(xiāng)人盡皆知。
據傳在明永樂初年,燕王由南京遷都北京,為使南方盛產之糧米北運進京,下旨在京杭大運河的基礎上疏通并開挖網狀支流。河成后由于汶上南旺區(qū)域地基太高,水流不通,乃采納汶上縣對水利素有研究的老人白英獻計,截汶以濟運,汶水本來是經東北流通泗汶向西北流入東平境,采取白英計后以人工開鑿新汶河一道,使之西南流向南旺,在南旺地區(qū)設分級閘,河道底部石砌水脊,使得汶水經此分流南北,有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之說。運河始通,而船貨通行無阻,對原流向東平之故道,在泗汶北戴村筑大壩攔截,其壩過高,則全部水量流入新汶河,夏秋之際易于決口。汶北廣大地區(qū),特別沿河村莊受害更大,茅灘一帶即當其沖。
?當時孔家茅灘村有一位孔五大人,深入探查并測量大壩設計的高度,根據其水存流量,預計每年沿河村落都有決口及淹沒的危險,又得知監(jiān)修這次水利工程的系其外甥,也就是工部尚書宋禮,想其到職后必前來探望這個舅父,于是在自家院子空曠處,用楊木高搭三丈鋪以架板,又在板上搭起了窩棚。果不其然,作監(jiān)修官的外甥宋禮來看望他,進門見此情景高呼:"舅父,因何住這么高呀?"孔五大人答:"我眼看沒家啦,不這樣住能行嗎?"又問道:"正是六月流火時節(jié),您為何穿長袖衣衫。"孔五大人答道:"此時不穿,該穿的時候就穿不上了。"宋禮會其意,比照架木的高度暗中將此段河道低修三寸,又按照秋季水漲的規(guī)律規(guī)劃水閘開合時間,減少了爾后之常年水患。
這個傳說數百年來在汶河畔流傳,但這孔五大人究竟名字叫啥,什么官職,找不出任何記載。若說無此人此事呢,其村至今仍叫孔家茅灘,村名由來非出無因,且村子兩頭均叫孔家花園。然而現實中,村中姓氏頗多卻無一人姓孔,附近更無孔姓林墓,是為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