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正掛頭頂。
一路上,朱標馬不停蹄的又去了徐家。
當朝太子,不用過年去問候也應該,可朱標不覺得,壓迫下的不穩固,讓他們心甘情愿才是長久之法。
聯絡感情很有必要,況且老朱還很支持,總嫌棄他和文臣武將來往少,待在科技院能有什么用。
徐家守門家丁遠遠看到太子的車駕,立即打開徐府大門,出來迎接朱標。
徐達是小跑著到大門口的給朱標見禮的,昨晚陛下剛來,今天殿下就來,他帶著徐家大小出來迎接。
“殿下,殿下來也不讓人提前通知我,我都沒準備東西,快請進。”
“徐妙云見過太子殿下。”
“徐妙薇見過太子殿下。”
徐允恭和徐夫人都笑著迎上來,簇擁著朱標進了徐家。
“殿下若冷,我讓丫環給殿下煮些熱湯來。”徐夫人對兩個女兒溫和道:“去給殿下準備些吃的來。”
徐達在桌前坐下:“聽說殿下才回來不久。”
“徐叔叔,我從蘇州帶了禮物,小小心意。”
徐達立馬站起來,揮著手說道:“使不得,使不得,我徐達就是粗人啊,哈哈。”
兩人在徐達書房坐下,徐妙薇和徐妙云送來點心熱湯,又溫了酒,做了菜,在一旁等候。
徐達書桌前放著不少的的兵書陣法,窗前還有一處模擬的地形圖。
“徐叔叔做事用兵孤十分佩服,應該向你多多學習用兵之道。”
“殿下,現在就可以啊。”徐達指著地形圖說道:“我這些日子啊,還和陛下商量征討北元的方法。”
“對于北元之事,孤也是一知半解,還請徐叔叔詳談。”朱標禮讓。
提起北元,徐達一瞪眼,拍下桌子,怒道:“這些余孽不容小覷啊,自從那王保保退到甘肅后,我這心里很是擔憂。”
“父皇覺得王保保是草原奇男子,可是孤覺得他就是一匹草原的野狼,狼如果降服不了,留下就是后患無窮。”
“是這樣,我也和陛下說過這個人,這群狼崽子常年都是這么的狠,雖然被我們打的從大都退出去,但他們這群野崽子隨時會卷土重來。”
朱標點頭:“他們能退出大都,都是大明將士勇猛,是三軍用命換來的,是因為徐叔叔和眾將廝殺換來的,孤心里明白,你們辛苦了。”
徐達怔住了,沒想到殿下把這份情義記在心里,雙手抱拳的真誠說道:“殿下,有殿下這番話,我徐達就是丟了性命,也要拼死為大明灑下最后一滴血。”
……
……
一直以來,陛下總和自己說太子殿下哪里都好,就是少了對權的野心,性格過于乖巧仁孝。
今天他們一起討論關于北元的事情,足見殿下做事并不是優柔寡斷的人。
自己更欣賞這樣的殿下,想到這里徐達說道:“妙云你把酒菜送上來,我和殿下在聊會兒事情。”
徐達說道:“上次常遇春和我覺得,不該給北元再留什么機會,可那些文臣卻推三阻四的說這個,說那個,沒有咱們武將說話痛快。”
徐妙薇在一旁似乎想要說些什么。
朱標對她笑笑:“二公子有話請說。”
徐達看著她,又怕他這女兒給太子亂說話。
徐妙薇笑道:“殿下,我爹和常將軍他們,當初雖然讀書少些,卻有主見不怯懦。
那些文臣,讀的圣賢書太多了,人也變得軟猶豫起來,做事只顧著自己的名聲,卻不為朝廷和百姓分憂。”
“不要亂說話。”徐達轉過頭呵斥她,隨后對朱標笑道:“妙薇這丫頭亂說,殿下不要往心里去。”
朱標起身道:“沒有,看來徐叔叔家兩位女諸生,這話可一點不假。”
徐妙薇卻大方說道:“我雖然讀圣賢書,卻對政事有另一番見解,時常出去,還能聽到官吏起壓百姓之事,實在可恨。”
“妙薇,你亂說什么,百官都是百姓父母官,哪有那么多魚肉百姓的,又亂說。”
徐達怕朱標生氣,畢竟老師宋濂他們教出來的,太子雖然仁厚,但這樣說文臣,也不就是在說殿下的老師。
這丫頭越來越不像話。
誰知道朱標笑道:“你繼續說。”
“殿下,為官者說到底,就是是朝廷和百姓的中間人,他們是朝廷派下去為百姓傳話的,為百姓做事的,朝廷養著他們并不是作威作福。”徐妙薇說完對朱標道:“殿下,此事是臣女的看法,與爹爹無關。”
“好,特別好。”朱標贊賞的對她點點頭,這些文官的屁股本來就是歪的。
但他也得把這群文官給堵的服帖,玩政治就得是個合格的演員。
要好好提升政治演技。
回到宮中,老朱讓于一傳旨給他們,說一起用膳。
除夕夜,馬皇后和老朱還有朱標,朱樉,朱棡,朱棣,朱樉他們,加上妹妹和她們的生母。
一家人和和氣氣的吃飯。
老朱看到大家坐在一起吃飯,就想起了當年過年時,他爹和他娘給家里孩子連一碗飯也湊不出來,那日子太苦了。
他決定今后定要讓自己的子孫后代吃穿不愁,衣食無憂。
眾人散去后,老朱在那里剔著牙說道:“標兒留下。”
朱標點頭,坐在一旁陪他說著話。
“咱聽陸文軒說,沈家祖上會造船?你還治了個貪官?小子好樣的。”
“回父皇,那蘇州知縣也是立功心切,卻用錯了法子。蘇州雖然不錯,但兒臣依舊能看到為了生養孩子,淪落風塵。”
老朱搖搖頭:“咱就不明白了,做什么事情不好,種地就餓不死,可她們非要做這個,簡直是有傷大雅。”
“父皇不知,耕種總是來的慢些,況且每年交的田賦,有些人家因為人口多,交起來也是大筆錢。”
“多嗎,咱八月收夏稅,秋收之后的第二個月咱才讓他們收秋糧稅。”
朱標知道,除了江南地區之外,全國其他地方農民的稅并不算重,大部分稅率是預估總收成的五成到十成。
江南地區的賦稅比其他地方要重。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很有必要。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19-10-23/5db02b009991b.jpeg)
會說話的眼鏡
謝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