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為了網羅人才,穩定天下人心,朱元璋洪武十八年重開科舉考試,定下考官人數,體制十分完備。
開科取士,自古以舉子的文章成績好壞為標準。
朱標清楚記得,洪武三十年老朱因為當時的騷亂,一反常例搞了南北榜,以“地區”取士。
歷史上那次科考其實并沒有人作弊,南北舉子的成績全部都屬實。
南方舉子的成績確實比北方舉子高。但為了安定人心,歷史上老朱要求官員特選出幾位北方舉子,竟遭到大臣拒絕。
怒氣橫生下,竟然罷了主考的官職,也是這樣,才贏得北方學子歡呼。
會試復審成了人人關注的頭等大事。
朱標沉吟道:“宋先生為大明朝考慮孤明白。
如今北伐大軍還未完全收復,此事不可太急。
一來,大明朝是要把大江南北統一公平對待的,南北就如大明左膀右臂,不能缺北。
現在開科取士,北方學子并未準備,肯定會有所影響。”
宋濂點頭道:“是,殿下說的是,老臣太心急。北方如今還是蕭索,立馬恢復,對北地學子恐有不公,殿下考慮周到。”
李善長還想說什么,被朱標拒絕,要是都招收江南一帶,到時結黨營私,黨派做大。
朱標對北方很重視,不可能讓它弱與江南,便對各位大臣說道:“北伐歸來,對于北方的治理孤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臣認為北方的遭遇戰亂的影響遠遠不如我們江南,恢復起來也非常簡單。”
李善長想著大家都是江南淮西子弟,肯定這樣說,能討殿下歡心。
“李丞相,孤還記得當年打仗時,李丞相目光也是不淺,可如今怎么說北方恢復容易?難道父皇和我有神人之力?”
話不能說太滿,李善長今兒是郁悶至極,乖順下來,敷衍的點點頭。
看他敷衍,朱標索性不在問李善長,對宋濂他們幾個繼續說道:
“北方地旱糧少,但是軍事要地,中原之所,收復的北方地區派工匠去挖渠打井。就運河,也要繼續清理修建。”
疏通運河,這個太子殿下是癡人說夢吧,李善長心里冷笑幾聲。
殿下還是個娃娃心態,連這等荒唐的事情也能想出來,真是可笑。
工部侍郎也有些覺得不可能完成,但沉默不說話。
“人禍可改,天災卻是難防啊?孤問問你們天災都有哪些?發大水,旱災,蝗蟲,都會讓百姓顆粒無收,流離失所,背井離鄉流竄。
只要戶部做到錢糧充足,旱災我們可以澆灌,洪澇災對于江南常見,可以每年定期梳理河道和鞏固河堤,便可減少大半。
暴元都可以推翻,敢問各位北方的問題就不能解決嗎,一年不行我們就十年,十年不行我們就二十年,孤總有一天可以。
沒人沒錢,孤來解決,你們只需要附議執行就可,但現在各位如此表情,怎么一起為大明的昌盛繁榮努力?”
最后我們在說些什么。說些不為百姓辦事,貪污各項銀子的貪官污吏。無論是誰,只要貪污錢糧,孤定斬不饒。孤相信父皇如果在這里,也會這樣。”
宋濂點點頭,科技院那些工匠整日研究,地形水勢還有礦產都有。
甚至那個焦贊還在鼓搗殿下說的水泥什么,殿下的話他都是信的。
“日后,國力恢復,孤會給各位加俸祿,不會虧待到讓你們吃不起飯。
但誰要是在像之前,欺壓百姓,貪墨銀兩,孤便只有一個字送給各位。”
朱標頓了頓,沉聲道:“殺。”
聲音雖然小,卻清清楚楚傳進每個人的耳朵,聽的他們一身冷汗。
后面有幾個不服朱標的官員這刻被震懾到了,他們平日里也有拿過小數目銀兩。
今后,可不敢了。
“不殺,不足以讓天下百姓消了怨氣,不殺,不足以恢復朝廷清廉,不殺,大明怎么能夠永久統治天下。”
大殿里沒有一人發出聲響,都低著頭,只有粗重的呼吸聲。
朱標掃了眾人一眼,卻發現他們只是低著頭,尤其李善長的思緒已經不知神游哪里去了。
“李丞相?”
“李丞相。”
“李丞相在想什么!和孤分享下。”
李善長正在想李彬的事,想著回來定要讓陛下……被朱標的聲音驚醒。
笑道:“殿下,微臣突然覺得自己有些不舒服,可能是生病了。”
“噢,李丞相還得好好的保重身體,朝廷可離不開你。”隨后揮手道:“散了吧。”
有些改革必然受阻,畢竟流言蜚語是殺人不見血的劍。
那個楊憲自己雖然讓他到揚州去,但也是養著,到時候就把他拿來給自己清除倚老賣老不服氣的。
李彬的事情,李善長心里的埋怨,朱標能感覺到,現在自己給他們提醒下。
但愿這個李善長不拉幫結派的抵制,關鍵還是自己得手里多握點權力。
這個不是難事,上次老朱出京北上時,還想著讓朱標多和操心下將士的事情。
自己做這些,要是在其他的朝代,肯定離廢不遠。
可這是明初,老朱對自己的偏愛足以支撐自己改革,只要對大明有利,馬皇后也會支持他。
今兒把戶部尚書指桑罵槐的說了幾句,希望能讓李善長的囂張收斂收斂,他總想來教自己去做事。
再這樣可就過了。
百官已經離去,只有宋濂還在下面看著朱標。
朱標抬頭道:“先生,和孤去走走,說說科技院的事。”
宋濂點頭道:“是。”
對于科技院的事,宋濂把工匠已經再科技院登記造冊,農業礦產,水利園林,泥瓦匠,手工匠這些也都記錄下來。
自從廢除匠籍,工匠也都干的更起勁兒賣力,對朱標都是感激之情。
“先生,感激的孤倒是不在乎這個,如今有多少工匠?”
“回殿下,每行的手藝人都有,包括前元的工匠,都是手藝精湛之人,足有千人,只是開支有些大。”
“先生不必擔心,開支孤會解決,你幫孤把關,必須嚴格對待。”
“殿下放心,臣認為無論什么事都該嚴謹,尤其科技院更該如此。”
朱標點頭,“北方也有不少能工巧匠,該派人多去尋覓召喚于朝廷。”
兩人沿著宮道邊說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