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吾輩何以為戰?
“立春雨水漸,驚蟄蟲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立夏小滿足,芒種大開鐮,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立秋處暑去,白露南飛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紅葉染;立冬小雪飄,大雪兆豐年,冬至數九日,小寒又大寒。”
后世農人幾乎人人會唱的二十四節氣歌,被方曉從記憶深處搜刮了出來,由于自身缺少文采,所以他可是一個字也改不了。
從隴西帶著甘平等人回到九原,已經是十天之后,日子也已經來到了三月中旬,眼見著這個時代缺少“時節農耕”的綱領性文件,甚至如今還有許多薔夫未曾春種,于是方曉這才命人,將二十四氣節歌在城中各處宣講張貼。
最先對這“童謠歌訣”贊不絕口的,自然是郡中的薔夫們了,他們過去僅僅靠著經驗耕種,是以常常會錯過時節。
而如今有了這二十四氣節歌,在合著自己的經驗稍稍判斷,便恍然驚醒,原來春天,早就已經來了。
在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忙碌之后,現在的北地長城數郡,都已經被九原將軍府,牢牢的捏在了手中,就算朝廷真的再派幾位新的郡守、郡尉來取代葉萇、桓鋮等人,卻也只能最終落得個被架空的份兒。
“哎?我說吳叔,你知不知道咱武城候將軍府中,到底是來了何等奇人?”
“干甚?農活耕種卻還耗不玩你的精力還是咋?你這孺子居然還有心思操心這些?”
街道之上,一老一少兩位薔夫,忙忙碌碌一邊去府衙領了農具與耕牛,一邊閑聊著朝著城外走去。
“你難道不覺得奇怪嗎?這半年來,你看咱們九原變化有多大?別的不說,就光那一條戰死者可以歸鄉安葬,無人認領者,歸葬英雄墓園,就是再過過去蒙將軍與長公子在時,恐怕都沒有這樣的事情罷?”
“嗯?好像真是這么回事,居然還真讓你這孺子,一屁給崩中了?”
年老的薔夫撓了撓頭,臉上卻并沒有露出什么笑容,相反,眼底卻還露出隱隱的擔憂之色。
“怎么了嘛?吳叔?”
年輕的董紀有些不明所以,但很快就聽見“吳叔”輕嘆者說道,“沒什么,我是覺得心里不踏實,現在的日子是過的好了,但是皇帝陛下剛剛統一天下的時候,咱們的日子過得不好嗎?
可轉眼之間,徭役、戰爭、叛亂、胡人,就接踵而至,我是害怕,這安穩日子不長咧!”
“不用怕,吳叔!你老了,將軍府不會再讓你上戰場,但我不同,如果將軍府征兵,我一定要入伍,我替你保衛家園,我替你殺敵建功!”
說著,武紀黝黑的面孔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而“吳叔”看到,則是哈哈大笑,“你這孺子,連毛都沒長齊,懂了個甚殺敵建功,保衛家園,你嫌乃公老?乃公還嫌你碎咧!”
兩人笑笑鬧鬧,卻是絲毫沒有發現,在他們不遠處,有一位帶著金屬面具的將軍,眼中帶著笑容看著他們的背影,兀自發愣。
北地長城總共就那么大,隴西郡發生的一切,自然也隨著方曉等人的回歸,而傳回了九原,在這個娛樂生活匱乏的年代,一點點“新聞”都能夠讓庶民百姓們討論很久。
而當初方曉在隴西喊出的“保家衛國,殺敵建功”的口號,無疑最能引起飽受蠻夷侵擾的庶民的共鳴,有關于這些,方曉在一回來就醞釀了一個新點子,他要將這兩句話,徹底的印刻在北地庶民的心中,他要讓他們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為何而戰。
不知不覺,思考之間,方曉便已經來到了匠作坊,他自然是來找莫離與那些墨者的。
經歷北地三郡之事,讓方曉發現,北地秦軍雖然在武器裝備上,已經領先于這個時代,但是當他們面對高城大池的時候,難免還是會感到有些手段匱乏。
于是,在行軍趕路之余,他又絞盡腦汁,將這個時代可能實現的器械圖紙,統統給搗鼓了出來。
“只可惜,我不是學化學的,否則弄出點火藥,TNT之類的東西,類似項鐵蛋一樣的家伙,還不是得統統跪下叫爸爸?!?p> 心中吐槽,將圖紙交給莫離,也不管這位鑄劍大師弟子瞠目結舌的表情,旋即便拍了拍屁股,走出了匠作府。
“加油吧!打工人!”
休說如今王離不在,便是王離在時,整個九原的日常事務,也大多都要經過方曉之手,如今離開一月,回來之后,自然忙的腳不沾地,這幾日來,甚至連去見王妗的機會都沒怎么撈到。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則是王妗也被方曉給安排出去了。
王妗,乃是王氏女,而王氏在秦軍之中的聲望有多高,自然不必多說。
是以想要實現方曉計劃之中的“新點子”,如今王離不在,還真得靠這位“國家”發給他的老婆。
“風、風、風!大風!
“給我沖鋒!今日,我白真,就要率大秦鐵騎,踏破草原大漠,親自斬下汝等蹂躪我父老鄉親之蠻夷的狗頭!”
“沖沖沖!跟隨白將軍,驅除胡虜,保家衛國,建功立業,光耀門楣!”
不大的校場之中,一場在這個時代的人看起來十分新穎,但在方曉看起來,則甚為粗糙的話劇,正在緊鑼密鼓的排練。
“白禮,你大兄沖鋒之時,便是如此有氣無力的嗎?
還有你們,怎么喊個口號,如此吵雜不清,這般水準,若是拿出去演出,豈不是只能讓觀者徒增笑耳?”
剛一走近,耳邊便有一個颯颯英姿的女聲,傳入耳中,抬頭一瞧,只見那穿著一身戎裝,正在煞有介事的“排兵布陣,訓斥屬下”的女將軍,不是自家“老婆”又是何人?
這出話劇,正式方曉絞盡腦汁,想出來的貫宣理念與意志的最好載體。
…………
“吾輩何以為戰?”
“為家,為國,為自己,為榮譽爵位與自己的親人不再奴役壓迫而戰。”
上郡、北地、隴西臨兆,甚至遠在九原郡鎮守云中的蒙毅,都接到了來自九原“長公子”的書信,書信并不長,但卻足夠動人心魄,便如一生都浸淫秦法、崇慕秦法的蒙毅看了之后,都不由的有些失神。
明白方曉書信中的意思,蒙毅將書信內容宣貫全軍,于是繼戰死者歸鄉而葬的法令之后,秦軍將士們的內心再度多了些什么。
一支有目的的軍隊,與一支毫無目的的軍隊相比,所差的不僅僅是士氣,還有于一往無前的勇氣與不惜拼死一戰的決心。
站在城投遠眺,蒙毅的目光落下,掃了一眼踏碎冰雪與枯草而去的撻抜庋敊所部一兩千蠻夷,旋即高高飄起,看向天空。
“陛下,你在天上可看見了?曾經為你所不喜的長公子,如今可是要漸漸的超過你了!”
喃喃自語之間,蒙毅的目光落向了南方,這個時候,什么大草原上的冒頓單于,全都被他仍在了腦后,他的眼中似乎已經看到了萬里之外的咸陽城。
……………
站在戎車里,韓信顯得有些意氣風發。
任誰在短短的半年之內,從一介黔首,一躍變為統兵數萬的將軍,都會難免的生出驕傲之心,可韓信不同,他是只傲不驕,他可是半刻也沒有忘記,自己與“長公子”第一次相見之時,對方為自己立下的一生志向。
相比于戰馬,韓信無疑更喜歡戎車一些,扭頭四顧,瞧著不遠處的李信,傲然一笑。
雖然嘴上依舊不肯承認李信強過自己,但實際上心中,已然認可了李信的能力與為人,連帶著對于這片生長了李信的隴西,也是充滿了好奇之心。
十五日之前,身在云中城的兩人,便同時接到了“長公子”傳書,于是當即放下手中公務,僅僅帶著親隨與短兵親衛,便趕到了隴西。
在隴西已經有長城兵團的精銳騎軍在等著他們了,他們二人便要自隴西將兵,出河西走廊,擊破可能出現在那里的匈奴左賢王,保證九原主力,不會被匈奴夾擊。
除此之外,自然還有其余的戰略任務需要執行。
三日之后,臨兆北門,韓信站在戎車之上,看著李信率六萬精騎打馬而去,漸漸的與遠處的天野混為一體,一時間有些按捺不住,高聲喊道,“李將軍,你我之間勝負依舊未分,如今得了軍令,便再比過如何?”
“善!韓信將軍,李某在前方等著你,但你可不要落后太多,否則無論羌人、月氏還是匈奴的左賢王,恐怕就得統統死在我之刀下了!”
“嘁!不就是仗著自己車騎戰法無雙么,有什么好得意的?!?p> 又過五日待到軍械自九原而來,依舊是在臨兆北門,只是這次出征之人,換做了韓信。
同樣是六萬人,但相比于李信,韓信的大軍卻配備齊全,除卻騎軍之外,弩手、步兵,連弩車器械一應俱全,而在更后,還有義渠朾鈞親自帶領兩萬民夫為韓信大軍督運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