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各家的小子隨父親拜訪親友,刨除送節禮時間,陳榮能授課也僅五日。
全族能起來不光是村長的愿望,也是整個陳氏宗族的愿望。這些孩子就是希望。都是從那個年齡過來的,半大孩子讀書就沒有不淘氣的。
陳榮第一次當老師,學識上肯定沒有問題,經驗上欠缺。當真認真備課。族學里還在學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和算學。《大學》,《中庸》還未教授。
陳榮明日去族學授課的消息在村子里傳開了。冬日什么娛樂的活動。村民們都想去看看小秀才都教啥。
第二日,陳榮帶著大丫,二丫,三丫,虎子去族學。屋內屋外圍了一圈人,有的叔叔嬸嬸自備小板凳座哪。
陳榮安置好弟妹,走上夫子席位坐下。他第一天講課為吸引孩子們,不講書上的知識。
“各位叔伯大娘嬸子,還有小棟梁們,咱們今天先說說有趣的事情哈。”
“咱們村里雞蛋多少銅板一枚呀,哪個大嬸知道”陳榮這是要互動式教學。
“這還不知道么,一文錢一個,我今日剛賣了30個雞蛋”翠花嬸子搶答到。
“哦,對,咱們村是一文錢一個雞蛋,誰知道鎮上是多少銅板一個雞蛋呀?”
“3文錢2個”鐵娃叔答到,鐵娃叔是村里唯一一個會打獵的,每次進山收獲都不少,家里相對富裕,去鎮上賣掉獵物的時候,也舍得買雞蛋充饑。
“不錯,那有人知道臨陽縣多少銅板一個雞蛋嗎?”
去縣里可舍不得買雞蛋吃,那里太貴了。都搖頭說不知道。
“臨陽是三文錢一枚的,你看同樣是一枚雞蛋,為什么價錢會出現那么大差異哪”大家沉默。
“因為不同的地方,它的價值不一樣。村子里攢了就賣掉啦;貨郎收購雞蛋后到鎮上賣掉,貨郎耗費了時間,精力和體力,這些都是雞蛋的附加值;然后到了縣城,運費,攤位費各種費用加起來形成了另一些附加值,那么雞蛋價格又升高了。”
“同樣是一個孩子,在村子里面學識是數得上的;到了鎮上他發現自己的學識不夠,努力吸取,增加自己的價值;后來到了縣城他又發現需要再學一些知識,又增加了自己的價值”
“人生就是不斷實現價值的過程”看學生一臉懵逼。
“孩子們,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陳家村,一眼望去是村里的風光,祖輩們在田里辛苦勞動,一代一代傳授耕作的秘訣。孩子們,看爹媽爺奶在田里辛苦,大家以后也要這樣辛苦嗎?當爹媽的也希望孩子在田里勞作?”
誰又想一輩子辛苦,但是沒辦法,得吃飯呀。
“咱們陳家祖輩給我們就下了族學,讓我們有機會學習知識,學到的越多,自己的價值就會越高。學知識一是為了有口飯吃,二才是考科舉”
“大家都知道科舉是萬千學子過獨木橋,難考的很。但也只是難考,孩子沒有試過,誰又能說這獨木橋咱就過不去哪”
“當然,還是需要在族學打好基礎哈,咱們現在學的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是基礎,只有老老實實打好基礎,才能在以后的學習中少走彎路”
“蒙學之后還要學《大學》《中庸》,我都有帶到家中,大家可以翻閱”
“好,不耽誤大家時間,考核一下大家在族學學的怎么樣哈,我提問大家回答”
“教之道,貴以專,后面一句是什么”
陳榮抽查了十幾個問題,孩子們水平的參差不齊。但都很愛學習。
一個時辰不長,匆匆就過去了。孩子們對這種教學方式接受度還是很高的,沒有排斥新夫子的心理。這當然和孩子父母耳提面命有關系。
陳榮用白話講的,除了幾個專業詞大家聽不懂外,其它都很激勵人。幾個剛成家的年輕人很受鼓舞。紛紛想著怎么做能提升價值。
大丫幾個基本聽不懂哥哥講的是啥,但不耽誤他們露出崇拜的小眼神。哥哥太厲害了,可以給叔叔伯伯講課啦。
為陳家的女孩子著想,她們也得要認識幾個大字的。嫁出去的女子能識字,婆家也會高看一眼的。大丫他們識字的安排得提上日程了。親妹妹大丫快10歲了,村里姑娘訂的早,過兩年張氏該給她尋摸人家了。趁著在陳家,得學幾個大字。大丫可不知道她哥都在安排她去寫字了。她最討厭歪歪扭扭的大字了。它認識她她可不認識它。
陳榮最喜歡去后山腳下散步,今日教完孩子們。他帶著弟妹去后山。冬日的山上光禿禿的。前幾日下的雪還沒有融化,一個個小冰晶掛在指頭,煞是好看。
弟妹跟陳榮跑到后山,就因為不想回家,跟著哥哥可以到處玩。
時間就是很快,到中午了,再不回家,李氏會擔心的,陳婆子又該罵人了,唉。
帶著三個小的回家,碰上來賣雜貨的貨郎,陳榮給三個小丫頭各買了一朵小花,給虎子買了個小玩具。四個娃子歡歡喜喜的回家了。
陳婆子沒有消停的時候,家門口聽孩子的哭聲。陳榮無奈的邁進家門。
娃子旁邊還站了村長。
“榮哥兒在書院讀書,栓子跟去還能照顧榮哥兒,你這又是何必把他再送回去哪,他那嫂子怎樣,你不清楚?”
“是他自己回去的。又不是我趕的。”
“陳老六,你說句話,栓子怎么處理?他也是你侄孫”
“二哥,既然答應他就在我家,他又回去,卻是我的不是,可這讓他堂弟給他做個下人,榮哥兒不得被戳脊梁骨。”
“老六,你到算的清楚啊,什么下人不下人的,栓子只是去跟榮哥兒做個伴,榮哥兒這以后手里也得有用人的時候,栓子去給他跑個腿,他們是同族,用著也放心不是。”
“陳老六,收起你那算計,給栓子一條活路吧。”
“六爺爺,栓子有力氣,什么活都能干。”栓子爺求陳老漢。都是看著長大的。栓子他娘去的早,不然也不能受嫂子的氣。都是一個族里的,能幫就幫吧。也能為榮哥兒博得一個好名聲。
“二哥,二哥,別生氣,你也知道各家都不富裕,我這里花銷更大,就是有老大那個家具鋪子也得不了幾個銀錢。唉,栓子也是個可憐的孩子,都是一個族里的,但凡我有口飯吃就不會餓著他。”
“栓子給你六爺爺跪下”
“別,可別啊孩子。快起來”
陳婆子氣的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