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黨們送邵興旺上大學的第二天,父親邵振邦就張羅著在家擺了幾桌酒席。
屋里坐著邵興旺小學、初中和高中老師。沒來的老師,邵振邦開著“三蹦子”特意登門拜訪,帶去煙酒,鄉下特產,時令蔬果和大紅公雞。
特別是當天采摘的新鮮蔬果和自己用糧食散養長大的柴公雞,城里人視為珍饈佳肴。
邵振邦覺得這禮送得有意義,有價值,卸下了長久以來藏在心底的精神負擔。
鄉下人好面子、講義氣、懂感恩,邵振邦是優秀代表。
院子坐著村干部和親戚,和邵家關系好的鄉黨和朋友也來了。趙德奎邵彩蓮趙雨晴戚國熊夫也被請到家里,坐上席位置。
待客人走后,邵振邦吞吞吐吐把心里話,告知老趙一家。
邵振邦自然希望趙雨荷不要再找他兒子。邵興旺是全家人希望,好不容易考上大學,跨越了農門,就讓他安安心心地上完大學,將來找個城里媳婦過日子。
趙德奎一家心里比誰都清楚,邵振邦不可能回鄉教書,不可能承諾大學畢業后娶荷花,更不可能到趙家坡做他家的上門女婿。
雖然生了三個漂亮的女兒,但因為沒有兒子,趙德奎一直活得自卑,總覺低人一等。他為自己老了之后有個依托,從女兒荷花上高一時,就四處打聽,前后奔走,指望招個上門女婿來給自己養老送終。這事在趙家坡村、邵家棚村、張家莊、王家莊等十里八鄉,就像司馬昭之心一樣,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因此,即便趙雨荷長得漂亮,懂事,討人喜歡,也沒有一個媒婆上門給趙雨荷提親。一說起來,媒婆總說,那趙德奎的三姑娘條件高著呢,不僅要求女婿要倒插門,要給他老丈人養老送終,結婚前還要先把新房蓋了。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功夫不負有心人。
趙德奎堂兄弟媳婦韓鳳霞,在她老家大秦省北部沙漠,靠近內蒙的地方,給趙雨荷介紹了一個大她五歲的男人。
這個名叫韓鑫的矮個子男人,正是十年前從大秦北部嫁到新灃縣的韓鳳霞的親侄子。
這幾年,大秦北部沙漠地區發現大型優質煤礦和油田,這里的牧民即使不做事,每年按家里人口,可從縣里分到不少錢。因此,這里人家家都跟富有。有能耐的,拿了錢,到環境更好的省城買房買車,生活養老,還有到BJ、上海等地,買房、定居、工作、生活。只上過小學的韓鑫,卻愿意做老趙家上門女婿,愿意給趙德奎蓋兩層樓房,愿意娶趙雨荷為妻。
趙雨荷雖然熱烈地愛著親愛的狗子哥,但在父母多年的感情熏陶下,她別無選擇。她不能像大姐二姐那樣潑婦般吵鬧,更不能像二姐趙雨晴以死相逼,當父親面跳渭河。
趙雨荷畢竟上過高中,在村里鄉里,算半個知識分子,是文化人。十年前,像她這樣沒有考上大學的高中生,是完全有資格在村小和初中當民辦教師。
趙雨荷確比一般鄉下女子懂道理、明事理,即便內心再怎么痛苦,她也不可能大吵大鬧,死皮賴臉地非要嫁給狗子哥。
邵振邦和劉云朵早已明確表示,兒子考上大學,擁有城鎮戶口,吃商品糧。大學畢業后,是要在城里安家落戶,娶個城市媳婦過日子。
一位是生活在鄉下,沒有正式工作的農民,一位是上了大學,擁有國家干部身份的人民教師。門不當,戶不對,是不可能走到一起。趙雨荷不得不面對現實,她成了包辦婚姻,鄉下陋習最大的受害者和犧牲品。
愛情雖然說浪漫,但婚姻卻必須要面對現實。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結合在一起,終究要面對瑣碎的日子。從古到今,逃避現實的愛情,多半都以悲劇收場。世上有多少癡男怨女,都栽倒在了現實的婚姻面前,含淚分別。
趙雨荷沒能力沖破現實阻礙,她只能把眼淚收藏起來,吞咽到肚子里。她竭盡全力調整自己:跟誰過生日,都是過日子。只要這人勤勞善良,對她好,也就心滿意足了。
趙雨荷盡量表現出一種毫不在乎的樣子,個子矮,長得黑丑,沒有文化,沒關系,別人的閑言碎語,無所謂。像他們高中同學每年的同學聚會,她也從來不參與。
趙雨荷態度轉變,讓趙德奎和邵彩蓮提心吊膽的心終于松弛下來。他們覺得,時間久了,兩個人感情自然也就有了。特別是兩個人一旦有了孩子,女人就會把大部分精力放孩子身上。即便韓鑫是個并不討人喜歡的家伙,但女人往往在看到孩子的份上,大多會選擇原諒。
求收藏、求推薦、求月票、求評論!新人,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