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試驗【求追讀】
“畝產三四千斤,這絕無可能!”
吳勇一臉詫異,完全不敢相信。
這世間,安有畝產三四千斤的糧食?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不僅是吳勇不敢相信,李林老先生也不相信。
他行醫一輩子,有過繁華,有過輝煌,見過不少達官顯貴,也走過神州錦繡河山……
從未見過這等天賜神物!
別說見過,聽都沒聽過。
倒是李巧珍丫頭,對農業生產不了解,這才沒太大的反應。
對于吳勇兩人的反應,趙城早已預料。
吳勇種了一輩子地,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經驗都在告訴他,世界上不存在畝產千斤的糧食。
像這種畝產三四千斤的,那更是無稽之談。
“相傳,這種東西是從海外傳來,不接觸的人絕不會相信它能畝產三四千斤,
哪怕是我,最初也不相信世界上存在這等神賜之物。
但后面我那位朋友親自命人種植過,的的確確可以生產這么多糧食。”
趙城娓娓解釋,在無中生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
吳勇木楞地搖著頭,這根本就不是什么相信不相信的事情。
完全違背了幾千年來的農耕常識,徹徹底底顛覆了原有世界觀啊!
這種東西對于農民的沖擊,就仿佛朱重八、朱標等人,第一次見識過趙城各種恐怖手段一樣。
根本無法用現有的世界觀解釋。
很多東西,都只能歸結于超自然現象。
“畝產三四千斤,甚至秦公子還說在那什么肥料的輔助下,更能畝產七八千斤……這,這,這……”
李老先生說了半天這,終究“這”不出來。
他接近六十歲,一輩子與藥材打交道,對各種植物、農作物都有所了解。
在他的世界里,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作物。
“我知道大家不敢相信,我們可以試試,這里大概三百公斤,能種植兩畝地左右,
現在種植下去,只需要三個月,三個月后自然就見分曉了。”
趙城也沒打算讓他們一開始就接受,這種事情,只能用事實砸臉,才能打破原有的世界觀。
正所謂,不打破世界觀,怎么能成長?!
“兩畝地……”
李老爺子呢喃一下,若只是兩畝地,或許可以嘗試一下。
他幾個兒子都死得早,曾經在荒山中開墾出來的土地,少部分良田租給寨子里的人家,大部分都荒廢了。
若真有秦明公子說的這般神奇,那這東西,絕對能解決寨子里的糧食問題。
甚至,老人家還預想了久遠的未來,這東西對天下萬民的恐怖貢獻。
把這種東西傳入神州的人,那貢獻之高,遠不是一句兩句話能概括的。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這東西,何止是救一人兩人之命啊!
千千萬萬命,億億萬萬命都不為過。
吳勇有些見識,但遠無法與李老爺子相比。
他還在考慮拿兩畝地來種這莫名其妙的東西,到底值不值得。
他們村寨很偏僻,附近多是山地,距離長江也有六七十里,就依靠村子里這些地求活了。
拿出兩畝地來種土豆,對于吳勇來說還是過于冒險了。
他是個現實主義者。
很難相信這東西,真的可以畝產三四千斤。
“吳村長,我知道你很難相信,但可以拿兩畝荒地來試一試……”
趙城既然把東西拿出來了,那就一定要種下去。
這些東西,能改變這個村寨的命運,能養活數百人、上千人。
未來發展擴散出去,一定會影響千千萬萬的人。
如果這個村寨在大城市附近,趙城無論如何都不會將土豆拿出來。
但這是一個山寨,一年到頭很少會有外人到來,大多數時候都是來收稅的。
而且地方偏僻,與外界的聯系很少。
在這里,沒有大地主,也沒有權貴豪強。
無論是大當家吳勇,還是其余小家小戶,大家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生活物資都一樣。
也基本不存在明顯的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
吳山寨山頭很多,或許是有主的,或許沒有。
但這么多年來,山大王們“占山為王”,基本成為了這里的主人。
由于地界實在偏僻,哪怕是官府,也不愿意插手。
這就具備了些許拿出土豆的客觀條件。
畢竟,山寨終歸是山寨,與尋常村莊是不一樣的。
尤其這吳山寨還是以吳姓宗族聯合起來的村子,凝聚性更強。
在古代的社會環境下,宗族對于普通人來說,可比官府更具權威。
也更容易凝聚力量做大事情。
就比如一個很簡單的比喻,如果有外敵來襲,大當家吳勇振臂一呼,吳山寨內就能匯聚起上百號壯丁。
這股力量,尋常勢力怎敢挑釁?
至于那些真正的大家大族、權貴豪強,對吳山寨也不感興趣。
只要吳山寨安安穩穩發展幾年時間,很容易就能成為方圓百里的大型勢力,或許還能把影響力擴散出去。
這一系列的條件,讓趙城打算拿吳山寨來做試驗。
一個迅速改變封建地主社會生產模式的試驗。
將其改變為某種意義上的宗族公有制形式,探索適合這個時代,并大幅提升生產力的正確道路。
“秦先生,你需要我怎么做?”
經過李老爺子多次提醒后,吳勇還是下定決心試一試。
就算畝產沒有三四千斤,能有個四五百斤,那也不錯了。
至少還有糧種!
如今世界,連種子都沒有的人家太多太多了。
吳山寨這些年來能夠支撐下來,也是占了山多且早些年糧種還足夠,開墾了不少荒地種糧食。
明朝洪武年間,一斤等于十六兩,這是多年的傳統,半斤八兩便是源于此。
不過古代的市斤與幾百年后的斤是不一樣的。
古代一斤大概約等于六百克左右,一兩三十七八克的樣子。
“吳村長,我想建立一個叫做吳山寨管委會的組織,我會將這些土豆無條件送給管委會,
管委會的工作就是管理吳山寨的日常事務,幫助山寨的村民從事生產活動……”
趙城說了很多想法,也做了很多解釋,他本來還想在這個世界試試大鍋飯。
但幾百年后的歷史已經證明,大鍋飯是需要非常高的生產力水平。
那個時代的夏族都不具備實現大鍋飯的客觀條件,現在的夏族更不可能!
……
成立管委會這件事很重要,對于趙城也好,對于吳勇也罷,對于整個吳山寨都是如此。
一天兩天是說不清楚的。
但趙城邁出第一步后,一切都變得水到渠成。
其實管委會也沒什么特別的,就是邀請村寨里有威望的人組成集體,共同管理村寨事務。
換句話說,就是把宗族的族老們召集起來,為他們搭建了一個類似官府的架子。
實質上的變化并沒有多少。
趙城倒是留下些許群體表決,群體選舉的想法和思路,但也只是建議。
未來吳山寨如何走,會如何發展下去,那已經不是趙城思考的問題了。
除了統一管理外,趙城還借助自己吳山書院院長的身份,對書院的教育形式做了大規模改變。
不僅對小孩子們進行教育,也對青少年開展基礎教育,普及一些基礎的知識。
當然了,趙城沒有遺忘那些成年人和老人們。
他鼓勵大家都來書院進行學習。
書院雖只是趙城一個人,但他的學識與見識,放在大明堪稱全知全能,什么都能傳授,什么問題都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書院被改得面目全非,倒是有一種大雜燴的感覺。
趙城有心進一步改造書院,但可惜,山寨人太少,根本不具備人力資源的客觀條件。
如今形成一個小型的學校,倒也足夠了。
建立管委會、改造書院,以及種植新品種……
這一系列事情一同展開,前前后后忙大半個月,倒是初具成效了。
在吳勇的動員下,也在書院小娃娃們對家長吹風的幫助下,吳山寨在書院后面荒山上荒廢的地重新開發出來,種上了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種子。
不僅種上了三百公斤的土豆,還混種了兩畝玉米。
此外,像什么辣椒、花生等也種了不少。
人多力量大,一切都很順利。
此外,在書院改制后,趙城不僅教授孩子們,還專門開展成人教育,進行掃盲運動,傳授了不少基礎科學和農耕知識……
時間久了,在山寨里還漸漸有了些許威望。
以前村民們尊重他,但往往敬而遠之。
但這段時間接觸下來,關系倒是融洽了不少,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敬愛他。
還有不少人家想把年齡合適的閨女嫁給趙城,或者給他當侍女啥的……
趙城并沒有接受,還一本正經地以現代人的世界觀狠狠批評了他們。
這種思想要不得!
眾人一般都是笑著受教,家里有閨女在場的則是嬌羞地跑回了家。
大家相處還挺和睦,說了幾次后也明白了趙城的態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過度討論。
一個多月以來,整個吳山寨徹底變換了模樣。
尤其是吳勇等人看著書院后方荒山上一片片的綠色幼苗,更是高興激動。
每天都會抽點時間過去看看,甚至那大當家還會不辭辛勞去溪邊挑水回來,給這些幼苗澆澆水。
天算不得干旱,澆點水也還行。
不過趙城還是重點叮囑過幾句,澆水不能太頻繁,不然這些幼苗會死的。
趙城如今威望很高,連大當家都以弟子禮面對他。
或者說,幾乎整個吳山寨,上至八十歲的老人,都得趙城執弟子禮。
趙城自然是不愿承受的。
就是普及一些基礎知識罷了!
這些人或許非常看重,但對趙城來說,真不必如此。
一個多月能傳授得了什么東西?
基本就是針對個人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再抽時間科普一下基礎科學。
其余大多數時候,還是在書院里當老師教小娃娃們。
在現代化科普知識的轟炸下,村寨的小娃娃們倒是懂得了不少東西。
水為什么會往低處流?
植物為什么需要陽光?
瑞雪為什么會兆豐年?
又或者,山里挖地挖出來的黑乎乎的石頭是什么?有什么用?
……
聽到吳山寨有村民在山上挖地挖出了煤炭,趙城也不由得為這個村寨感到高興。
煤炭啊,這基本是古代最容易開采的自然資源了。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0-05-15/5ebe3ebc2ae04.jpeg)
情飛何方
求追讀求追讀求追讀求追讀求追讀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