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開封城,視野瞬間變得開闊起來。
由于外出開封城踏春,是李賢一時起意的打算,所以沒有明確的目的地。
瞅見開封外的不少路上人潮依舊稠密,李賢便讓孫二狗將馬車往另一條偏僻的小路開去。
他帶著母親出來散心,可不是為了人擠人。
事實證明,李賢的選擇是正確的,這一條偏僻的小路,竟也別有幾番景致。
“沒想到開封城外,還有如此妙地,娘你看,那邊山上的野桃花都開了!”難得出來浪一次,李賢的心情不由得愉悅起來,指著山澗的桃花向拉開車簾的李母道。
李賢前世也是個園林愛好者,他能觀察得出,這片桃樹林被修整的頗有章法,大概率是有主之物。
只不過比他在華陰親自修建的小花園,還是太過單調了。
李母的情緒也被幼子感染,望向路上的景色,還順帶著唱了一首華洲本地的民歌。
對于母上大人難得展開歌喉,李賢自是拍手贊美不已。
在老爹尚未迎娶母上之前,母上可一直是華州第一次才女呢!
也只是為人婦,再加上生了兩個兒子,全身心投入家庭事業后,才把當年的輝煌過往放下。
李賢曾經不止一次幻想,母上若是放在后世,那至少也是名氣十足的歌唱家,外加繪畫家。
是的,李母還會繪畫,刺繡就更不用說了。
“今日所見的景色還真不錯,大宋沒有相機什么的,還真麻煩,否則還真像給爹兄長,及柳永他們拍上幾個視頻。”
李賢走在最前面,搖頭晃腦的想到。
不過有他這個人體復述機在,待老哥倆這幾天的省試結束,他打算抽個明媚的午后,好生的描繪下這里的風景。
走著走著,李賢帶著馬車越是深入。
“小郎,前面似乎沒有路了!咱們還是回去吧!”孫二狗作為一個忠實的車夫,還別說,視線挺好。
一眼就注意到蜿蜒小道的前方,約半里路之外的盡頭,是整片綠油油的農田,僅有幾條容一人通過的小道交錯。
而在另一側,是片黑壓壓的建筑,高大的院墻,阻斷了所有人的視線,隱約有人語聲傳出。
孫二狗這么一說,李賢和李母都發現再往前去,還真的無路可走。
“賢兒,二狗說的對,前面看來是別人的農田莊園,我們如此沒有打過招呼進入,已是失禮至極,不如先行返回吧!
待過兩日你兄結束科考,再叫上你父,我們一家人好生出游一番。”
母上發話,李賢只好結束了那一探幽園的打算。
協助孫二狗把馬車調轉了頭,往回行進了不過百十步,忽聽得上方密林的小道中傳來一句“哎呦”,似乎有人摔倒,隨后便是不斷的吸氣悶哼聲。
“娘,那里似乎有人出事了,兒去看看!”
李賢忙向母上大人請示。
走過路過莫錯過,有人需要幫助,如果力所能及的話,李賢還是樂于伸出援助之手的。
“小心些!”李母點了點頭。
“兒曉得了!二狗你隨娘先在路邊等候。”
李賢給孫二狗囑托了兩句。
謹慎起見,他爬上前方的竹林小道前,從地上撿了兩個拳頭大的石頭攥在手里。雖說開封周邊的治安還算不錯,但就怕萬一,說不定真有人瞧上了他這個優秀的貌美公子哥!
給人賣了,那爹娘該多傷心啊!
當來到案發地的時候,李賢才松了一口氣。
眼前視野相對開闊,小路中間,就是一個普通的漢子被石頭給絆倒了。
青年漢子正掙扎著站起,他的腿邊,一個背簍正安靜地躺在地上,內中的紙錢撒了一地。
“賣紙錢的?!”李賢心里鼓搗了兩句。
平常人要是帶著好心情前來游玩,碰到賣紙錢的只會按覺晦氣,可李賢又豈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自不會相信迷信。
看那漢子歪歪扭扭,受痛即將再次摔倒,他邁步急速走近,伸出一只手將這比他略高的漢子穩穩扶住。
“老兄是腳底打滑了?扭到了筋骨,要不再歇會?”
注意到前方一個衣著華貴的青年急速走來,沒在意他身上的泥灰,而穩穩扶住他的手臂,李用和有些感動。
他擔心自己身上的灰會弄臟少年的衣衫,待吃痛重新坐在地上后,連連擺手道:“某謝過小郎君,某歇息一會就好了!”
李賢也看出了青年的拘謹,從遠處撿來一根被砍成兩截的竹棍,遞到了青年手中,扶著他重新站了起來。
“這樣吧,我幫你拿著竹簍,你隨我到前面的大路上,我的馬車上有些跌打損傷的藥品,幫你涂抹下,能減少些疼痛。”
李用和想了想,還是選擇應下。
他今日,本是給前面的莊戶送紙錢,對方有親人去世。順道路過靜齋庵,打算看看于此出家的同父異母的阿姊李冉。
想到出家的阿姊,李用和也有些無奈,甚至有些怪罪母親程氏,當日在父親去世家道中落后,攜他改嫁繼父家中,并未帶上這位阿姊。
于是,這位一直待他不錯的阿姊,孤苦無依無奈之下,為了活下去,不得不來到靜齋庵出家。
李用和常常想念阿姊,所以尋到機會就會來靜齋庵看看阿姊。
誰曾想到路上竟突兀遭遇此事,試探著一步一步地慢走,偷偷望了眼這個比他小不了幾歲的公子哥,李用和結巴著試探問道:“小郎君莫不是來靜齋庵春游的?”
靜齋庵?
李賢背著竹簍秒懂,原來前方的建筑是個尼姑庵。
“差不多,不過我隨家人是第一次來,觀之前面似乎無路可走,便沒有進入。閣下莫不是這附近之人?”
李用和明悟了,這公子哥大致是誤入的。就說嘛,靜齋庵平日可是不接待外客的。
“原來如此,某確實是開封府李家莊人,距離此地不過五里路,姓李名用和。
且好讓小郎君知道,這靜齋庵平日里,確實是不迎客的。
不過若是有人前來還愿之類,只需給內中的師傅說一聲,還是可以入內的!
對了,某不知小郎君貴姓?”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2-07-31/aaa59ae0c2f065852ae3d58f9fc699f1FEqrC5f819K11rs.jpg)
柯不貳
說明(含微小劇透,謹慎食用):本章的靜齋庵及仁宗生母李宸妃(李氏,后文為李冉)的本名,屬作者虛構。 寫作之前,作者查了很多資料,均發現沒有太過詳細的記載,如有讀者有相關史實,還望提醒,柯不貳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