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君想解決燕國的問題。他問計于眾臣。
丁樹人說:“首先得把陽關奪回來。那是必經之路。”
關霖說:“陽關險峻,不好攻呢。”
丁樹人說:“那也得攻,不然怎么進去。”
楊可青說:“可以繞道呀,不是還有許多關口嗎。”
丁樹人說:“照你這么說,陽關就不要了?”
楊可青說:“我沒說不要啊,我的意思是,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多一些思路總是好。”
李辰君說:“眾愛卿還有什么想法,都說說。”
秦犇出班說道:“微臣總覺得,與其坐而論道,不如先去摸摸情況,做到心里有數,再作計劃。微臣愿前去考查。”
李辰君說:“有道理,那就你去,朕等你的消息。”
十幾天后,秦犇回朝對李辰君說:“皇上,據我的考查,陽關的確無比險峻,易守難攻。如若強攻,不是不能下,但必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劃不來。微臣覺得楊首輔的想法可行。我們可兵分兩路,陽關方向不用重兵,派關鑄去就行。主力可兵出娘子關,繞道側面包圍燕子城(嚴午君即位后,將京城改名燕子城),京城一旦吃緊,燕國必然全力保衛。據臣所知,那燕國本來就兵力有限,必定要調陽關守軍回救,這樣,陽關即可不戰而得。皇上,不知微臣的淺見是否可行?”
李辰君聽了秦犇的分析很是高興。他說:“難得,難得,難得愛卿有此頭腦。燕國可得矣。那就由你掛帥,執行此次任務。”
秦犇說:“微臣尚嫩,經驗不足,俗話說葁還是老的辣,還是請兩位老前輩掛帥為妥。臣愿為前鋒。”
李辰君說:“愛卿不要謙讓,朕正想歷練你呢。依愛卿所為,必不辱使命。就這樣,你去準備吧。”
秦犇不好推脫了。他欣然而去。其實能得到皇帝如此看重,他很高興。他心想,一展抱負的時候到了。
過了幾天,李辰君點兵。他說:“朕此次任命秦犇為征西將軍,丁樹人,關霖分別為左右副將,關健為先鋒,朕則親掌后勤。望眾將齊心協力,拿下燕國。出發。”
莫唐大軍在秦犇的率領下,浩浩蕩蕩出娘子關,奔燕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