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國其實由三國組成,分別是高麗,白忌,星洛,其中高麗最大最強。
這個國家不可小覷,既有農業也有牧業,且土地肥沃,打下的糧食不僅自足,還可外銷,戰馬更是鋪天蓋地,莫唐都得向他們購買。又由于靠近莫唐的河北,經濟,文化相互交融,從莫唐那里搬去不少經驗,連朝廷的建制都一樣,甚至長城也修起來了。從來就是莫唐的勁敵。
只不過這幾年他們三國之間互相殘殺,無暇外顧。這三國中數白忌野心最大,他老想吃掉星洛,甚至勾結日本的倭寇,一起攻打星洛。那星洛國王無奈,只好向莫唐求救。李晨當然不會作壁上觀。
其實這十幾年,他一直都在關注著這個東方大國(說是東方,其實在東北)。他要弄清楚,為何隋唐都要與之死磕。他翻閱了大量史書。發現這個民族韌性很強。幾次幾乎滅國,又幾次站立起來。他們從不輕易出兵,總在你或因內亂,或因外患,忙得不可開交時咬你一口。這回就因達達國之亂將國境推到三海關附近。其狼子野心詔然若揭。
什么意思,李晨的明白。
因此對星洛國的求援,李晨立刻表態,他修書告訴白忌國王,星洛是莫唐的朋友,打狗還得看主人,立刻停止進攻星洛。否則莫唐必將介入。另外,他還告訴高麗,休要坐山觀虎斗,馬上出兵馳援星洛。
然而,回音卻讓李晨大為光火。白忌說,戰是星洛人挑起的,不給教訓不行。
高麗說,兄弟打架,我是大哥,站哪一邊都不好,不能拉偏架,我是左右為難啊。
李晨心想,既如此,那就莫怪老大哥不留情面了。他決定東征,趁此機會解決這個心頭大患。
觀后歷史,我們會發現,李晨此舉的英明。不滅契丹,大宋亡,不滅滿清,明朝亡。
可是歷史的教訓李晨也懂。隋煬帝征東,耗盡國力,導致隋亡。唐朝征東也是曠日長久不能下。他知道,東征不是件容易的事,得作好充分的準備。首先光靠陸軍不行,陸軍只能出三海關,經丹東跨江進入高麗。要想攻陷全境,戰線太長。必須有一路海軍從山東跨海進入白忌配合作戰。這就要組建海軍。
組建海軍就要造船。他命令馬道成去四川砍伐木材。為何是去四川伐木?其中自有道理。一是因為四川木頭貭地好,二是便于運輸。砍了木頭往長江里一扔,那些木料順流而下,在江蘇境內撈起便是。省時省力還省錢。
他又命武進,丁樹人去河南,山東一帶招兵,命楊可青到燕國買馬,多買汗血寶馬。
他準備五箭齊發,兩箭陸路,三箭海路。各路的帶隊將領他也考慮好了。
真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