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趙佗傳(下)】
趙佗終于還是等到了機會。
攝政十年,陳嬰病逝,趙佗得以前往桂林,執掌嶺南軍政大權!
盡管此時嶺南各郡的郡守、郡尉早已不是趙佗昔日的手下,即使他有別樣的心思也不可能實現,但對于趙佗來說,回到南方就像是魚游入水一般暢快。
同年冬,趙佗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盤踞在廣西西南部與越南北部地區的一股南甌越人勢力。
他招募南甌越人為其效力,在廣西北部灣建立了港口與城寨,開始向南輻射。
攝政十二年,在休養生息十年之后,南方大治。
新募之軍已具備一定戰斗力,而參加過統一戰爭的老兵尚未衰老,能茍的黑夫終于肯開動兵戈,想試試整編后夏秦軍的實力。
黑夫將進攻的矛頭對準了口出狂言外交侮辱秦使的夜郎國,起用趙佗為帥。
趙佗領軍七萬向西南進兵,在巴蜀方面的協助下,費時一年零三個月平定夜郎,將今云南地區和老撾北部納入夏秦版圖之中。
黑夫并不是隨手插秧,他染指中南半島是在為繼業者布局,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北方已經沒有能夠威脅到夏秦的敵人,但是在西南以及更西的地方,一個發源于恒河的古老文明或許能夠成為夏秦值得重視的敵人。
吞并夜郎國的舉動讓中南半島上的八個小邦國紛紛請求入貢,自愿充當夏秦的藩屬。
這個舉動在當時對夏秦帝國并沒有多大的益處,甚至有些得不償失,但是在兩千兩百年以后,趙佗平定西南,八國請藩成為自古以來中南半島便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鐵證。
這一世的黑夫不擔心趙佗能夠坐大,數萬里南方土地上有將近十個實力與趙佗不相伯仲的統兵主將。
國內戰事平定,本該是讓他們返回咸陽,加封爵位,安養天年的時候,但是這些正處在黃金年齡的宿將們留在南方能夠起到更大的作用,黑夫思慮再三,決定讓他們發揮更大的歷史作用。
得益于龍骨出現后的海船革命,航海技術的發展讓船隊走的更遠。
在這個時空,鎮南將軍趙佗開疆拓土的方式不再是大軍出擊,而是從廣州灣和北部灣兩地派出船隊沿岸探索廣袤的南洋。
攝政八年,海南島納入夏秦帝國疆域,被黑夫賜名天南郡,最初是用來流放重罪之人及一些犯官家屬,后來變成了南洋海軍一處重要的補給站。
攝政十一年,趙佗派出第一批由三百艘海船組成的船隊在象郡出發,依靠徐福的輿圖和之前數年探索船標記的可供??康母蹫?,這支船隊沿著大陸邊緣前行,一直到越南南部才因風暴而返航。
攝政十三年,第一批船隊返航之后,吸取經驗教訓的趙佗再次派出船隊,而這次的船隊規模達到五百艘!
第二批船隊最遠抵達了馬六甲海峽,由于海峽另一側的海路不明,補給不足,艦隊指揮官將馬六甲海峽作為南洋與西洋分割點,并在當地設立了一處夏秦哨所,此后數百年間,無論夏秦國內遭遇了怎樣的危機和動亂,這處哨所與里面的軍兵都在盡忠職守的保護著夏秦南洋海疆的邊陲。
無數艦船從此向西進入西洋(今印度洋),它們的足跡遍布毗舍亞伽羅(今印度中部)、馬杜賴(今印度南部)、波斯灣沿岸與阿曼、紅海、東非之角等地。
......
攝政十五年,韓信的部下起兵發動淮南之亂,迅速席卷江淮地區,叛軍打著復興秦室,掃除秦賊的旗號,聲勢頗大。
當時身處襄陽的趙佗是夏秦南方軍隊中兵力最多的將帥。
黑夫遣已經是御史中丞的陸賈親自前往襄陽,勸說有擁兵不前,養寇自重嫌疑的趙佗進軍大江以北。(歷史上的今年陸賈勸說趙佗歸順漢帝國)
趙佗以領兵虎符調度六郡八萬大軍東進,以雷霆之勢掃蕩叛軍,期數月,平定淮南之亂。
但也因為趙佗在叛亂初期沒有迅速做出反應一事,難免引起流言蜚語,趙佗為自證清白,主動讓所有子嗣前往咸陽,以自證清白。
......
在隨后的二十年里,趙佗在南方兢兢業業的奔走,將新納入夏秦版圖的六個西南邊郡的統治穩定下來。
攝政三十七年,原本身體健康,頭上未見幾根白發的趙佗突然傳來噩耗。
在那之前,醫師見到趙佗的身體狀況后都驚嘆能在嶺南瘴氣濕熱之地保養的如此之好,趙佗全然不像一個年近六旬的老人。
誰料被醫師斷言還能至少再活二十年的趙佗卻在一個晴朗的下午突然暴斃!
就像是時辰到了一樣,不聲不響的兩眼一蹬,人就沒了。
歷史上足足活了103歲的趙佗,這一世卻在57歲的時候突然暴斃。(而他的兩個結義兄弟,黑夫比歷史上多活了51年,吳芮壽終正寢。)
攝政夏王尉破虜得知消息后,罷朝三日以示哀悼。
后追封趙佗為南越公,依照他的遺愿,將其運回恒山郡真定縣(今河北真定)的老家祖墳,與父母昆弟一同安葬。
在《夏秦帝國風云錄·四十年風云大事記·趙吳共利列傳》中,張蒼簡要的評價了趙佗的一生:
趙佗雖為北人,卻在南方建立了一番不朽的功業,開拓疆土九千里,于國朝有大功,于夏公不負結拜之義,盡忠職守,為夏秦帝國向南發展篳路藍縷的開創出一條可行之路,實乃南方諸將帥的楷模!
尾聲:趙佗的長孫趙胡受封真定鄉侯,真定鄉侯一脈被夏王尉破虜親定為世襲罔替,與國同休的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