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端平三年【1】,蒙軍南下,飲馬長江。
臨安大亂,理宗欲遷都以避蒙軍鋒芒,因裴公力諫方止。
尹杰奏曰:“裴褒久經戰陣,今可命其提兵往攻蒙古。”理宗準其所請,命裴公以樞密副使銜權知京湖制置使事,節制江淮諸路兵馬。因裴公出離臨安時并無一兵一卒,遂調南康軍節度使、寧國郡王羅維崖【2】率兵三萬來援。
羅維崖畏葸不前,裴公苦待十余日不見兵到,只得另征調沿江制置副使楊文捷【3】所部三千兵馬,后即開往隨州。
路遇蒙軍,裴公督師與蒙人戰。兩軍列陣,未及交兵,楊文捷高呼曰:“兵敗矣!兵敗矣!”宋兵因而大潰。
裴公仗劍喝曰:“退后者斬!”然坐騎為敗兵所沖,裴公跌落馬下。楊文捷叛投蒙古,充作向導,率蒙軍攻宋甚急,宋兵三戰三敗,全軍覆沒——裴公遺失佩劍,僅以身免。
尹杰聞之大喜,即奏曰:“裴褒里通外邦,故意落敗,其罪已不可赦。”
理宗不聽,詔命羅維崖速速進兵。
羅維崖按兵不動,只遣偏將申屠義剛【4】率兩千兵往助裴公。裴公怒曰:“因羅維崖貽誤軍機,我軍才有如此大敗。今羅維崖還不思悔改,仍退縮不前,合該處斬!”
申屠義剛曰:“事急矣,可退往黃州。”
劉伯和【5】曰:“黃州有潰兵三千,可以一用。用之,則可復與蒙人戰。”
裴公從其言,往調黃州潰兵。兵至,蒙軍復來。裴公督師再戰,又敗兩陣。申屠義剛為護裴公身中三箭,幾近身死。
劉伯和曰:“今蒙軍追之甚急,不若暫入安慶。”
裴公折筆而誓曰:“若有還朝之日,我必劾羅維崖!”
尹杰復奏于理宗駕前曰:“裴褒五戰五敗,士氣盡喪。今應收繳其兵權,黜之于荒野,不可令其再入行軍帳主軍務。”
理宗笑曰:“既罷裴褒,卿可有良策退敵?”
尹杰默然無語。
時羅維崖屯兵慶州,日日與妻妾飲酒作樂,不思進取。忽報蒙軍至,羅維崖倉皇引兵出擊,中暗箭身亡。宋兵大潰,慶州遂破。
敗兵往投裴公,裴公聞羅維崖身死,即命申屠義剛為南康軍節度副使。申屠義剛曰:“公只任樞密副使,恐無權任我為節度副使。”
裴公曰:“官家命我節制江淮諸路兵馬,汝之南康軍也在節制之內!”
裴公收攏敗兵,問計于安慶百姓。后依童子【6】計,以火攻蒙古軍,大破之。
裴公因曰:“百戰之將,不如土人一計;萬勝之師,不如童子一言。”
裴公凱旋,即劾羅維崖之罪,并奏申屠義剛之功。理宗詔命申屠義剛為南康軍節度副使,暫攝南康軍事;另晉裴公為醴泉觀使、奉朝請。
后有好事者以尹杰之言告知裴公,裴公頗為不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