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佑四年,即1256年,距裴褒去世還有3年;距宋朝滅亡還有23年;距文天祥殉國還有27年。
【2】: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他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元滅宋期間,文天祥一直堅持抵抗,轉戰江南。被俘后頑強不屈,面對元世祖忽必烈的親自勸降,文天祥嚴詞拒絕。后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3)英勇就義,成為了忠臣的典范。
【3】:周鏡安(1224—1274),字懷清,與其弟周銳安(1226—1276)皆為裴褒弟子。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元軍攻宋,周鏡安鎮守沙洋城。待沙洋城破,元軍俘虜周鏡安,因其拒不投降,被蒙古人剖腹剜心而死。其弟周銳安于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協同官軍守衛潭州,潭州城陷,周銳安被活著釘進棺槨,后又埋入土中,仍堅持數日而亡。
【4】:宋瑞公,指文天祥。
【5】:行在,指臨安(杭州)。臨安作為南宋朝廷的政治中心,卻始終是皇帝臨時駐扎的“行在”。終宋一朝,都城都在汴京,縱使北宋滅亡后汴京落入金人之手,汴京仍是宋朝軍民共認的都城。
【6】:官家,指宋理宗。
【7】:朱紫公卿,明代前各朝以紫為尊,高官著朱紫,故而朱紫公卿意為達官貴人。
【8】:法天不息,是此番文天祥殿試的答卷主題。他認為天地是一直在運動變化的,希望朝廷根據當時的社會形勢來改革、創新,去弊求利。此時,宋理宗已經在位整整三十二年了,曾經那位意氣風發、勵精圖治的年輕君王早就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耽于享樂、日漸衰老的大宋理宗。文天祥期冀理宗能擺脫暮氣,恢復剛親政時的朝氣。宋理宗在看完文天祥的這篇文章后,親自將他定為狀元。
【9】:守內虛外,指宋太祖趙匡胤在立國之初為防止中晚唐亂象重現所采取的措施。總的來說就是重文輕武、強干弱枝——積極層面:這個政策保證了宋朝內部長期的穩定與繁榮,也為“宋六家”等大批文學家的出現打下了基礎。消極層面:這個政策使宋朝全國的精兵幾乎都集中在首都,而邊境空虛;不巧的是,宋朝所處的時代正好是游牧民族空前強大的時代,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