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決計茅廬中
夜漸深,不知過了多久,這片天地中再無刀兵之聲,亦無人馬喊殺之響。
一切,都恢復了平靜,似乎這就是一個平凡而靜謐的夜一般。
唯一的不同在于,當微風拂過,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令人不適的血腥味。
李戰天立于一座破舊的茅屋中,身邊是剛剛完成了任務,在此處集結的麾下各位將領。
西楚大軍的勇猛與頑強,著實有些超出了他的預料。
不過,經此一役,粗略估計,其損失也應該在半數之多。
李戰天望著在場的所有將領,臉上掛著滿意的微笑。
“諸位,今晚辛苦了,待他日徹底蕩滅了賊寇,你們就是我大秦居功至偉的功臣!”
在場的諸將聞言,皆面面相覷,不少人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李戰天見狀,笑著對眾將道:“有什么話就直說吧,別憋在心里,我知道你們有話要問,我這人什么脾氣你們知道,最不喜歡人遮遮掩掩的。”
話音剛落,性子較急的盧毅看了看諸將,便搶先開口了。
“駙馬爺,如今我們雖然讓楚軍的兵馬折損嚴重,不過,現在放任其攻入咸陽的話,這樣我們不就等于白忙活一場了嗎?”
此話一出,不少將領都紛紛點頭附和。
李戰天聽了這番話,笑著看了看眾人道:“你們可還有別的問題?有的話,一起說出來。”
諸將聞言,連連搖頭,都定定地地望著李戰天,應該是想聽他如何解釋。
李戰天見狀,看了看身邊的韓信道:“大將軍,這件事我看還是你來跟大伙兒說吧。”
韓信聽了,目光閃動了數息,隨即,他俯身指著桌子上的大秦疆域圖。
“各位請看,如今我們在三川郡的西部,而項羽所率的西楚大軍在丟下一半人馬的尸體后,擺脫了我大軍的糾纏,一路西進。”
眾將聞言,皆目露期待之色地望著他。
韓信見狀,繼續用手指著地圖道:“從現在這個位置出發,項羽想要攻入咸陽,也得兩日之后。更何況,咸陽還有三萬多衛戍軍,如果這些人堅守不出的話,靠著七八萬人想要攻進去,肯定要費一番周折。”
說到這里,盧毅順勢插話道:“韓大將軍的意思是,項羽想要攻入咸陽,并非易事?”
這個問題一拋出,其余的將領不由得眼前猛然一亮。
下一刻,便有一位小將上前請命道:“駙馬爺,請下令吧,趕緊發兵追擊,那樣即可與戍衛軍內外夾擊,徹底擊敗西楚軍。”
李戰天聞言,哈哈大笑道:“我正有此意,不過,還得再等一等。”
那小將一聽這話,不由得有些不解地問道:“駙馬爺,這還有什么好等的,再等的話,萬一那項羽攻入了咸陽,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李戰天聽罷,依舊面帶微笑道:“你們可別忘了,如今盯著這大秦天下的人可不止項羽一個。
我已經派人假扮成從我軍中叛逃的泗水籍士兵,將今晚我軍與西楚軍作戰的具體情況,透露給如今在恒山郡至邯鄲郡一線活動的劉邦。”
“而且還告訴他,我軍將會與項羽于咸陽城決一死戰,如果他覬覦這大秦天下的話,定然會火速趕來,趁著我大軍與項羽火拼的時候突然出手。”
李戰天話音落下,眾將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豐富了起來。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面露了然之色。
李戰天見狀,繼續道:“其實我一直懷疑,這個劉邦雖然在后面一直游蕩,但是搞不好已經派人探知了我大軍今夜的作戰情況。”
“所以,我們得布個疑陣,要不然他不一定會上鉤。”
一旁的李由聞言,看著李戰天道:“駙馬爺所說的疑陣是?”
李戰天聽了這話,笑著對身邊的韓信道:“大將軍,這個還是你來說吧,我出去看看大伙兒。”
話剛說完,李戰天便踱步向茅屋外走去。
目送李戰天離開后,韓信抬眼掃視了諸將一圈兒,隨即正色開口。
“據探子來報,如今劉邦的兵力應該在八萬有余,跟項羽眼下的兵馬應該差不多,這樣一來的話,我大軍的兵力就都在這二人之上。”
“如果讓我們去跟項羽硬拼,取勝應該沒有問題,不過,損兵折將在所難免,到了那時,劉邦再殺至的話,連戰兩場,可能有些不夠把握。”
李由聽到這里,臉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道:“所以,大將軍你的意思是,我們不與項羽正面交鋒?”
韓信聞言,搖了搖頭道:“不,這兩路人馬都得滅了,不過得先讓他們打得差不多了再說。”
盧毅聽了這話,又從一旁插話道:“這……如今劉邦還在邯鄲,而項羽再有兩日便可抵達咸陽,這風馬牛不相及的兩路人馬怎么可能打起來?難不成等項羽占據了咸陽再開打?”
盧毅此話一出,孫干面帶笑容地看著他道:“我想……我明白了。”
其余眾將一聽,都將目光投向了一直不發一言的孫干。
孫干見狀,朝韓信點頭示意了一下,道:“大將軍的意思是,我們要發兵拖住項羽,讓他進也不是,退也不成,一直拖到劉邦的兵馬趕到為止,不知我說得對不對?”
韓信聽了他的話,輕輕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們就是要拖住項羽,不過卻不與之交戰,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十二萬大軍都上去,要分出一部分兵馬去干另外一件事。”
這話一出,立馬又有人不解地問道:“如今大敵當前,我們還要分兵?難道還有比擊敗楚軍更重要的事嗎?”
韓信聞言,哈哈大笑道:“不,你想多了,如果我們的十多萬大軍橫在劉邦面前,他敢上前嗎?只有我軍不敵,項羽要取勝的時候,才是劉邦最好的機會。”
“所以,我們要先將一部分兵馬當做伏兵,隱藏起來,派個五六萬人與項羽周旋,只有那樣,等到劉邦趕到,再佯裝不敵,這才有機會將他們給一鍋兒端了。”
諸將聽罷,皆連連點頭,甚至有人拍手叫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