蒔花館。
云臺臨水,春水連綿。
淡青色水天間,絲絲春風吹過,連成一片,這種取著春意的溫暖,使得云臺上更是怡人。
白金蘭坐在月臺上,淡掃蛾眉,容顏絕美,清光照下,如同白玉雕像,美到讓人窒息。
“果當是文風昌盛。”
白金蘭芳心暗想,晶瑩如琥珀般的美眸將臺下的景象盡收眼底。
云臺上一片寂靜,士子埋首于桌案,各自精神投注筆端,無形文氣已絲絲升出,只見絲絲縷縷的白氣升騰,匯聚,彌漫,竟然形成了一片淡淡的白霧。
正是筆落詩詞成,文氣激蕩,從而顯出的異象。
當然,這樣的景象普通肉眼難見,只有懂得望氣之人,才能發現。
“咦~”
白金蘭目光一閃,發現大字浮空,明光如雨,顯出驚人異象,轉目看去,是一個少年,身姿如松,堅若磐石,眉宇間有著一股溫和之氣。
“此子何人?”回首輕問身邊侍女。
“回小姐話,此人乃王家庶子王涵宇,就讀于清源書院,不過為人低調,素無聲名。”侍女如數家珍的說道。
清源書院為荊州第一書院,天下十大書院之一,雖排名靠后,但繼承了古荊楚文化中的浪漫元素,成為大易大雅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抹美人腮紅。
白金蘭暗自點頭,能就讀于清源書院,自然是沅陵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雖然低調,但能夠引起這樣的異象,并不意外。
“此人也是領悟了文氣,沅陵不愧是三朝古城,文運昌盛,青年一代中已有兩人領悟了文氣,還有那盧旭。”
白金蘭原本聽聞盧旭也是因為施粥之事,不過剛剛的事情讓她對盧旭多了絲興趣。
“嗯?”一看之下,這盧旭竟還未動筆。
“怎么會?”
白金蘭蹙起煙眉,剛剛她明明感應到盧旭體內孕育出文氣,不可能沒有真才實學。
“美人詩。”盧旭將硯中注水,細細磨著墨,目光卻越過眾人,穿過玉樓,看向白金蘭。
嘴角微微上揚,浮出一絲極淡的笑容,腦海中升起千百詩篇,句句顯青。
作詩,大中華穿越者何懼有之?
至于說抄襲,此身追求儒圣之境,不奮力積累資糧,還矯情說這些干什么呢?
“這倒是個好機會,我終歸是要走科舉路的,此次若傳播些詩名文采,也能緩解一下施粥之事所帶來的麻煩。”
盧旭手中磨墨,心中暗想。
側首看去,徐文豪正坐立不安,握著的毛筆都要被捏斷了,他寫了幾篇,都不滿意。
轉眼就是一炷香的時間,有文思敏捷之人,已然寫完,漸漸落筆。
白金蘭輕聲對周邊侍女吩咐到:“將落筆的俊彥稿紙傳到月臺上來。”
聽著命令,侍女穿梭而過,小心取走案上詩卷,一一呈與白金蘭。
“寫的都很不錯,沅陵文運果然昌盛。”在白金蘭看過之后,交給身邊的侍女,讓她們合著拍子,柔聲唱出。
不得不說,沅陵文風之盛從來不是虛名,即使是短短時間內,依然有佳作迭出,水準甚至超過一些郡城的同輩人。
漸漸的,臺上落筆多了起來,侍女穿梭如蝶,士子整理儀態,不論發揮好壞,都盡力維持氣度,品著酒,打量著場中諸座,計較著待會怎么樣交流,展現自己最強一面。
一些尚在下筆的士子,額上就冒出汗來,有些更是臉色漲紅,一些完成作品的士子見了品酒搖頭,暗笑這些人氣度。
整個云臺,原本空曠寂靜中,就漸漸聞得了人語之聲。
盧旭還是一字未寫,添水磨墨,他已經決定要一鳴驚人。
“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細看諸處好,人道柳腰身。”
白金蘭又看了一首,點點頭,眸光流轉。
“哎呀。”
“這是趙兄的吧?”
“白大家是另眼相看啊。”
在眾人的聲音中,一個少年起身,雙目靈動,膚色白皙,抱拳笑道:“能得白姑娘一聲好評,趙某生平幸事。”
就在這時,王新凱拍案起身,沒有將稿紙遞上月臺,而是直接吟唱出聲。
“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
“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
“好,好詩吶!”
其他人聽到,齊聲贊嘆。
王新凱得意一笑,看向月臺上的白金蘭。
“王公子果然是文采出眾。”
“哈哈哈。”
王新凱神態自得,他就是這樣鋒芒畢露的性格。
不過白金蘭卻并未多關注于他,反而將目光投向一旁不遠的少年。
“這位公子可有佳作?”
一句話吸引了云臺上所有人的注意。
王涵宇緩緩起身,神態溫和的說到:“白大家遠道而來,宇自是有詩詞相送。”
也不多說,直接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吟唱。
“閨樓椒閣木蘭堂,繡戶雕軒文杏梁;屈曲屏風繞象床,萎蕤翠帳綴香囊;玉臺龍鏡洞徹光,金爐沉煙酷烈芳;遙聞行佩音鏘鏘,含嬌欲笑出洞房。”
“好。”
“厲害。”
“詩意甚美。”
“婉轉動聽。”
云臺上眾人先是安靜了片刻,旋即爆發出大聲喝彩,他們都沒有想到,王涵宇竟有這樣的文采,居然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如此精品的佳作。
“涵宇兄,佩服啊。”
一旁的士子忍不住開口,這樣的才華他甘拜下風。
“過獎了。”
王涵宇微微鞠身,聲音柔和,溫文爾雅。
“王公子真的是文采斐然。”
月臺上的白金蘭展顏一笑,如明珠生暈,仿佛連天上的月色都比了下去,用美妙空靈的聲音道:“小女子去過不少地方,也很少見到能夠如王公子這般的人物呢。”
“白姑娘贊譽了,不是見到白姑娘這樣的絕世容顏,在下也無法妙手偶得,寫出這樣的詩篇。”
王涵宇依舊溫文儒雅的說到。
有王涵宇珠玉在前,接下來的幾人都被襯的暗淡無光,縱然有佳句,但總體上來看,還是比王涵宇差得遠。
眼看王涵宇表現的這樣出彩,王新凱縱然和他關系不錯,但心中也是嫉妒不已,心情不好,目光一轉,正好看到盧旭,一肚子的郁氣找到了宣泄口,趁機發泄,大聲道:“盧旭,你好歹是我們沅陵的大善人,怎么,一首詩都寫不出來?”
王新凱聲音很大,一下子就將云臺上其他人的注意力引了過來,眾人神態各異,盧旭施粥養望一事確實引人非議,眾才子也想看他出丑,便都靜靜看著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