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界定讀者及作者所存在的世界,我想可以通過時間和空間作為坐標在時間空間坐標系內完成點的選擇,在通過具體世界意識所賦予的特征值,來和其他同處于相同時間空間坐標點的世界進行區分。
首先可以確認時間和空間足以界定一個三維世界,但是我認為確定意識存在則需要一個高于三維的量,也就是說如果達到四維及以上緯度,我們就可以具體區分意識形態,也就是可以區分時間。
這里的區分時間并不是指簡單的對于時間前后的認知,而是可以通過默寫手段對于不同段時間進行分辨和界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分類。
而這種界定所需要或者說所采用的標簽就是意識存在,我們現在沒辦法完全清晰的界定意識變化,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且足以欺騙過絕大多數人類的主意識,所以我們沒法很清晰的分辨時間,只能以一個單純時間向前流淌的概念為其規定一個固有規律(該規律是以人類認知確定)作為標識,也就太陽歷,換句話來說,如果我們可以感知到的不是太陽圍繞著地球運動,那么太陽歷可能就會改變。
同時,關于時間概念我們也需要有些許討論,首先是時間的準確性,我們如何界定“1”,這是個很難的問題,從“無”到“0”和從“0”到“1”是兩個極為艱難的過程。
我們通過已有認知中固定(實際不固定)規律確定了“0”,但是如何界定“1”的確很困難。
每個人可能都存在一種感覺,就是時間流速不同,例如休息中十分鐘就和一分鐘類似,而工作學習中每一分鐘都和十分鐘一樣。(笑)
其實剛剛的舉例是十分錯誤的,這種情況下的時間流速和我們的主意識有關,當意志不夠集中和收束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很難注意到時間,這也就是休息時候的情況。
而學習和工作的時候,這其實是個痛苦的過程,我們無法否認令人感到枯燥的知識,和折磨人的工作讓我們對時間的注意程度明顯上升。
至于一秒鐘的界定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東西,筆者也沒辦法去過于確定,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希望可以認真了解一下。
所以相對于我們更容易認知的可視化可感知化更強的空間,我們將時間作為確定空間的錨,可以更加固定的確認一個具體的空間節點,舉例而言,我現在坐在回到大城市的火車上,那么寫著篇文章的時間與空間的界定就是東經北緯某點,然后確定一個時間,所以我們給出答案就是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的我就是2020年11月10日,14:22,在某某火車上的我,所以時間,空間的錨定確定了我是哪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