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8年,十二歲的劉宏即位,史稱;漢靈帝。竇太后之父竇武,以大將軍的身份與太傅陳蕃輔政,重新啟用在桓帝時期受黨錮之禍被禁錮的李膺,及其他名士共謀誅滅宦官集團,可事情敗露,宦官集團發兵逮捕竇武,竇武被迫自殺,竇氏宗親、賓客、家丁悉數被處死。
宦官集團再次以殘黨的罪名逮捕了李膺等百余人,將他們害死在獄中,他們的父子,兄弟、門生、故吏,凡是做官的一律免官禁錮,禁錮的范圍擴大到五服以內的親屬,這是第二次黨錮之禍,此后,東漢政權基本被宦官控制。
常言道;禍不單行,當統治集團內部人禍不斷時,天災也開始頻頻降臨——
公元147年,荊州、揚州遭遇饑荒,餓死的人不計其數。
公元153年,三十二個郡國相繼發生蝗災和火災,受災人數多達十萬戶,廣大農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
公元166年,再次發生水旱災害,百姓饑餓貧苦,疾疫流行。
公元170年,河內河南一帶出現饑荒,餓死之人尸橫遍野,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而官僚地主對人民的剝削卻有增無減,殊不知此時一場起義風暴即將來臨。
公元184年二月,太平道首領(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將信徒組織起來發動起義。
他又派人到京師洛陽和各州郡,在官府的門上用白土書寫(甲子),作為攻打目標,數十萬農民紛紛拿起武器,他們頭裹黃巾,故稱“黃巾軍”。
起義軍焚燒官府,捕殺官吏,攻打豪族地主聚集的城池建筑,各地農民紛紛響應,很快就遍布長江以北廣大地區。
黃巾起義,疾風暴雨般的蔓延,使東漢朝廷措不及防,十分驚恐漢靈帝一面調集軍隊保衛京師洛陽,一面大赦天下黨人,緩和地主階級內部矛盾。
各地豪強地主開始把宗族,家兵,奴婢組織起來,與黃巾軍對抗。
由于起義軍各自為政,遭到東漢朝廷和各地豪強地主武裝各個擊破,于同年十月失敗。
張角領導的起義失敗后,統治集團內部暫時緩和的矛盾又激烈攻伐起來。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何皇后之兄(何進)任大將軍,立皇子(劉辨)為皇帝,史稱;漢少帝。
何進與中軍校尉袁紹密謀,準備消滅宦官集團,并不顧朝臣反對,命令駐屯河東手握重兵的(董卓)帶兵進京作為后援,在董卓應詔還沒有到達洛陽時,因事情泄露,宦官搶先殺死何進,袁紹立即率兵誅殺大小宦官兩千余人,結束了長期以來宦官專政的局面。
與此同時,董卓率兵進京,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即今甘肅省勉縣人,董卓為人殘忍嗜殺,進入洛陽后,逼走袁紹等人,大權獨攬,縱兵到處殺人放火,奸淫婦女,劫掠財物,致使整個洛陽城雞犬不寧,怨聲載道。
另一方面,董卓又玩弄權術,進京后,首先利用朝廷內部矛盾掌握了京城大部分軍隊,然后倚仗自己的軍事實力廢黜少帝劉辨,立年僅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史稱;漢獻帝。
董卓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權獨攬,通過各種手段排除異己勢力,同時,又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黨人,但是他的濫殺無辜,倒行逆施已經引起了廣大官員和人民的強烈不滿與憤怒,各地諸侯紛紛起兵準備討伐董卓。
此時的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各州郡的牧守在戰亂中發展壯大,紛紛擁兵自重,割據稱雄。
自黃巾起義失敗后的八個月,歷史發展到東漢末年,各種社會問題誘發的矛盾,已經動搖了漢帝國的根基,此時等待的只是一點兒火星,來點燃這熾熱的空氣,那一瞬間的燃燒,將毀掉的是漢帝國四個世紀來的統一局面。
這種軍閥混戰,政權頻迭,社會動蕩,民族碰撞的局面,真可謂是整個朝代的哀符。
在經過黃巾起義的沖擊后,東漢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全國各地逐漸形成軍閥割據,各自為政的局面,名存實亡的中央政權已經無力挽回頹勢,不過是在外戚與宦官的爭斗中茍延殘喘。
公元190年,關東各地州郡共推袁紹為盟主,起兵討伐董卓,也是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一批批風流人物,千古梟雄。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一代梟雄(曹操),出身宦官養子家庭,身居驍騎校尉的曹操是怎樣一步步擊破各路豪杰,成為統一北方的霸主——
就在滿朝文武百官,都在厭恨董卓卻又無能為力之時,大司徒(王允)以自己壽宴為名,邀請百官去府上做客,討論如何對付董卓,曹操卻不請自到,也來給王允拜壽,群臣皆提議將曹操拒之門外,而王允認為曹操有大將之風,還是將曹操請入席。
席間,正當群臣討論國賊董卓激憤之時,曹操卻當眾將百官羞辱一番,結果被趕出了宴席,而后,王允覺得曹操言之有理,且胸懷大志,又暗中請回曹操,與其商議剿除董卓,最后上演了一幕;曹操借刀刺殺董卓失敗,被董卓全城通緝。
曹操被朝廷通緝逃亡之際,來到伯父家避難,卻因誤會殺死了伯父一家十幾口人,而此時,他也創造了流傳至今的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典故。
這是一個群雄并起的時代,就在此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與曹操同一時間加入了袁紹聚集諸侯起義討伐董卓的陣列中,這也是一代梟雄曹操的開始。
當董卓大軍與十八路起義諸侯軍對峙之際,關羽馬背上斬殺董卓大將(華雄),一戰成名,十八路諸侯中的(孫堅)也相繼攻下白馬要寨,董卓為了拉攏孫堅,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孫堅年僅九歲的兒子(孫權),卻被孫堅折辱一番。
隨后,董卓派遣大將軍,也是自己義子的(呂布)迎戰十八路諸侯,畏懼呂布的威名,諸侯中無人應戰,再者都各懷心思,保存實力。
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出城迎戰呂布,上演了“三英戰呂布”的典故。呂布敗逃,十八路諸侯趁勢攻殺董卓大軍,董卓大軍全面潰敗,落荒而逃。
而董卓為了穩固軍心,卻謊稱自己大獲全勝,并不顧朝臣的反對,一意孤行準備遷都長安!
中華大地,歷史的車輪到此再次面臨血雨腥風分裂割據的考驗。
(三國),這個長達一百多年混亂紛爭的時代就這樣拉開了序幕。